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杏仁中央核(CeA)损毁对缺钠大鼠钠欲行为启动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双侧Ce A损毁组、假损毁组和不损毁组,手术恢复后给予大鼠14 d低钠饲料摄食以建立缺钠大鼠模型,运用单笼双瓶选择测试方法观察缺钠大鼠在24 h内5个不同时间段对0.3 mol/L NaCl和自由饮水的摄入情况。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杏仁中央核损毁与否对缺钠或正常大鼠孤束核内醛固酮敏感神经元活动的影响。结果:低钠饮食14 d后,大鼠对0.3 mol/L NaCl 24 h内饮用量和偏爱率比低钠饮食前明显增加(P<0.01);杏仁中央核损毁后缺钠大鼠对0.3 mol/L Na Cl溶液的摄入量和偏爱率显著下降(P<0.01)。杏仁中央核损毁对低钠饮食诱发的大鼠孤束核内醛固酮敏感神经元活动增加没有影响。结论:低钠饮食诱导大鼠钠欲行为表达增加;杏仁中央核损毁压抑缺钠大鼠钠欲行为的表达,而对缺钠大鼠的钠欲行为的启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2.
古代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对病理学、微生物学、考古学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过去的十年里,高通量测序和靶向富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古代微生物基因组的获取成为可能,通过对古代人群样本中获取的宏基因组进行筛查,使得引发古代疫情的相关病原体的基因组得以重建,为研究人类传染病的起源、传播和演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发及再发传染性疾病的出现频率促使我们回顾过去,以便更好地了解现代病原菌出现和古代病原菌重新出现的过程和生态环境。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总结了近十年古代病原微生物基因组水平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这项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3.
以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1994 -2014年间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51 -2010年信阳市每5年的平均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年际间的波动较大;1994 -2014年的20年间,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从49种增加到60种,增长了22.4%,增加的11种外来入侵植物分别为:菊科4种,豆科2种,苋科、十字花科、大戟科、酢浆草科和雨久花科各1种;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1994 -2014年间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共33种(其中新增加的有6种),占2014年外来入侵物种的50.0%以上;从生活型来看,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为陆生植物,占总数的95%以上,其中,一年生植物>一、二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入侵途径来看,有意引进>无意引入>自然扩散;新增的入侵植物以种子作为主要繁殖方式的有9种。因此,对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过程中,要加强对来自美洲的以种子作为主要繁殖方式的陆生草本植物的入侵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94.
朱新玉  刘洁  贺振  吴东辉 《生态学报》2018,38(20):7242-7253
为阐明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轮作种植模式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的影响,2015年5月至9月间,利用陷阱法对连续13年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定位试验站三种耕作方式(免耕、垄作、秋翻)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动物1002只,隶属于3纲11目29科37个类群,凹唇蚁、玉米毛蚁和直角通缘步甲为优势类群。免耕(NT,no tillage)有利于增加蜘蛛类群密度,垄作(RT,ridge tillage)和秋翻(MP,mould board plough)显著增加了玉米毛蚁密度。耕作方式仅对群落密度有显著影响显著影响(P0.05),而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特征(P0.05; P0.001)。长期玉米大豆轮作种植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功能群在不同耕作方式中所占比例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NT、RT)更有利于捕食性和植食性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常规耕作(MP)则是杂食性动物占据优势,明显呈现对不稳定环境的适应。大豆不同生育期,各功能群的个体数与类群数的动态变化不尽一致,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轮作对维持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内部物种间的关系及其营养结构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种植模式相结合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95.
全球气候变暖对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形态产生强烈影响。川西林线交错带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极度敏感。以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异龄叶为对象,采用原位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s)模拟增温,研究了长期模拟增温下岷江冷杉幼苗异龄叶片叶长、叶厚等叶形态的响应,采用表型可塑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对叶形态的可塑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温限制岷江冷杉幼苗叶片的增长、增宽和叶面积、体积的扩大,使叶长、叶宽、叶面积、叶体积分别较对照减小12.77%、11.86%、17.76%、11.49%;增温促进叶片厚度的增加,较对照增加7.27%;除叶长宽比外,增温对其余叶形态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叶形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温度、叶龄的交互效应对叶长和叶面积影响显著(P0.05),对叶宽和叶厚影响不显著(P0.05)。两种表型可塑性分析结果表明,除1 a叶叶长外,增温不同程度增大各叶形态可塑性。长期增温使冷杉幼苗叶片有旱生倾向且形态值更发散。研究提供了岷江冷杉幼苗叶片对长期增温的差异性响应证据,为评估青藏高原东缘优势植物对响应气候变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6.
<正>2013年9月25日9∶00,笔者在河南省南阳市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第四橡胶坝下(32°57'02″N,112°30'32″E,海拔116 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1只体长约20 cm的体色灰白的鸟从远处飞来且降落在距离笔者约10 m远的水面上。笔者使用单反相机(佳能EOS 650D,佳能EF400 mmf/5.6L USM镜头)对其拍照并进行长达30 min观察。根据其形态特征,查阅相关文献(马敬能等,2000;赵正阶,2001;郑光美,2002,2011;DunnAlderfer,2008;Brazil,2009),确定该鸟为亚成体灰瓣蹼鹬Phalaropus fulicarius,且为河南省鸟类分布新纪录。观察结果如下。外部形态:上体灰色,头顶黑褐色斑纹经后颈延伸至背部,自眼后耳区开始经眼到眼前缘有一弯月形黑褐色斑纹,该斑纹前后端与头顶黑色斑纹相连或基本相连,头部其它部分白色;上背、肩灰褐色;翅上覆羽淡灰色,飞羽黑褐色具皮黄色羽缘;颏、  相似文献   
97.
向光素(PHOT1和PHOT2)功能冗余调节单侧强蓝光诱导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黄化苗下胚轴向光弯曲表现功能冗余,限制了人们对PHOT2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通过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拟南芥phot1突变体,避开PHOT1基因的干扰,寻找PHOT2下游信号分子。研究结果表明,已成功筛选到1株遗传稳定的下胚轴向蓝光不弯曲突变体。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体可能是PHOT2下游信号分子突变,将其命名为p2sa1(phototropin2 signaling associated1)。用100μmol·m–2·s–1强蓝光单侧照射,phot1p2sa1下胚轴向光弯曲缺失,呈现phot1phot2双突变的表型,然而phot1p2sa1在强蓝光下叶绿体避光正常,明显不同于phot1phot2。实验证实P2SA1可能位于PHOT2的下游,参与调节PHOT2介导的拟南芥下胚轴向光弯曲反应。  相似文献   
98.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芽的分化,拮抗脱落酸抑制的种子萌发,而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Ipt84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用120mmol·L-1 NaCl和240mmol·L-1 甘露醇模拟盐和干旱胁迫处理拟南芥种子,探讨6一BA拮抗ABA对其抑制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合成相关突变体ipt6-1、ipt6-2、ipt8.1和ipt8-2的种子萌发和生长可被NaCl和甘露醇显著抑制;而ABA合成相关突变体aba2-1对相同浓度NaCl和甘露醇的处理表现相对不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外源6一BA可恢复ipt6-1、ipt6-2、ipt8-1和ipt8—2的相关敏感表型,并且随6-BA浓度的增加,恢复效果也愈趋明显。  相似文献   
99.
MAPK级联途径参与ABA信号转导调节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激素ABA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以及多种胁迫应答过程,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途径应答于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MAPK级联途径与ABA信号转导协同作用参与调控植物种子萌发、气孔运动和生长发育,本文主要归纳了植物中受ABA调控激活的MAPK级联途径成员,阐述了它们参与ABA信号转导调控植物生理反应和生长发育的过程,并对MAPK级联途径与ABA信号转导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指出对MAPK下游底物的筛选是完善MAPK级联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0.
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与细胞色素c自组装的方法构建了一种纳米超分子结构,观察到其具有显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且在pH为10.5时达到最高。这种纳米结构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效率为0.0219μmol/L.s。电化学方法测得其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为0.586 s-1。这种以自组装方法构建的超分子结构不仅具有较高活性,可在天然过氧化物酶自杀性失活底物浓度较高时运用,且可固定化于电极上,实现与电极间的直接电子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