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92.
为评价不同提取方法对河南地区白花蛇舌草粗多糖的得率、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杂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实验分别以传统热水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纤维素酶提取法从该药材中提取多糖。同时测定了粗多糖中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杂质含量(总蛋白和总酚含量)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能力、还原力等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提取法所得粗多糖相对于原药材的得率分别为6.77±0.09%、6.37±0.01%和4.81±0.90%;粗多糖中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289.14±1.33、246.83±2.33和278.92±2.92mg/g。粗多糖中总蛋白含量分别为28.59±2.21、23.26±2.43和4.96±0.18mg/g,总酚类成分含量分别为5.9±0.08、5.31±0.40和2.82±0.07mg/g。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粗多糖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出浓度依赖性,且均在3.0mg/mL时达到最大,对应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9.13%、85.87%和74.71%。另外,三种粗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在0.75~3.0mg/mL的浓度区间内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对应清除率的稳定区间分别为77.02%~77.90%、77.06%~77.96%和83.16%~85.73%。综上所述,以上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对白花蛇舌草多糖的品质影响较大,可以为豫产白花蛇舌草的品质鉴别、多糖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马铃薯糖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SWEET基因家族是一类糖转运蛋白,在植物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为了解马铃薯SWEET基因的相关信息,探究其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以及在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该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马铃薯‘青薯9号’中克隆了StSWEET5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N295671),其CDS序列长度为717 bp,编码23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tSWEET5与番茄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7.06%)。qRT-PCR分析表明:StSWEET5基因在马铃薯各组织(根、茎、叶、花、块茎、匍匐茎)中均有表达,且在花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糖胁迫下,StSWEET5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尤其在根中的表达差异最为显著(P0.05)。在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诱导后3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随后急剧下调。推测StSWEET5基因参与了马铃薯糖胁迫以及响应了晚疫病诱导的过程。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L1210细胞建立昆明小鼠及DBA/2小鼠的白血病模型,观察肿瘤细胞的迁移情况以及小鼠存活时间,为后续L1210细胞迁移的细胞内信号通路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筛选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培养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系,将昆明小鼠及DBA/2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C)和实验组(B、D),实验组尾静脉注射5×10^6L1210细胞,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昆明小鼠组饲养56d,DBA/2小鼠组饲养14d。定期测量小鼠体重并观察小鼠形态,取濒死小鼠以及最后解剖的小鼠的心、肝、脾、肺等脏器称重并测量,统计结果。结果:A、B、C、D组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56、56、13.83±0.37、10.33±3.40d。昆明小鼠实验组脾脏明显肿大,肺脏有少量白细胞浸润,心脏和肝脏无明显变化,无死亡现象;DBA/2小鼠注射L1210细胞后第7d开始出现死亡,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不断上升。结论:昆明小鼠或DBA/2小鼠尾静脉注射L1210细胞均可引起肿瘤细胞的体内浸润。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L1210细胞存活时间长,适合长期观察或周期比较长的实验;DBA/2小鼠尾静脉注射L1210细胞存活时间短,但实验现象明显。后期研究可以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验周期来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95.
目的:获取GEBP11(肿瘤血管靶向肽)三聚体,即2PEG-(GEBP11)_3,以期提高GEBP11短肽的受体亲和力及特异性、血液循环。方法:通过PEGylation和多聚化修饰合成2PEG-(GEBP11)_3,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胃癌细胞SGC7901体外共培养以获的胃癌血管内皮细胞的部分特性,在对两者进行结合特异性的检验。结果:成功获取2PEG-(GEBP11)_3;GEBP11和2PEG-(GEBP11)_3的IC50值分别为451.7±3.8,52.6±3.4 nmol/L(n=3),三聚体GEBP11短肽的受体结合活性几乎是单体的10倍。结论:细胞竞争性结合实验和放射自显影提示2PEG-(GEBP11)_3与Co-HUVECs的亲和力高于单体,且标记过程对GEBP11短肽与Co-HUVECs的亲和力无明显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6.
 草甸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植被类型, 与其他植被类型相比, 其碳交换过程和驱动机理的研究仍较薄弱。利用青海湖东北岸草甸草原的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连续数据(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 分析了草甸草原CO2通量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草甸草原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在植物生长季的5–9月, 其日变化主要受控于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 而非生长季(10月21日–4月19日)和生长季初(4月下旬)、末期(10月中上旬) NEE的日变化主要受气温(Ta)的影响。CO2
日最大吸收值和释放值分别出现在7月1日(11.37 g CO2·m–2·d–1)和10月21日(4.04 g CO2·m–2·d–1)。逐日NEE主要受控于Ta, 两者关系可用指数线性(explinear)方程表示(R2 = 0.54, p < 0.01)。叶面积指数(LA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对逐日NEE的影响表现为渐近饱和型, LAI和Ta交互作用明显(p < 0.05), EVI的主效应强烈(p < 0.001)。生态系统的呼吸熵(Q10)为2.42, 总呼吸(Reco)约占总初级生产力(GPP)的74%。生长季适度的昼夜温差(<14.8 ℃)有利于系统的碳蓄积。研究时段该草甸草原作为碳汇从大气吸收271.31 g CO2· m–2。  相似文献   
97.
农药对蜜蜂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对蜜蜂的安全性评价包括在实验室以及更高层次的半大田和大田水平上的研究。蜜蜂行为是蜜蜂机体是否正常的直接表现,因此也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文章概述农药对蜜蜂行为的影响,包括蜂王产卵行为,工蜂分工、采集行为、同群和外群工蜂辨别、学习行为和农药对蜜蜂的驱避性。  相似文献   
98.
高等植物的PIN基因家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IN是一类编码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元件的基因家族,影响着高等植物生长素的外向运输和众多生长发育过程。近年来该基因家族的相关成员陆续在不同物种中得到克隆。本文就PIN蛋白家族的结构、功能和活性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
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揭示昆虫病原真菌分泌的几丁质酶对宿主感染致病时的作用,对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进行了克隆与表达,并检测了表达产物的活性。【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菌体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多次PCR扩增克隆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全序列,并克隆基因的ORF片段chit1,与载体pPIC9K相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PIC9K-Chit1,转入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中,然后通过1.5mg/L浓度的G418筛选及PCR验证,将阳性转化子进行诱导培养,对发酵液分别进行酶活性测定试验、几丁质酶透明圈验证试验和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全长序列为2756bp(NCBI登录号:EU795711),PCR扩增得到开放阅读框ORF片段chit1为1827bp,其中包含3个内含子,5′端非编码区长76bp,3′端非编码区240bp,编码424个氨基酸的几丁质酶前体,理论信号肽剪切位点在Gly(20)与Leu(21)之间;毕赤酵母重组细胞发酵液中几丁质酶活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2h达到最大值482.5U/100μL,透明圈活性验证试验显示,在含1%的几丁质平板上可出现明显的透明圈,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检测其分子量为41.0kDa。【结论】本研究克隆到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其ORF成功重组到毕赤酵母中并表达出有活性的几丁质酶。基因表达产物的利用对进一步研究病原真菌染病昆虫的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观察和分析了181只小鼠主动脉弓的分支,共见到5个类型。各型的出现率分别为:A型97.24±1.22%,B型0.55±0.55%,C_1型0.55±0.55%,I_1型1.10±0.78%,F型0.55±0.55%。而A型为小鼠主动脉弓分支的基本类型;在不同的鼠群间,基本型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基本型中各个亚型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本文与国内有关资料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