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高血钾诱发的心律失常豚鼠(20例)和猕猴(3例)心脏心钠素(ANP)和抗心律失常肽(AM)免疫反应。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组豚鼠和猕猴心脏的ANP和AAP免疫反应比正常组的明显(P<0.05),心房肌的ANP和AAP免疫反应比传导系的明显,但心室肌未见棕色反应产物。ANP和AAP免疫反应在心脏不同部位反应强度不同可能与心脏传出神经和心肌钙通道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2.
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程度对反演降水水汽来源和认识蒸发作用的强弱有重要作用;结合高时间分辨率的卫星降水产品能够提高反演水汽来源的准确性,更清晰地说明水汽团的运移路径。本研究以位于华北北纬38°带的中国科学院太行山站(山区)、栾城站(山前平原)和南皮站(滨海低平原)2015—2018年降水氢氧同位素为对象,分析该区域降水水汽来源和极端降水对氢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华北北纬38°带降水氢氧同位素在年内呈雨季富集、旱季贫化的特征,雨季降水氢氧同位素表现出随降水量增加而贫化的趋势;华北山前平原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拟合关系斜率和截距最小,说明山前平原降水受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最显著,蒸发作用也使得平原区枯水年同位素变幅最大,而山区雨量效应造成丰水年同位素变幅最大。利用卫星产品揭示降水的水汽来源,华北北纬38°带全年主导水汽为西北和内陆方向水汽,而雨季为西南和近缘海洋性水汽。由于水汽来源的变化,同时,山区和平原区分别受雨量效应和二次蒸发的影响,使得降水氢氧同位素在丰水年(2016)存在显著差异。用HYSPLIT模型模拟2016年“7·19”极端降水的路径,西南水汽是山区和平原区极端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而低平原区混合了东南向水汽。说明水汽源的差异及蒸发过程主导华北北纬38°带极端降水氢氧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3.
醉香含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turei Dandy)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检出61个峰,鉴定丫其中4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41%.其中石竹烯(18.74%)、β-榄香烯(14.56%)、榄香醇(13.14%)、.γ-榄香烯(9.18%)、α-桉叶醇(7.22%)、α-石竹烯(5.20%)和.γ-桉叶醇(4.90%)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4.
统计分析了永泰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药用植物物种资源及其区系成分。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有种子药用植物159科531属935种,分别占区内种子植物的84.1%、70.8%、53.9%,其区系成分复杂,科的区系成分以热带和泛热带成分比例最大;属的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热带性质较为明显,与本区的森林植物区系成分相近。同时提出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可持续利用与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95.
木霉菌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木霉菌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因子,尤其在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病害中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木霉菌依靠其菌株在包括趋向生长、识别、接触、缠绕与穿透等步骤的真菌寄生过程中分泌产生的几丁质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进行重寄生作用,拮抗其他植物病原菌,行使其生防功能。我们简要概述了木霉菌的种类、拮抗对象、抑菌机制、诱导抗性、促生作用、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转基因工程研究,以及木霉菌在植物病原真菌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
旨在对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CK-15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初步的探索及建立.首先对内源质粒的存在及对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CK-15中不存在外源质粒.最终确定最适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适热激温度与时间为50℃热激10 min,37℃温育最适时间为2.5 h,最佳抗生素水溶液覆盖时间为16-18 h,并对转化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7.
以鳞毛蕨科的华北鳞毛蕨为材料,在模拟自然条件下人工培养配子体世代,用石蜡切片详细观察记录了胚胎发育全过程,以建立更详细的薄囊蕨胚胎发育模式,为探讨薄囊蕨与其它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及生殖生物学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华北鳞毛蕨的胚胎发育垂直于配子体平面和背腹轴,符合俯卧型发育模式,合子第一次分裂平行于颈卵器的长轴方向;胚胎在16细胞时期才能够确定器官发生的原始细胞,且第一叶原基的产生先于第一根原基;海马胚时期第一叶原基和第一根原基突破帽状体形成具有明显维管束结构的第一叶和第一根;胚胎发育过程中有游离核的存在。(2)该文绘制了从合子到第一叶和第一根成熟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早期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胞核及其核仁的特征、器官的发生顺序及其相互关系等14个点线图,总结出薄囊蕨胚胎发育的详细模式;该模式支持Nayar的"根叶学说",并主张薄囊蕨和种子植物的茎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二者是平行发展的两个类群。  相似文献   
98.
以施药作为干扰因子,研究干扰条件下水稻纹枯病菌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与对照纹枯病菌的空间生态位存在差异,其中孕穗期施药+齐穗期施药和孕穗期施药+灌浆期施药两处理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520、0.572,与对照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0.8563相差最大;分蘖盛期一次施药处理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8577,与对照相差最小.各施药处理和对照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无显著差异,表明施药对纹枯病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影响不大.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病叶(鞘)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等计测结果表明,两次施药对病害的控制好于一次施药,其中两次施药中以孕穗期施药+齐穗期施药和孕穗期施药+灌浆期施药对病害的控制作用最强.施药不但压缩了水稻纹枯病菌的空间生态位宽度,限制了其在产量形成较为重要的上部叶位的扩张,而且压缩了水稻纹枯病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限制了其在水稻产量形成时期的扩张.但施药只改变了病菌生态位的分布,调整压缩了水稻产量形成期的病害生态位,病菌生态位势的总和不变.  相似文献   
99.
阔叶鳞盖蕨和粗毛鳞盖蕨(碗蕨科)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腐殖土为基质,对阔叶鳞盖蕨Microlepia patyphylla(D.Don)J.Sm.和粗毛鳞盖蕨M.strigosa(Thunb.)Presl进行了孢子繁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了它们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两者的孢子及配子体性状极为相似:孢子同型,三裂缝,萌发慢;孢子萌发需要光,萌发方式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生长慢,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原叶体心形或其他形状,无毛状体,多数为雌雄异株。性器类型为薄囊蕨型Leptosporangiate-type。它们既具有大量的原始性状,也具有少数进化性状。与阔叶鳞盖蕨相比,粗毛鳞盖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更为原始。说明粗己鳞盖蕨的系统位置更加低下。首次观察到阔叶鳞盖蕨中细胞自然死亡时的叶绿体聚集现象。粗毛鳞盖蕨原叶体老化时叶绿体呈现规则的、相互镶嵌的多边形的形状以及在正常光照下粗毛鳞盖蕨某些细胞中的部分叶绿体成链珠状排列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0.
一株高效降酚菌的质粒特性及柠檬酸细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焦化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的降酚效果较好的菌株H,研究其质粒特性并提取其降解质粒将其转入柠檬酸细菌进行表达。结果表明H菌株具有质粒,且质粒片段较大最大的超过10 kb,最小的2 kb左右。通过SDS和原生质体再生法分别对H菌进行质粒消除,结果发现质粒去除的菌株降酚能力也随之消失。说明H菌株的质粒上有控制酚降解基因存在;提取H菌的质粒将其转入柠檬酸细菌进行表达,获得了转化子。转化子具有较好的降酚效果12 h可达77.34%,但转化子的降解速率较小。另证明了转化子内含有与H菌株相同特性的质粒得到具有降酚能力的柠檬酸细菌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