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南乔治亚岛水域不仅是南极磷虾渔业的主要渔场之一,同时该水域的南极磷虾也是许多以该岛为栖息地的捕食者(如海豹、鲸鱼等)的饵料,因此对该岛南极磷虾资源丰度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南极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精细尺度渔业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2013年冬季南极磷虾渔获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对渔获率总偏差解释率为32.0%,其中贡献最大的为旬别,贡献率为21.4%;其次为纬度,但贡献率显著降低,仅为4.4%.7月上旬至9月上旬,渔获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渔场东侧渔获率较高,尤其是中东部海域,而北侧的渔获率相对偏低.随着地形变化程度的增大,平均渔获率呈下降趋势.风力处于4级以下的情况不仅适宜捕捞作业,且渔获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风向并不会对渔获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在表温0.5~2.0 ℃范围内,随着表温的增加,平均渔获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2.
魏联  朱国平 《生态学杂志》2017,28(9):3078-3086
次南极电灯鱼矢耳石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为了深入研究其形态特征,利用南设得兰群岛外侧水域采集的456尾次南极电灯鱼(体长范围6.0~8.8 cm)样本,对其矢耳石形态进行分析和判别.根据形态特征将次南极电灯鱼耳石分为4种类型,并采用椭圆傅里叶分析法选取表征耳石类型的77个傅里叶特征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对4种耳石类型两两比较后发现,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傅里叶特征系数最多及最少分别占总体的61%和28.6%;对77个傅里叶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前22个主成分解释了总变异的76.6%;选取了17个傅里叶特征系数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总体判别率为87.2%;根据椭圆傅里叶分析重建的耳石轮廓反映了4种耳石类型间的差异.4种耳石类型在不同体长及体质量的次南极电灯鱼中皆有出现,表明耳石类型具有随机性,且左右耳石类型不一致,表明其左右耳石外形具有差异性.4种耳石类型中,Ⅰ型和Ⅱ型占总体的72.6%,为次南极电灯鱼耳石的主要形态;Ⅲ型和Ⅳ型占总体的27.4%,为次要形态.  相似文献   
93.
基于遥感的九段沙湿地植被群落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瑜  韩震  柴勋 《生态科学》2009,28(4):324-328
九段沙是长江口重要的新生湿地.作为主要地物类型之一的植被群落,是反映潮滩湿地生态环境变化重要而又敏感的指标因子.本文通过1987~2008年六景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对九段沙植被群落进行了分类提取,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了长江口九段沙植被群落20年来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987~1997年间,九段沙湿地植被以先锋植被海三棱藨草为主,植被面积随潮滩不断淤涨而增长;1997年人工促淤种植了芦苇和互花米草,至2008年,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三种植被群落所占植被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1.47%、39.35%和29.17%,其中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优势明显,当地植被海三棱藨草所占面积比例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4.
长江河口潮间带鱼类群落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衡  朱国平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0):2519-2526
根据2006年3-11月每月在长江口4个潮间带站点的36网次鱼类采样数据,分析了该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采获鱼类55种,隶属20科,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18种,占总种数的32.7%,虾虎鱼科其次,有8种,占14.5%,石首鱼科4种,占7.3%;调查水域潮间带鱼类群落可分为口内淡水区鱼类群落和河口咸淡水区鱼类群落2组,河口咸淡水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比口内淡水区略低,其中,口内淡水区以油似鳊和鳊等淡水鱼类为优势种,河口咸水区以斑尾刺虾虎鱼、鲻和棘头梅童等咸淡水鱼类为优势种;二组间鱼类种类组成的平均相异性为80.75%,23种鱼类对平均相异性的累积贡献率>90%,主要贡献来自油鲻、斑尾刺虾虎鱼、棘头梅童鱼、似鳊、红狼牙虾虎鱼、鲫、鳊和长蛇鮈等;春季的研究区鱼类群落丰度与夏、秋两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夏、秋两季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就单组鱼类群落丰度而言,水温对其季节变化的影响较盐度大,而盐度对整个河口鱼类群落的影响较水温大.  相似文献   
95.
南极磷虾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Ⅰ-年龄、生长与死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96.
利用1998年1月~2006年12月我国东海鲐鱼灯光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和月平均海水表层温度SST及表温距平均值,利用GLM模型对其单位日产量CPUE进行标准化,然后对其资源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CPUE与年份、月份、纬度、船队、表温及年份与纬度和年份与船队之间的交互效应有关.CPUE的年际变化与SST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秋季是东海鲐鱼资源丰度最高的季节,渔业分布范围进一步拓展,资源的丰度也比夏季更高,且东海西北部的丰度较高:l0月份,东海鲐鱼的分布范围又出现回缩,仅在东海中部水域有渔业分布,但资源的丰度也为四个季节中最高.  相似文献   
97.
基于耳石信息的北太平洋东西部群体柔鱼日龄和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北太平洋东部群体与西部群体柔鱼的日龄与生长特征,根据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16年在北太平洋采集的柔鱼样本,对该物种的日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柔鱼生命周期大约为1年,东部群体柔鱼个体日龄范围为133~345 d,西部群体雌、雄个体的日龄范围分别为105~271 d和95-264 d;...  相似文献   
98.
现阶段,东海传统的渔业种类普遍缺乏年龄结构数据,数据有限方法的应用对于研究生活史特征和种群状态都十分重要。日本鲭是浙江南部近海海域的优势物种之一,本研究依据2016—2020年该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基于叉长数据的数据有限方法估算日本鲭生活史参数,同时利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YPR)评估了日本鲭的资源状态。结果表明:1606尾日本鲭样品的叉长(L)和体重(W)的关系为W=4.18×10-3L3.28(R2=0.96);日本鲭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中的渐近叉长为28.34 cm,生长速率为0.36 a-1,理论初始年龄为-0.40 a。现阶段,日本鲭的总死亡系数为1.67 a-1,自然死亡系数(M)为0.85 a-1,捕捞死亡系数(F)为0.82 a-1,开发率为0.49。当前开捕年龄为1.78 a,开捕叉长为15.44 cm。YPR模型结果显示,随着F增大,YPR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物学参考点F  相似文献   
99.
鳞头犬牙南极鱼为南极最为重要的底层鱼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和极高的商业价值,鱼类耳石形态随着生活史过程的推移有所差异,故耳石形态分析可用于推断鳞头犬牙南极鱼的生活史过程。本研究利用采集自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威德尔海及拉扎列夫海120尾分属4个生活史阶段的鳞头犬牙南极鱼耳石,结合传统测量分析与椭圆傅里叶分析两种形态学研究方法,对其各生活史阶段耳石形态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鳞头犬牙南极鱼各生活史阶段耳石形态存在差异,随着生活史过程的推移,耳石的变化趋势为整体上由轮廓平滑、复杂度较低向轮廓曲折、高度复杂化转变,且纵轴方向增长速度低于横轴方向,翼叶等特征部位变化显著。针对耳石形态的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椭圆傅里叶分析判别值较高,为85.4%,而传统测量分析判别值较低,为71.9%,表明相较于传统测量分析,椭圆傅里叶分析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0.
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摄食器官,蕴藏着大量的渔业生物学及生态学信息。根据2017年5-8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进行了划分和判定,研究了鸢乌贼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变化与胴长、体质量、净重、性腺成熟度和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鸢乌贼的角质颚色素沉积变化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个体角质颚色素沉积速度快于雄性;色素沉积等级与胴长、体质量和净重均呈正相关,并随着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雄性个体角质颚下颚除翼长外,其余各部色素沉积的速度均快于上颚各部;雌性个体上颚各部色素沉积速度均快于下颚。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鸢乌贼渔业生物学和对该资源的有效开发及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