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9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的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表柔比星抗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以及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分析塞来昔布联用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10μmol/l的cxlecoxib和10μg/l表柔比星联用细胞抑制率和早期凋亡率均显著增高,并引起caspase-3上调及裂解激活,bcl-2下调,bax则变化不大.结论:塞来昔布对表柔比星抗乳腺癌MCF-7细胞有协同作用,其诱导凋亡与caspase-3激活和Bcl-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3.
常艳芬  张碧波  陆树刚   《广西植物》2006,26(5):546-550
对云南水龙骨科星蕨亚科植物种类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划分,并对云南与邻近地区的区系联系进行了比较,对云南该亚科植物的区系起源也作了探讨。得出如下结论云南是中国水龙骨科星蕨亚科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中心;该亚科植物是典型的热带亚洲的区系成分;与广西和越南北部的区系联系最密切;云南东南部和越南北部是水龙骨科星蕨亚科植物的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94.
采用药膜法研究了多杀菌素和氟虫睛对3种瓢虫、2种寄生蜂和菜缢管蚜的选择性。与菜缢管蚜相比,2种杀虫剂对3种瓢虫的毒性较低(LC50比值=1.73-41.9),尤其是氟虫睛对3种瓢虫以及多杀菌素对稻红瓢虫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LC50比值大于5)。菜蚜茧蜂和蚜虫宽缘金小蜂对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远高于3种瓢虫和菜缢管蚜,2种杀虫剂对菜蚜茧蜂和蚜虫宽缘金小蜂均是高毒的(LC50比值=0.006-0.05)。3种瓢虫对多杀菌素和氟虫睛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这将有助于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
为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搜索猎物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多异瓢虫成虫对来自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健康植株、 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本身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 高密度蚜虫(≥700头/L)、 有蚜植株以及密度≥400头/盆的蚜虫为害诱导的黄瓜挥发物和密度≥200头/盆的蚜虫为害诱导的搅瓜挥发物对多异瓢虫成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而低密度蚜虫(≤500头/L)和健康植株挥发物没有引诱作用。应用动态顶空收集法提取健康植株、 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的挥发物, 进行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从黄瓜健康植株、 蚜害植株和有蚜植株中分别鉴定出8, 12和18种挥发物, 主要组分为十八烯、 E-5-二十碳烯、 正十六烷和正十七烷, 诱导出的新组分为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正十三烷、 α-法呢烯、 雪松醇、 正十八烷、 正二十六烷及7种未知种类; 从搅瓜健康植株、 蚜害植株和有蚜植株分别鉴定出11, 18和20种挥发物, 主要组分为石竹烯、 十八烯、 正十六烷和正十七烷, 诱导出的新组分为苯乙烷、 对二甲苯、 间二甲苯、 α-蒎烯、 正十四烷、 长叶烯、 α-石竹烯及2种未知种类。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挥发物中引诱多异瓢虫的有效组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
为明确冷驯化处理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后代生长发育及适合度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两性生命表的制作, 在室内条件下调查了冷处理后其后代发育历期、 成虫产卵前期、 寿命和生殖力以及后代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 冷驯化使异色瓢虫后代卵的发育历期延长, 幼虫(1-4龄)和蛹的发育历期则缩短; 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 后代体长和体重增量均减小。且完成发育的后代成虫产卵前期延长, 寿命缩短, 生殖力下降。后代生命表参数内禀增长率(r)、 周限增长率(λ)、 净生殖率(R0)和年龄特征存活率(lx)均降低, 但是后代雌虫所占比例却升高。此外, 冷驯化类型对异色瓢虫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也不相同。经相同时间(5 d)的低温诱导, 变温诱导的后代成虫寿命比恒定低温诱导的长, 但是生殖力却低; 变温诱导的后代生命表参数(r, λ和R0)均小于恒定低温诱导的, 但是lx却高于恒定低温诱导的。结果说明, 异色瓢虫亲代经历冷驯化, 这种对低温的可塑性反应会延伸到下一代, 而且还能够影响后代的适合度, 这对其在低温下的存活和繁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骨肉瘤U2OS细胞多柔比星(DOX)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2OS细胞,建立U2OS-DOX耐药株,分为U2OS-WT组和U2OS-DOX组。采用siRNA HO-1转染U2OS-DOX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及HO-1的mRNA表达;WB法检测HIF-1α及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罗丹明Rh123在细胞内的蓄积。结果:DOX可降低U2OS细胞活性并随剂量的增加愈加明显,这种诱导作用可以被抗氧化剂(NAC)所逆转(P<0.01)。U2OS-DOX组HIF-1α及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转染可恢复U2OS-DOX细胞对DOX化疗敏感性并增加其对Rh123的蓄积(P<0.001)。结论:HO-1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增加化疗药物的蓄积等机制发挥U2OS细胞对DOX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盐酸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前5日静脉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病情好转后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考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参数及血液中IL-8、TNF-α水平,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与对照组的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1,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中IL-8、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与对照组1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14,P0.05)。结论采用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克隆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保护酶系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全长cDNA序列,并分析该基因的基本特性。【方法】采用同源克隆和锚定PCR技术,从异色瓢虫中克隆到HaraxCAT基因的c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KC991026),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HaraxCAT的cDNA序列全长1 781 bp,其包含110 bp的3′非编码区域和45 bp的5′非编码区域,可读框长1 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61.55 ku,理论等电点为8.33,包含3个糖基化位点,无信号肽序列和跨膜结构。并且该基因包含了一个长达18个氨基酸的潜在的活性位点序列FDRERIPERVVHAKGAGA和血红素配体信号序列RIFSYGDTH。同源比对不同昆虫的CAT蛋白序列,发现昆虫CAT非常保守,HaraxCAT与其他昆虫的同源性高达65%及以上,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同源性最高,达75.2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其与鞘翅目赤拟谷盗和白星金花龟Protaetia brevitarsis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获得异色瓢虫catalase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证实昆虫CAT蛋白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双七瓢虫Coccinula quatuordecimpustulata(Linnaeus)对蚜虫的捕食习性,为其保护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3种蚜虫分别饲喂双七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观察记录24 h的捕食数量;选取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Harris)和白杨毛蚜Chaitophrus populeti(Panzer)分别对双七瓢虫进行饲养,记录瓢虫发育历期。【结果】双七瓢虫对供试的13种蚜虫捕食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嗜食程度依照对蚜虫的日捕食生物量依次为:大豆蚜、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Gillette)、月季长管蚜Sitobion rosivorum(Zhang)、豌豆蚜、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innaeus)等;用大豆蚜和豌豆蚜饲养,双七瓢虫各虫态发育历期较短,用白杨毛蚜饲养则发育历期较长,3种蚜虫饲养的双七瓢虫,蛹均能正常羽化。【结论】双七瓢虫对供试蚜虫均有捕食行为,但捕食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蚜虫对双七瓢虫的发育历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