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6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43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评估磁共振波谱成像(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脑胶质瘤及孤立的脑转移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临床手术确诊及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的49例脑肿瘤患者(3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4例脑转移瘤)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并并对获得的数据进一步测量瘤内及瘤周区的代谢比、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值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两肿瘤组之间不同参数的统计学差异。此外,我们研究了感兴趣区域(ROI)的大小对肿瘤区域的病变扩散性能潜在影响。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瘤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Cho/NAA和r CBV显著高于颅内转移瘤(P0.05);ADC值在两肿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瘤周区1H-MRS有助于鉴别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的脑转移瘤。在瘤内扩散性的定量特性依赖ROI大小的设置。  相似文献   
92.
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过度的炎症免疫反应会加剧脑损伤的程度。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Toll样受体9(Toll like receptor 9,TLR9)通过识别其特异性的配体Cp G-DNA,从而激活先天免疫系统,释放大量前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将TLR9作为一个新的缺血预处理靶点,即通过启动TLR9信号转导通路增加体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来对抗缺血损伤。本文通过对近年TLR9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与缺血性脑损伤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寻求临床安全高效的缺血性脑损伤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计分和预后的关系。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2014 年7 月我院收集的30 例DAI 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病灶累及部位分析其与GCS 计分和 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30 例患者共53 个病灶,17例多发病灶,13 例单发病灶;42 个病灶T1WI显示出低信号或者是等信号,11 个病灶T1WI显示为高信号;T2WI显示为高信号,FLAIR 序列以及弥散加权像(DWI)上表现出的信号更高,范围更清晰;病灶形 态呈条索状27 例,斑片状11 例,卵圆形8 例,不规则斑点状7 例;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病灶累及脑中线 部位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6,P=0.008),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GCS 计分情况比未累及组严重,计分更低,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9,P=0.012)。结论:DAI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GCS计分较低、预后差,MRI检查是诊断DAI 首选 的影像学方法,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不同低氧时间大鼠颏舌肌肌纤维类型的变化。方法:建立低氧模型,血气分析证实模型成功建立。在低氧不同时间点分别取低氧组和正常组雄性SD大鼠颏舌肌进行HE染色,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血气分析结果证实低氧组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发生明显下降(P0.05)。低氧1周组、2周组、3周组、4周组较正常组氧分压下降至55.04±2.31 mm Hg,52.69±1.51 mm Hg,49.80±1.39 mm Hg,50.11±3.02 mm Hg(P0.05);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7.51±1.81%,70.13±2.90%,74.20±1.95%,74.97±2.36%(P0.05)。HE染色和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低氧2、3、4周组Ⅱ型肌纤维所占比例较相应正常组依次升高:45.92±1.8%,57.44±2.1%,56.89±2.6%,在第三周时达到顶峰(P0.05)。RT-PCR结果也同样验证了这一规律。结论:随着低氧活动的进行,颏舌肌肌纤维类型发生有规律的转化,从而影响着肌肉的功能。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其中对照组39人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临床费用、住院时间和冠脉再通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费用、住院时间和冠脉再通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6.
恶性胶质瘤年发病率约为5/100,000。美国每年有超过14,000例的新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肿瘤的切除程度影响患者的预后。外科手术治疗脑肿瘤需要精确定位脑肿瘤组织在正常脑组织中的位置以便能够获得精确的组织活检和肿瘤的完全切除。量子点是稳定存在的,产生荧光的可视化半导体纳米晶体。静脉注射量子点伴随着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的隔离。巨噬细胞可渗入到肿瘤组织并且能够吞噬通过静脉注射的光量子来产生可视化的肿瘤标记。通过巨噬细胞介导,将光量子运输至肿瘤组织展现了一种新兴技术来标记术前肿瘤组织。由于肿瘤组织中的光量子可以被光学成像和光谱学工具来探测,因此在脑肿瘤组织活检和切除中可以为外科医生提供可视化得实时反馈。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3d之内实施微弹簧圈栓塞形式介入治疗,对照组治疗时间为入院3 d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 RS)、改良型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栓塞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入院3d之内利用微弹簧圈栓塞对脑动脉瘤破裂实施早期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8.
肝素已经普遍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但是由于在应用过程中抗凝效果个体差异大、出血风险相对较高、并发症等问题的日益显现,已经引起了医生们的注意。相对而言,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强、出血风险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无需实验室监测等优点,进而越来越广泛的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担当重要角色。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比较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知道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优缺点后,可使我们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更好的选择抗凝药物,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结合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及相关临床研究的结果,分析比较了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
从玉米须60%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7-O-β-葡萄糖苷(2)、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苷(3)、L-鼠李糖(4)、豆甾-4-烯-3β,6β-二醇(5)、7α-羟基谷甾醇(6)、7β-羟基谷甾醇(7)、胡萝卜苷棕榈酸酯(8)、大豆脑苷I(9)、7α-羟基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10)、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棕榈酸(12)、胡萝卜苷(13)和β-谷甾醇(14),其中化合物1、4和7~12为首次从玉米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0.
孙影  刘巍  杨方 《激光生物学报》2011,20(5):613-618
探讨贝伐单抗对低剂量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诱导的脑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和U87脑胶质瘤生长的影响。通过将裸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A.PDT预处置组(ALA:2.3×10-3mol/kg,能量密度:10J/cm2)、贝伐单抗预处置组(1.6×10-5mol/kg)和联合预处置组(ALA—PDT+贝伐单抗),并接受相应处置。第10d,检测PDT照射及相应区域内新生血管形成和VEGF表达并种植U87脑胶质瘤细胞,21d后观察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ALA-PDT预处置后新生血管增多、VEGF表达增高,肿瘤体积增大,这些变化在联合预处置组被抑制;贝伐单抗预处置组的血管形态和VEGF表达虽无明显变化,但肿瘤体积减小。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ALA-PDT可通过刺激VEGF表达诱导照射区新生血管形成,这种微环境的改变有利于U87胶质瘤细胞生长,但这些作用可被贝伐单抗所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