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基于BAC重组酶系统构建莱航鸡多位点基因打靶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莱航鸡重复的rDNA基因间的间隔序列为靶位点,利用BAC重组酶系统构建含人干扰素基因的多位点基因打靶载体,为建立莱航鸡多位点基因打靶技术获得关键材料。首先构建BAC-TDN筛选载体,然后构建pYLVS-GID表达载体。将BAC-TDN筛选载体和pYLVS-GID表达载体共转化至大肠杆菌NS3529中,通过其Cre重组酶的作用形成BAC-TDN-VS-GID质粒,采用归位内切酶I-SceⅠ切除pYLVS质粒骨架,利用接头LS使之环化,构建成莱航鸡大容量多位点基因打靶载体BAC-TDN-GID。每次克隆均经酶切或PCR、测序等鉴定DNA片段的插入及插入方向。以该载体为材料的多位点基因打靶技术将提高基因定点整合效率,解决外源基因不能稳定表达、安全性等部分问题,突破了DNA重复序列不能作为外源基因整合靶位点的禁区。  相似文献   
92.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杨霞、陈陆、许兰菊等五位科学工作者以鸡鲍氏志贺菌,鸡白痢沙门菌和痢疾志贺菌为对象,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利用6条随机引物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其结果:4条随机引物能较好地在这3种菌中检测到多态性分子标记,共扩增出了59个DNA片段,其中3个菌株共有的谱带7条,而显示多态性的片段有52条,占88.1%。  相似文献   
93.
水稻麦黄酮对褐飞虱的抗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冰  董红霞  张茂新  徐迪  王敬淑 《生态学报》2007,27(4):1300-1307
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和水依次对抗性水稻品种IR36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测试了4种萃取物对褐飞虱的活性。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处理后3d的活性最强,褐飞虱1~2龄若虫和3~4龄若虫的死亡率分别是26.0%和48.0%。乙酸乙酯萃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麦黄酮。将麦黄酮定量加入人工饲料中饲养褐飞虱3龄若虫15d。结果表明,褐飞虱3、4龄若虫的排蜜露量随着麦黄酮在饲料中浓度(50~500μg/ml)的增加而减少,褐飞虱3、4龄若虫的死亡率却随着麦黄酮在饲料中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当饲料中麦黄酮的浓度为500μg/ml时,褐飞虱3、4龄若虫的死亡率分别为58.21%和31.75%。麦黄酮50~500μg/ml浓度处理,褐飞虱3龄和4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和相对生长量与对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麦黄酮有拒食作用。用500μg/ml的麦黄酮溶液涂抹到对褐飞虱敏感的水稻品种TN1植株上对褐飞虱雌成虫有明显的拒食作用和忌避产卵作用。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源的麦黄酮在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槲蕨[Drynaria,fortunei(Kze)J.Sm.]采自本校校园。取其幼嫩走茎,去除表皮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乙醇浸泡30 S,再用0.1%HgCl_2,表面消毒4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后,接种在以下培养基中:(1)MS(对照);(2)MS 10mg·L~(-1)抗坏血酸(VC);(3)MS 1000 mg·L~(-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4)MS 1000mg·L~(-1)活性炭(AC)。各培养基均加入1mg·L~(-1)6-BA、0.2 mg·L~(-1)NAA、3%蔗糖和0.8%琼脂。每种培养基接种18瓶。培养温度(25±2)℃,每天光照12 h,光照强度20~40μmol·m~(-2)·s~(-1)。培养1、3、  相似文献   
95.
研究去除重组鸡痘病毒中的报告基因,构建一株只含目的基因的重组毒。将H5亚型AIV的HA基因作为靶基因,两侧含loxP序列的GFP表达盒插入鸡痘病毒重组臂基因构建了转移质粒载体,将其与脂质体混合转染CEF细胞,获得了表达H5和GFP的鸡痘病毒重组体。通过二次转染,利用Cre酶自动敲除重组病毒中的GFP基因,最终获得了只含H5血凝素基因表达盒的重组鸡痘病毒。免疫荧光和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经过连续传代后重组病毒仍然稳定复制并表达H5血凝素。用105PFU和2×105PFU rFPV H5免疫SPF鸡,28d后,免疫组鸡抗体平均滴度(HI)分别达到4log 2和4.5log 2,结果表明,H5HA基因重组病毒能刺激鸡群产生较高特异抗体。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在动物中表达的模式。方法:通过PCR扩增出带EGFP基因和特异性结合位点的DNA序列,并应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带EGFP基因的pLenti6/v5-DEST慢病毒载体。利用磷酸钙介导慢病毒4质粒系统在包装细胞中转染,收集并浓缩产生的病毒颗粒,通过感染293FT细胞测定慢病毒滴度。结果:通过PCR扩增后测序分析,表明慢病毒载体构建正确。病毒滴度测定结果为2×107TU/mL。并用慢病毒对鸡囊胚细胞进行感染,获得了较强的表达效果。结论:慢病毒载体系统所产生的病毒颗粒对动物细胞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为慢病毒载体在转基因家禽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褐纹甘蔗象风险分析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褐纹甘蔗象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及国内寄主植物分布、适生范围、传播渠道、检疫管理措施等指标的定性和半定量的风险分析,得出其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其风险评估值为R=1.746),对我国种植面积广泛的棕榈科植物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建议在有其寄主分布的省份将其列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省级补充名单进行管理,防止其在我国继续扩散危害,并提出了国内检疫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反向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危害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由Cosgrove于1962年作为一种新的疾病首次报道,最初病死率并不高(5%左右),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  相似文献   
99.
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抗真菌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与医药领域。纳他霉素可由多种链霉菌发酵产生。它是以乙酰辅酶A、丙二酰辅酶A及甲基丙二酰辅酶A为前体经Ⅰ型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催化合成的多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本研究以纳他霉素产生菌——褐黄孢链霉菌为研究材料,分别对不同前体分子供给途径中的关键酶进行过表达,并确定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前体供给途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过表达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tyl-CoA synthase,ACS)加强乙酰辅酶A合成途径,以及通过过表达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ethylmalonyl-CoA mutase,MCM)加强甲基丙二酰辅酶A合成途径,重组菌株纳他霉素产量分别比野生型菌株提高了44.19%和20.51%。共过表达ACS和MCM,重组菌株纳他霉素产量获得进一步提升(达1123.34mg/L),比野生型菌株提高了66.29%。上述发现为通过前体代谢工程的策略构建纳他霉素工业高产菌株提供了参考,也为其他聚酮类天然产物高产工程菌株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0.
通过转录物组测序获得在贵妃鸡基础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对肌内脂肪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候选基因,为CLA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55日龄健康的贵妃鸡为试验动物,在基础日粮中添加CLA 0%、1%和2%,预饲期1周,正饲期6周。屠宰采集胸肌组织进行转录物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和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与胸肌脂类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共获得1 0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03个,下调基因362个。GO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的细胞过程、单一生物过程、生物调节和代谢过程。KEGG信号通路富集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黏着斑、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和类固醇生物合成等信号通路中,发现11个主要与肌内脂肪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是FADS1、FADS2、ELOVL5、ACOX2、SLC27A1、FABP5、LPL、LOC107050163、ENSGALG00000030996、ENSGALG00000005043和ENSGALG00000048882。并随机选取6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其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筛选到CLA影响贵妃鸡胸肌脂类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11个主要参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进行分析,为揭示CLA调控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