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7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研究明矾的遗传毒性和潜在危害提供细胞遗传学证据。以蚕豆作为实验材料观察其根尖细胞在不同浓度明矾溶液中微核率变化情况,实验证明微核率随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情况,总体微核率均大于对照组,故不同浓度明矾溶液均能强烈诱发蚕豆根尖细胞产生微核。  相似文献   
92.
为了评价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可行性,本试验在室内组建了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基础上,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了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释放密度和释放方法。结果显示,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净生殖力R0为9.8240,单雌平均产雌率R0'为12.6256,2013年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释放玉米螟赤眼蜂能使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73.91%,释放密度为2.25×105头/hm2。2014年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采用传统的人工挂卡和新型的无人机释放玉米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54.55%-68.16%。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3.
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是玉米螟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控制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室内大规模繁育。本试验以麦蛾卵为寄主,研究了不同温度(18℃、20℃、23℃、25℃、28℃、30℃、33℃、36℃)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寿命、生殖力、子代羽化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条件下雌蜂寿命最长,达7.9-9.0 d。在18℃-30℃亲代生殖力和子代羽化率无显著差异,亲代产卵量为40.9-61.7粒;羽化率为74.31%-84.22%。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羽化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由18℃时的22.6 d缩短至33℃的7.0 d。36℃时,雌蜂的寿命仅为0.56 d,且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殖活动。因此,室内用麦蛾卵大规模繁育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的温度为28℃-30℃;仅保存蜂种时,可选用温度18℃-20℃。  相似文献   
94.
以4个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品种‘鄂豇豆6号’、‘鄂豇豆2号’、‘鄂豇豆7号’和‘美国地豆’为材料,在现蕾期叶面喷施植物细胞分裂素(CTK),于喷施后第7、14、28、42 d测定脱落花荚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活性,并统计花荚脱落率和豇豆产量,研究CTK在豇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花荚脱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CTK后,豇豆各品种的花荚脱落率均小于对照,豇豆产量均高于对照,且差异极显著(P0.01);喷施CTK后第14、28、42 d豇豆各品种脱落花荚的PG活性显著降低(P0.05);喷施CTK后第7 d各处理组脱落花荚的PG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喷施CTK后第7 d和第42 d豇豆各品种脱落花荚的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喷施CTK后第14 d和第28 d各处理组脱落花荚的纤维素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结果表明喷施CTK可调节脱落花荚的PG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从而降低花荚脱落率,实现对豇豆产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95.
王春芳  马诗淳  黄艳  刘来雁  凡慧  邓宇 《微生物学报》2016,56(12):1856-1868
【目的】比较和分析从堆肥中富集的水稻秸秆降解菌系F1和F2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在秸秆降解过程中的演替,从而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秸秆降解效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S(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定糖法测定发酵液中的外切纤维素酶活;采用范氏(Van Soest)洗涤纤维分析法测定发酵前与发酵后的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并计算降解率;采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对秸秆降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物种组成及特定的功能微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复合菌系F1的水稻秸秆总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半纤维素降解率显著高于复合菌系F2;2种复合菌系的外切纤维素酶活性与cel48基因的拷贝数变化趋势一致;复合菌系F1的物种较丰富,优势物种是好氧细菌,复合菌系F2的物种组成较单一,培养后期具有较高比例的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前4天,复合菌系F1和F2的优势物种均为Unclassified Bacillales和Bacillus;第4天之后,不同复合菌系的优势物种及丰度出现差异,F1的优势物种主要属于Bacteroidetes,F2的优势物种主要属于Firmicutes;虽然Petrimonas和Pusillimonas是培养后期的共有优势物种,但是Petrimonas在复合菌系F2中的相对丰度(38.30%)显著高于F1(9.47%),且培养第8天的F2中的Clostridiales OPB54增加至14.85%。【结论】cel48基因拷贝数变化与秸秆纤维素的降解效率、外切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el48基因可作为潜在的生物分子标记监测秸秆纤维素的降解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秸秆纤维素的降解效率具有显著影响,Unclassified Bacillales,Bacillus,Petrimonas,Pusillimonas是复合菌系F1和F2降解秸秆纤维素过程中的重要物种。  相似文献   
96.
测定了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对11科24种蔬菜的取食选择性。结果显示,在8种绿叶类蔬菜中,扶桑绵粉蚧对旋花科的空心菜具有较强的取食选择性;在8种果实类蔬菜中,扶桑绵粉蚧喜欢取食葫芦科的南瓜;在8种根茎类蔬菜中,扶桑绵粉蚧喜欢取食茄科的马铃薯和天南星科的芋艿。在11科蔬菜中,扶桑绵粉蚧比较嗜好茄科、葫芦科、旋花科、菊科、天南星科等科的蔬菜。24种蔬菜上,扶桑绵粉蚧的瞬时增长率ri均大于0,表明24种蔬菜均能满足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的需要。综合比较扶桑绵粉蚧对寄主的选择性、种群建立率和瞬时增长率,认为扶桑绵粉蚧在马铃薯、南瓜、空心菜、生菜、芋艿、苋菜等蔬菜上的适生性较高,在大豆、豇豆、木耳菜等蔬菜上的适生性较低。  相似文献   
97.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是一种世界性的蛀果害虫。利用产卵选择试验研究了15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梨小食心虫受孕雌虫的产卵引诱活性。室内试验表明:受孕雌虫对不同挥发物的产卵选择趋性不同,其中对叶醇和己酸丁酯表现出明显的产卵选择趋性。为验证寄主挥发物对受孕雌虫的实际诱捕效果,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结果发现,挥发物中己酸丁酯、苯甲腈、叶醇、E-2-己烯醛以及乙酸己酯诱捕到的雌虫均为受孕雌虫,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及其他物质,其中己酸丁酯的平均诱捕量最多,苯甲腈次之,E-2-己烯醛、乙酸己酯这两种物质的平均诱捕量分别为第三、第四,叶醇的诱捕量低于乙酸己酯,其余物质的诱捕量均较低。综合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发现,寄主植物挥发物对受孕雌虫的引诱作用也随它们之间的作用距离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8.
在3月5日至9月5日期间,以蝟实( Kolkwitzia amabilis Graebn.)顶端枝条作为插穗,每隔10 d扦插1次,对扦插10 d后插穗的生根率,内源吲哚乙酸( IAA)、脱落酸( ABA)和赤霉素( GA3)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比较,对生根率与上述8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对这8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扦插时间插穗的生根效应进行隶属函数值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扦插时间推移,蝟实插穗的生根率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月下旬至7月中旬期间扦插的插穗生根率相对较高,并以6月中旬至7月中旬期间扦插的插穗为最高,总体在70%以上。随扦插时间推移,插穗中IAA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波动变化趋势;而插穗中的ABA含量、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呈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GA3含量和CAT活性变化不明显,SOD活性总体上呈缓慢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蝟实插穗的生根率与IAA含量、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383%,说明前2个主成分能够基本反映蝟实扦插生根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第1主成分中可溶性蛋白质和IAA含量为主要因子,第2主成分中CAT活性为主要因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月下旬至7月中旬期间扦插的蝟实插穗的综合评价指数(D)较高,为0.747~0.983,与插穗生根率的实测值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西北地区,蝟实插穗的适宜扦插时间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并以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最佳;扦插过程中喷施适当浓度IAA溶液可以提高插穗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回顾性分析海岛基层骨伤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率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临床标本经24h分离培养,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共分离出1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5株,占29.73%;革兰阴性菌114株,占61.62%;真菌16株,占8.65%。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是感染菌谱的主要菌种。药敏显示大多数病原菌耐药性高,革兰阴性、阳性菌分别对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结论本院临床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用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0.
光敏剂能否被肿瘤细胞高效吸收是影响光动力治疗效率的重要因素。亲脂性光敏剂易于被肿瘤组织摄取,但会使光敏剂发生自猝灭;亲水性光敏剂则有利于光敏剂在体内的转运,但肿瘤细胞摄取率会下降。本工作通过亲酯性的乙二醇缩合支链和亲水性季膦基团与卟啉相连接,成功制备一种新型两亲性卟啉锌化合物(ZnTP-TP),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和良好的两亲性,可被细胞快速摄取,并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良好的肿瘤光动力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