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9 毫秒
801.
螺旋藻POD对温度和pH值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乌素沙地碱湖特有的钝顶螺旋藻S1、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2和极大螺旋藻S3为材料,采用愈创木酚法探讨温度和pH值对其POD活性影响。结果表明:S1、S2和S3的POD活性分别为480 U/g.FW、447 U/g.FW和408 U/g.FW(25℃、pH 6);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和40℃;最适pH均为6.0。S1的POD对温度和pH适应范围宽,在低、高温、强酸和强碱下的活性均比引进种的高。  相似文献   
802.
粤北地区溪流中的树叶分解及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玲  赵颖  韩翠香  童晓立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2573-2579
利用2种孔径(5mm的塑料网袋和0.1mm的布袋)的分解网袋对2种树叶在广东北部的横石水河的3级溪流中,进行了为期101d的树叶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人面子树叶在网袋和布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247d-1和0.0151d-1;而蒲桃树叶的分解速率则分别为0.0108d-1和0.0095d-1.说明2种树叶在布袋中的分解速率均比网袋慢,且人面子树叶的分解速率比蒲桃树叶快.定殖在2种树叶网袋中的功能摄食群以刮食者的比例最高(36%),其次是集食者(33%)和捕食者(25%),撕食者的比例最低(6%).在实验中后期,人面子树叶上的底栖动物个体总数、优势类群数和密度显著高于蒲桃树叶.说明在亚热带地区的中等级别的溪流中,由于撕食者种类减少,刮食者的类群数及密度对树叶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对微生物活动的抑制作用和对底栖动物取食的驱避作用使富含单宁成分的蒲桃树叶的分解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803.
生态适应性在植物水生诱导上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论述植物普遍存在的生态适应性与环境变化对适应性形成及进化上的影响,以及植物生态适应性形成过程中胁迫环境的重要性,分析了植物水生诱导过程中相关的生理生化及生态方面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利用人工环境模拟技术来促进植物通气组织形成的技术路线,形成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植物水生诱变操作流程,并展现了植物水生诱变技术在生产、生活、生态上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4.
对天南星科、龙舌兰科、棕榈科观叶植物的基本生态习性研究表明,三科观叶植物的适合生长温度多在18~28℃之间,当温度低于10℃或者高于35℃时,大多数植物出现寒害或热害,生长停滞。天南星科和龙舌兰科植物长势较好的遮光度分别为75%和50%左右;而棕榈科植物多数可在全光条件下正常生长。不同科植物之间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差异较大,天南星科植物要求最高(大于80%),其次是龙舌兰科,为70%,棕榈科植物要求较低,为55%;空气湿度85%~90%最有利于这几类观叶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805.
骆驼对干旱的适应机制陶承希(安徽省滁州师专)骆驼惊人的忍酷署、耐饥渴的能力,长期以来为人们乐道,同时也成为生物学家们值得探索的一个有趣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奥秘终于被揭开,原来骆驼主要依靠的是生理功能方面的高度适应。在炎日当空,滴水无存的荒凉沙漠中,...  相似文献   
806.
807.
以药用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及其变种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 Hsiao)幼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两种黄芪幼苗在不同程度缺硫条件下的生物量积累、光合参数、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等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与供应Hoagland全营养液相比,低硫和无硫供应处理均显著抑制了两种黄芪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伸长生长以及生物量的累积,并且引起了植株叶片失绿变黄、根系褐变等一系列缺硫症状。此外,缺硫还导致了两种黄芪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以及光合参数下降、全株各部位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相对膜荚黄芪而言,不同程度缺硫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硫或无硫条件下,膜荚黄芪植株各部位总酚含量出现了明显下降,而蒙古黄芪根系和叶片总酚含量却因缺硫处理而显著升高。同时我们还发现,硫营养缺乏诱导了蒙古黄芪叶片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升高以及植株各部位主要异黄酮物质的大量积累。我们推断,营养液中硫元素供应的减少引起了黄芪幼苗硫营养不良,影响了植株叶绿素合成,降低了植株的光合能力,并同时引起了全株的氧化胁迫,最终使得黄芪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蒙古黄芪在缺硫胁迫下提高了光保护能力,合成了较多的异黄酮类物质,有效缓解了缺硫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从而在面对缺硫胁迫时比膜荚黄芪表现出了更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808.
应用“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划分钟萼木苗木不同生长类型并进行造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钟萼木苗木不同生长类型与杉木行带混交造林后,第一、二年在混交效应不明显的立地生境下,相邻生长类型树高年生长量差异相对较小,相隔一个生长类型以上,高年生长量都表现极显著差异,H6、H7生长类型的高年生长量大,对立地生境适应能力好,平均值及2个标准差以内生长类型是该树种群体生长状况的代表,年高生长量较低。该树种造林后第三年,平均值及2个标准差以内生长类型高年生长量在40~60 cm间,H7生长类型个体年高生长量达2.0 m以上。个体高生长表明,H7生长类型3年生高生长达4.0 m以上,其他生长类型3年生高生长在1.0~3.0 m,研究不同生长类型对造林生境的适应能力,为该树种人工培育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09.
论花距对花序松散的倒距兰(Anacamptis laxiflora)雌花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对多花物种而言,花序结构是塑造植物吸引力的首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揭示花序性状对植物雌花繁殖成功率的影响,以及倒距兰(Anacamptis laxiflora,一种采用欺骗性授粉策略的陆生物种)花序上的授粉规律。我们还探究了花序性状与雌花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因为周围植被的高度和/或种群密度的影响而改变。我们在一个天然的倒距兰种群中划定了实验区块,对每个区块内的植株个体进行计数,并将各区块按低密度和高密度进行分类;随后,在部分区块内,我们人工清除了植株周围的杂草,从而产生了同等数量的高草丛区块和低草丛区块。我们统计了这些区块中的花序性状和雌花繁殖成功率(即果实数量及其在花序上的位置),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s)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了选择梯度。我们发现所研究的所有花序性状均对雌花繁殖成功率造成了影响。特别是GLMMs的结果表明,“平均花距”是对繁殖成功规律的最佳预测因子。我们所研究的花序性状受到显著的正向选择作用,但是这些选择趋势与周围植被的高度和种群密度都紧密相关,表明当地环境背景对选择规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雌花繁殖成功率与花朵在花序上的位置无关,这说明传粉者在花序上随机选择花朵,未见其对花序特定部位的偏好。本项研究突显出花序性状对于多花、具有欺骗性的兰花雌花繁殖成功的重要性,并证实了环境背景在调节传粉者介导的选择规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10.
对来自全国各不同生态区的111份油菜地方资源在四川冬油菜区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45份资源(A类群)最适应四川种植;28份资源(B类群)较适应四川种植;15份资源(C类群)不适应四川种植;23份资源(D类群)最不适应四川种植。该研究结果与植物的温光反应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