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中,各类纤毛器的纤毛基体上方的大部分纤毛杆退化,或仅保留毛基体,有时部分额腹棘毛的毛基体也瓦解消失。残留纤毛的纤毛杆周围微管和中央微管仍具有“9+2”结构特征,也有少数纤毛杆出现2套“9+2”微管共处于一层纤毛膜内的现象。毛基体中周围三联体微管的中央形成微管形结构聚合体,基体附属结构仅存在基体间连接及纤毛器托架的残余物;非纤毛区皮层表膜下未见微管层。纤毛区皮层含纤毛器腔周围微管层  相似文献   
82.
从200株菌中筛选出具有双酮化合物还原活力较高的菌株7株,其中以白地霉(Geotrickum, sp. )G38活力最高,而且有较好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白地霉G38能对β-羰基苯丙酸乙酯进行不对称还原,生成?-β-羟基苯丙酸乙酯,用于制备抗忧郁药?-fluoxetine。用二甲基硅橡胶包埋白地霉菌体取代游离菌体进行生物转化,可以提高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对映体过量值从49%提高到81%。  相似文献   
83.
胰多肽为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的直链多肽,是70年代后期发现的一种胃肠激素.本工作用荧光偏振法观察到,牛磺胆酸钠降低胰腺外分泌细胞膜的平均微粘度,而牛胰多肽能抑制牛磺胆酸钠的这一作用.结果提示,牛胰多肽有稳定胰腺外分泌细胞膜流动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84.
前言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较多采用的切除人体足部第二跖骨,游离移植到手拇指部位的矫、整形外科手术的开展,使伤残手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但对供区足术后功能评价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促使人们去加以探索和研究。以往的研究工作仅限于定性的认识和分析,随着生物力学这门学科的崛起,使人们能运用新的观点和现代检测手段获取定量或半定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本文试图对跖骨在站立姿势和步行中某一瞬间的应力分布和模拟切除Ⅱ跖骨后的应力变化对游离移植Ⅱ跖骨后足的负重功能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5.
建兰和秋兰原球茎的发生及其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L.)SW.]大一白品种和秋兰[Cymbidium ensifolium (L.)CV.Qulan]为实验材料,切取茎尖或侧芽的分生组织,用W培养基,诱导原球茎形成。然后将原球茎培养在MS或W的液体培养基中,形成丛生形原球茎并能继续不断增殖生长,建立无性繁殖系。在丛生形原球茎增殖过程中不断分化出具芽和根的小植株。将小植株切下,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待植株达3~4叶时即能转入盆栽。从原球茎开始增殖起不到一年就可出现具有花器官的植株,这些植株中,从小植物形成到花朵完全开放,时间最短的约只2个月。  相似文献   
86.
应北京医学院邀请,美籍学者、印第安纳州Lilly药厂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胃肠激素专家林从敏博士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四日至八月十六日在北医讲学、交流学术经验,受到学院领导和生理教研组主任王志均教授以及教学、科研、医务人员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87.
88.
华东地区黑果蝇自然群体同工酶遗传多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顾少华  孔原 《遗传学报》1992,19(3):228-235
我们用标准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水平板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黑果蝇(D.virilis)在合肥、芜湖、九江、南昌、福州、泉州和常州7个自然群体中Est-α、Est-β、Amy、Acph和α-Gpdh 5个座位的遗传变异,发现Est-α、Est-β和Amy 3个座位是高度多态的,Acph、α-Gpdh两个座位则是单态的。根据这5个座位等位基因的频率,我们计算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综合何朝珍报道的宁波、杭州、南京和洪泽4个群体的结果和我们的结果,我们作出系统树并发现泉州、福州两群体和其他群体在基因频率的分布和遗传距离方面有显著差异;分析显示这种差异与群体间地理隔离有关。  相似文献   
89.
背联体贻贝棘尾虫的每一虫腹面含有相当于正常棘尾虫的腹面纤毛系统,背联两虫任意一侧属于一虫的背面有4列背触毛,它们的排列分布相似于正常棘昆虫的第1—4列背触毛,另一虫背面打2列背触毛,它们相似于正常棘尾虫的第5、6列背触毛。结果表明,背联体棘尾虫是其中两虫各以背面第4列和第5列背触毛之间的皮层区相联接形成的。也有的背联体中背部皮层联接区有变化。无性分裂中背联两虫皮层纤毛结构的形态发生相似于正常棘尾虫,并且两者其皮层纤毛器如口围带、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相应结构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推测背联两虫的皮层发育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有某种机制控制着相互间的协调。背联体棘昆虫在无性生殖周期中总是经历着一个调节成单体的过程,认为这于背联两虫都具有一套结构功能正常的运动胞器(特别是口围带),而产生向不同方向运动的“不协调”的力有关。  相似文献   
90.
稻虱跗(虫扇)的个体发生研究:生活史和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秀慧  贝亚维 《昆虫学报》1990,33(2):174-181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率5—7%,灰稻虱的寄生率为2%,褐稻虱为1%.有时白背稻虱的寄生率可达2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