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4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3006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因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损伤而造成的运动功能丧失可得到一定恢复,但关于大脑运动区占位性病变对健侧CST结构功能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该研究采用两只健康猕猴行球囊置入术建立大脑运动区占位性病变模型,行4次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检测手术区对侧CST的FA值("各向异性"值),发现球囊置入术后当天,对侧CST的FA值无明显变化,但随时间的延长升高,球囊取出术后一周更为明显。实验表明该模型可行、可靠,从DTI观察到病变健侧CST出现代偿,即使占位解除短期内这一作用仍明显,提示健侧CST共同参与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2.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猪群样本病毒探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其多样的病毒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动物体内,其中很多病毒是人类所未知的,而发现未知病毒常常受制于病毒常规检测技术的局限性.[目的]构建未知病毒检测技术平台.[方法]应用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理念,结合新型分子诊断技术,首先利用过滤和核酸酶处理去除样品宿主核酸干扰,然后随机PCR扩增潜在的病毒宏基因组,最后通过大规模测序及序列分析获取病毒核酸信息.[结果]利用此技术我们对猪瘟病毒(CSFV)细胞培养物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猪病料进行了分析,分别检测到序列总长度1680 bp,占基因组13.7%的CSFV序列和序列总长度834 bp,占基因组47.2%的PCV2序列;利用此检测技术平台研究一未知病原细胞培养物,通过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6条序列中有26条为副流感病毒5型(PIV5)同源序列,覆盖了其基因组全长的16.4%;此外,应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结合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我们在混合的7份病原未知的病猪组织样品中检测到了1.1%的病毒序列,包括CSFV、PCV2、猪细环病毒(TTSuV)、猪bocavirus (PBoV)和人腺病毒6型(Ad6)等的部分基因序列.[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病毒宏基因组学的未知病毒的检测方法突破了传统病毒研究方法的缺陷,对于猪群样本中病毒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望为新发、突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3.
蚬木是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优势种和特征种,研究蚬木种群的增长过程将为深入理解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动态提供基础。根据一个15h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及其4种改进模型对蚬木种群的增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用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和AIC准则对拟合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李新运模型和刘金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但综合考虑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模型的简洁性,logistic模型和S形增长过程模型为较优模型。用logistic模型对蚬木种群的增长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种群增长最快的时期为50a左右,而在150a后,种群逐渐进入增长饱和期。种群目前接近增长饱和期,所以应加强保护,以维持蚬木群落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4.
山美水库流域水量水质模拟的SWAT与CE-QUAL-W2联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梅冰  陈冬平  陈兴伟  陈莹 《生态学杂志》2013,24(12):3574-3580
为更好地模拟分析流域非点源污染对山美水库水质的影响,联合运用流域日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二维垂向水动力水质模型CE-QUAL-W2,将SWAT模型的时序输出作为CE-QUAL-W2模型的输入条件,构建了山美水库流域水量水质模拟联合模型,并对流域径流、输沙和污染物以及水库的水位、水温和无机氮等变量进行了率定.结果表明: 尽管受流域部分计算结果的影响,误差会累积到对下游水库水体的计算,但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吻合程度仍较高,说明联合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山美水库流域及库区水体的水动力和污染过程.模型的使用可以为定位流域关键污染源区及控制水库富营养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基于SPAC系统干旱区水分循环和水分来源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是研究植物水分利用与循环的核心,研究其水分传输过程对于旱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土壤水分和植物蒸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土壤水分的研究主要涉及热惯量法、中子仪法和时域反射仪法,植物蒸腾则从枝叶尺度、单木尺度、林分尺度和区域尺度4个层面分类总结;并重点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方法在研究植物不同水分来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6.
湖泊的水生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湖泊中,打破了湖泊的生态平衡.湖泊的水生态模型不仅能够研究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而且还可以模拟工业毒物等污染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湖泊管理的有力工具.本文从分析湖泊的污染现状以及污染趋势出发,介绍了湖泊水生态模型的研究现状,并根据模型的模拟对象和空间模拟能力对湖泊水生态模型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AQUATOX、PAMOLARE、CAEDYM、WASP、OOMAS等比较成熟的模拟湖泊生态系统的模型软件,阐述了它们的产生、发展、主要特点以及应用,总结了当今湖泊水生态模型在模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水生态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为湖泊水生态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87.
王凯  陈文汇  刘俊昌 《四川动物》2013,32(1):143-148
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合理而适度,在其保护与可持续开发间寻找契合的平衡点,实现最优管理,不仅是当前保护管理的重要问题,也涉及到多个产业部门的生存发展。本研究通过对资源模型构建与应用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从资源最优管理目标出发建立野生动物最优控制模型,寻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并结合研究所拟定的资源分类情况进行个案探讨,为下一步大规模搜集相关数据进行模拟实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
以南京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CH4和N2O排放通量及年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用田间观测数据验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DNDC)在该耕作制度下的适用性;利用DNDC模型模拟不同环境因子和管理措施对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GWP)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对照和麦季对CH4排放的模拟偏差较大外,DNDC对其余各处理模拟的CH4和N2O累积排放量与田间观测结果基本吻合,相对偏差变幅7.1%~26.3%,可以直接应用DNDC模型模拟环境因子和主要管理措施对CH4和N2O累积排放量引起GWP的影响.模型灵敏度检验结果表明,年均温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土壤质地、土壤pH等环境因子对GWP的影响显著;施用氮肥、秸秆还田量和烤田期长短等管理因子对GWP的影响明显.在估算我国稻麦轮作制度下温室气体的点或区域排放规律时,应考虑上述这些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9.
在室内微生境模拟条件下,应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分别评估了岩原鲤幼鱼对底质、光照、水深3种生境因子的适宜性指数(HSI),建立了其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并初步估算了岩原鲤幼鱼的最小栖息面积.结果表明:岩原鲤幼鱼对底质、光照、水深3种生境因子的适宜栖息范围分别为砾石直径10~15 cm、光照强度0.2~1.8 lx、水深范围0~15 cm(离底距离);其适宜性指数表达式分别为SIS=1.7338e-0.997x(R2=0.89,P<0.01,SIS为底质适宜性指数,x为砾石直径)、SIL=3.0121e-1.339x(R2=0.93,P<0.01,SIL为光照适宜性指数,x为光强)、SIW=2.4055 e-1.245x(R2=0.97,P<0.01,SIW为水深适宜性指数,x为水深).算术平均法最适用于岩原鲤幼鱼的栖息地适宜性模型估计,最适模型为HSI=(SIS+SIL+SIW)/3.共发现7组岩原鲤幼鱼建立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栖息地范围,其栖息地面积范围为628~2015 cm2,平均值为1114 cm2.  相似文献   
90.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DNDC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氮-分解(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DNDC)模型通过耦合土壤环境驱动的反硝化和分解过程来估计土壤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痕量气体的排放量,是目前国际上最成功的模拟陆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模型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DNDC模型的发展过程及其结构,以及模型的验证和敏感因子分析,并总结了当前DNDC模型应用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