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温度对鳊鱼静止代谢和耐低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体重(8.13±0.15)g,n=31]为研究对象,以密闭式代谢测定法分别在15、20、25、30℃条件下测定其静止代谢率(Rest Metabolic Rate,RMR),并以双线法推算临界氧浓度Pcrit等相关参数。结果显示,鳊鱼幼鱼的静止代谢水平呈随温度上升而升高的变化趋势[(132.22±4.97)mg O2/(h.kg)(15℃),(182.67±12.49)mg O2/(h.kg)(20℃),(218.44±9.20)mgO2/(h.kg)(25℃),(298.32±9.96)mg O2/(h.kg)(30℃)],除20~25℃间,其他各温度组差异显著(P0.05);Q10值均低于2(15~20℃1.91,20~25℃1.43,25~30℃1.87);本研究还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鳊鱼幼鱼的Pcrit逐渐下降,而临界氧饱和度Scrit则相对保守[15、20、25、30℃的Pcrit分别为(1.35±0.09)、(1.16±0.19)、(0.97±0.12)和(0.86±0.09)mg O2/L,Scrit分别为13.87%±0.74%、13.32%±1.72%、12.15%±1.35%和11.34%±0.65%。这表明,采用不同指标考察鱼类耐低氧能力可能会得到相异的结论。这种结论的不一致提示,在鱼类应对环境溶氧降低的适应中,相对溶氧水平而不是绝对溶氧水平影响并决定着鱼类的适应性进化,因此采用相对饱和度作为指标研究鱼类耐低氧能力可能更具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6个孑遗落叶阔叶树种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不同微地形单元上种群结构、更新途径及更新个体的空间关联性,探讨了不同干扰体系下孑遗落叶阔叶树种的更新策略.结果表明:孑遗落叶阔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萌枝能力,种群结构以间歇型为主,部分种类选择长距离扩散,在适宜生境中间歇型更新,如青钱柳、缺萼枫香等;部分种类因生境限制,在不断的地表冲刷干扰下,选择在母树周围进行间歇型更新,如领春木、香果树.在相对稳定的顶坡和坡地上,青钱柳、缺萼枫香、蓝果树、枫香等树种以种子更新占据一次干扰后形成的林窗生境,并通过其固有的萌枝能力增殖树干,形成径级大小相似的多主干植株,迅速占据优势地位.在不稳定的谷床、谷坡和谷头凹地中,香果树、领春木、枫香等树种因频繁干扰导致种子更新受限、植株损伤并常有个体枯死,通过其极强的萌枝能力补充零星更新的幼苗以及干扰造成的个体损伤.基于生境适应、种群更新和竞争策略,将孑遗落叶阔叶树种大致划分为“林窗修复种”和“生境填充种”两个类型,并提出应加强对其特殊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3.
棕囊藻北部湾株的18S rDNA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部湾棕囊藻(Phaeocystis)藻华的成因,采用PCR克隆了棕囊藻北部湾株核糖体18S r DNA序列。结果表明,棕囊藻北部湾株具有游动单细胞与群体结构两种形态;其18S r DNA序列和NCBI基因库中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同源性为99%~100%,在系统进化树上与不同海域来源的球形棕囊藻聚在一大分支上,且与球形棕囊藻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其他种。首次从分子生物学上确定棕囊藻北部湾株为球形棕囊藻。  相似文献   
84.
北京城市森林不同天气状况下PM2.5浓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波  鲁绍伟  李少宁 《生态学报》2016,36(5):1391-1399
基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植物园空旷地和市区非植被区的PM_(2.5)实时监测数据,结合植物园林内PM_(2.5)监测站数据,分析了2013年3月—2014年2月不同天气状况下的PM2.5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1降雨天气和大风天气下PM_(2.5)质量浓度变化无滞后性,雨前和雨中变动较大,雨后变化较小,雨后1天PM_(2.5)质量浓度降低到最低值((14.88±7.34)μg/m~3,下降了(89.36±4.78)%),雪后第2天达到最低值((13.76±6.73)μg/m~3,下降了(88.53±5.59)%);2大风天气下PM_(2.5)质量浓度波动较小,在东北风和西南风影响下PM_(2.5)质量浓度值较高(80.61μg/m~3),在东南风影响下PM_(2.5)浓度值较低(54.22μg/m~3);3高温高湿天气下PM_(2.5)质量浓度市区非植被区滞后1—2h到达峰值,植物园林内监测站和植物园空旷地高峰无滞后性,植物园林内监测站变动剧烈、消减作用强,市区非植被区和植物园空旷地较为平缓;4不同天气下PM_(2.5)质量浓度均表现为市区非植被区植物园林内植物园空旷地;5城市森林具有强大的净化大气污染物和吸滞PM_(2.5)等颗粒物的功能,森林环境的空气质量优于非植被区,森林空旷地的空气质量优于森林内部。  相似文献   
85.
庄娟  尤永进  陈波  饶忠  潘洁 《遗传》2006,28(5):557-562
合成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中与细胞免疫(21~40表位肽)及体液免疫(141~160表位肽)相关的基因序列2020VP1,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肠毒素大肠杆菌LTB、STI基因及双拷贝2020VP1的融合表达载体r2020-B-2020-STI,转化宿主菌BL21(DE3)RIL后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5kDa,表达量较高。ELISA实验结果显示,融合蛋白能与霍乱毒素(choleratoxin)CTB抗体特异结合。动物实验表明,融合蛋白能够诱发兔体产生较强的FMDV中和抗体,免疫豚鼠在低浓度FMDV刺激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融合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FMDV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同时,融合蛋白免疫雌鼠能够抵抗大肠杆菌强毒株攻击,免疫兔体能够产生STI中和抗体,且融合蛋白不具STI毒性,证明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LTB、STI免疫原性。实验结果表明,此融合蛋白具有开发成为口蹄疫及肠毒素腹泻联合疫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幅度显著高于全球其他区域,深刻影响着该地区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选择西藏念青唐古拉山的三种典型植物群落(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流石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箱(OTC)模拟增温,研究了短期增温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改变了群落的优势物种,影响其结构组成,而对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2)增温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的地上生物量(P < 0.05),增加地下生物量(P < 0.01),从而导致了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策略的改变;(3)增温降低群落中部分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进而影响群落稳定性,其中高寒草甸变化最大,达到-66.8%。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摘要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胃蛋白酶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n=10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0例,瑞巴派特四联疗法)、对照组(50例,标准四联疗法)。对比两组疗效、量表评分、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胃蛋白酶原(PG)、不良反应发生率、Hp根除率、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症状频率量表(FSSG)各项评分、临床症状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联合组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巴派特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应激状态和胃蛋白酶原水平,提高Hp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88.
缘脊叶蝉亚科一新属一新种(同翅目:叶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缘脊叶蝉亚科脊翅叶蝉族1新属——长索叶蝉属OmanelinusZhang,gen.n.。并记述该属1个新种——杨长索叶蝉OmanelinuspopulusZhang,sp.n.。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NWAU)和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NHM)。  相似文献   
89.
90年代日本等国家极区微生物学研究及其指导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胤新  陈波 《微生物学杂志》1999,19(4):35-37,43
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它们不但在极区的生态与环境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微生物宝藏。通过对日本及其它一些国家极区做生物学研究状况的介绍,简单阐述了90年代以来国外极区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并结合我国的研究状况,提出了有关我国权区徽生物学研究发展方向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0.
木本植物的构型及其在植物生态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般认为,木本植物的植株结构由枝系和根系两个亚系统构成[5,38].其地上部分的枝或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通过不断重复的、持续的活动产生新的分枝,构成了复杂的枝系结构和多样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