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GB)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采用全细胞记录方式,对由GB诱导的大鼠MSCs进行诱导前后的电生理功能测定。结果: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较诱导前细胞的膜特性有了显著改变(P<0.05)。结论:大鼠MSCs经过GB诱导能够向功能性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82.
蓝麻黄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蓝麻黄(Ephedra glaoca). 2材料类别2000年11月下旬,从新疆托克逊县科委蓝麻黄人工种植实验地取蓝麻黄,连土移栽到大花盆中,放到温室中培养,以其新生幼枝条为外植体. 3培养条件(1)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MS NAA1.5 mg·L-1(单位下同);(2)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MS KT 0.05 2,4-D 1.0;(3)诱导芽分化培养基:MS 6-BA 3 IAA 0.2;(4)诱导腋芽培养基:MS 6-BA 0.4.以上培养基均附加3%蔗糖、0.7%琼脂,pH 5.6~5.8.培养温度24~26℃,光照时间15 h·d-1,光照度2 000~3 000 lx.  相似文献   
83.
普氏野马线粒体DNAD—loop区序列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吉木萨尔野马繁殖中心的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背景。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5匹普氏野马线粒体DNAD—loop高变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测定15个个体的线粒体DNAD—loop高变区15464—15866片段序列402bp。检测到12种单倍型,包括37个多态位点,占全部序列的9.2%,其中转换位点2,4个、颠换位点20个、转换位点和颠换并存位点8个、缺失位点3个。A%+T%含量(56.1%)高于G%+C%含量(43.9%),平均A含量为28.4%,T含量为27.7%,C含量为29%,G含为14.9%。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0,单倍型多态性(h)为1&#177;0.00116,核苷酸多态性(7c)为2.90%。15匹普氏野马线粒体DNAD—loop高变区之间平均核苷酸变异率为2.48%。结论:研究表明我国新疆吉木萨尔野马繁殖中心的普氏野马线粒体DNAD—loop区序列存在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84.
85.
86.
87.
88.
园林植物叶面微结构会影响其截留大气颗粒物的能力。选取乌鲁木齐市主干道10种常见落叶阔叶树种,采用水洗滤膜法测定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大颗粒物(PM>10)、粗颗粒物(PM3—10)和细颗粒物(PM1—3)的滞纳量,探究不同粒级颗粒物含量及其占总颗粒物含量的百分比;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绒毛长度、气孔半径、凹槽宽度等),分析叶表面在微观结构下各形态特征与其不同粒级颗粒物吸附能力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颗粒物滞纳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榆树总颗粒物滞纳量最高(53.38±0.71)μg,是红瑞木总颗粒物滞纳量(4.90±0.64)μg的10倍;PM>10颗粒物平均含量占TSP约80%。榆树的PM3—10、PM1—3滞纳量最高,达(9.14±1.08)μg和(7.75±0.05)μg,是其他树种的3—5倍。气孔数量与TSP、PM>10颗粒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89.
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森林细根生物量及其环境因子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平衡、碳收支及其贡献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土钻法和室内分析法对青海省森林6个海拔梯度上5种林分类型的细根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省森林0—4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平均为8.50 t/hm~2,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海拔梯度细根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最大值出现在2100—2400 m处。(2)5种林分0—4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为:白桦白杨云杉圆柏山杨,不同林分间细根生物量差异不显著。(3)细根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且70%的细根集中在表层(0—20 cm)。(4)土壤容重深层(20—40 cm)显著大于表层(P0.05),并随海拔梯度逐步增加,且林分间差异较大。(5)全碳(Total carbon, TC)、全氮(Total nitrogen, TN)、全磷(Total phosphorus, TP)含量表层显著高于深层。TC、TN随海拔升高先增后降低,TP则随海拔逐步降低。不同林分间土壤养分差异较明显。(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到海拔、土层、容重直接影响细根生物量,细根生物量直接影响土壤养分。林分类型通过土壤容重间接影响细根生物量。因此,林分和海拔通过影响土壤微环境而影响到细根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0.
无花果(Ficus carica)是世界上驯化最早的果树之一,也是我国引入最早且现在仍在大规模种植的果树之一。新疆是我国无花果的最早种植地,也是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规模化生产地,而阿图什地区又是新疆的无花果主产区。为明确现有无花果品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无花果应用传统知识,本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方法,对阿图什地区的无花果进行实地采集,走访调查当地维吾尔族群众,记录无花果的当地民间应用方式。结果显示阿图什地区栽培的无花果地方品种有:早熟无花果、黄无花果、小圆黄无花果及晚熟无花果等5个品种。阿图什地区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无花果的很多传统"民间处方",与其他植物配伍,在医药上有很多作用。此外,在庭园绿化上也大量应用无花果,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对阿图什地区维吾尔族民间无花果传统利用进行调研,有利于深度开发无花果资源,也将对维吾尔族植物传统知识的研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