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0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3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引入新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检测探针(Au-DTNB-Tyr NPs)和金标银染技术,建立基于固态硅片基底的SERS免疫检测新技术。方法:羊抗人IgM-HRP作为检测抗体,在硅片基底上检测不同浓度的人IgM,HRP催化SERS检测探针沉积,利用金标银染技术增强SERS信号。结果:所建立的SERS免疫检测新方法检测人IgM的检测限为10 pg/mL,且SERS信号强度与人IgM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结论:基于硅片基底的SERS免疫检测新技术可高灵敏地定量检测人IgM,为实现固态硅片基底对多种抗原的高通量集成化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为探究滨豇豆(Vignamarina)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热带珊瑚岛的适应性,对西沙群岛野生滨豇豆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生理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滨豇豆具有叶片厚、比叶面积小、栅栏组织发达、气孔密度大、气孔面积指数大等形态特征,对减少蒸腾、保持水分起到重要作用。滨豇豆叶片的S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高,丙二醛(MDA)含量低,表明抗氧化能力较强;滨豇豆叶片养分含量适中但其生境土壤养分含量很低,说明其对养分有着良好的吸收利用能力,利于适应贫瘠的环境。因此,滨豇豆具有能够较好地适应珊瑚岛礁高温、干旱、贫瘠生境的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理特征,加之其具有良好的固氮和养分利用能力,可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的工具种。  相似文献   
83.
1回顾1999年11月6日,在原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态学的开创者康白教授的关心和推动下,在知名儿科专家段恕诚教授亲自筹备组织联络,和刘作义、黄志华、梁淡梅、许春娣等教授的参与协助下,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在西安临潼正式成立(图)。康白教授、周殿元教授、杨景云教授、潘令嘉教授、袁杰利教授等全国微生态学专家出席了成立大会,并进行了学术讲座。光阴荏苒,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已经历了20年的历程,期间得到了历任主任委员康白教授、熊德鑫教授、李兰娟院士、副主任委员袁杰利教授,微生态学专家肖晓蓉教授、张德纯教授、胡宏教授及儿科专家董永绥教授、杨锡强教授、杨永弘教授、申昆玲教授等的大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84.
魏曦教授是我国微生态学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创刊期中指出:“微生态学很可能成为打开中医奥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1],此即“魏曦预言”。从微生态学角度对中医药学原理和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和认识,这是极具挑战性的尝试,破解中医学的奥秘、阐明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其理论和实践乃至文化意义和价值都是重大的。迄今该课题的提出已过30年,其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而且中医药微生态研究本身也在发展,中医药微生态学已初步形成,并成为中国微生态学的特色。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概括性回顾和评论,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拙见,以期对探索中医学奥秘、阐释其科学内涵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5.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对于人体细胞组织与血液的检测和研究,SERS光谱技术能够发现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差异性,为医学临床上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鼻咽癌不具有明显的病变特征、病灶的位置难以通过常规医学手段检测。因此利用SERS光谱技术,应用于鼻咽癌细胞组织与血液的研究,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对鼻咽癌细胞组织与血液SERS光谱分析和诊断的探索研究,有助于SERS光谱技术发展成为一种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分析检测手段,在医学临床诊断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细菌样颗粒(Bacterium-like particles,BLPs)是一种新型非遗传修饰型乳酸菌表面展示技术,外源蛋白可通过锚钩蛋白锚定于经热酸处理而得的乳酸菌肽聚糖骨架表面,形成空心表面展示颗粒。因其安全性高、表面展示密度大、黏膜递送效率高,又兼有佐剂效应,BLPs广泛应用于黏膜疫苗和黏膜佐剂的开发、病毒抗原的纯化、生物催化剂的制备等领域。本文就BLPs的构建、独特优势、目前的应用及尚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以期展现BLPs新型表面展示平台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活性污泥法诞生一百多年来,在污水处理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活性污泥微生物是去除污染物包括新型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关键角色,活性污泥微生物组为微生物分离培养、功能鉴定和生态互作等方面的研究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纤维素酶的酶活性和吸附特性之间的关系,将瑞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Ⅰ(endoglucanaseⅠ,EGⅠ)和其吸附结构域(cellulose-binding domains,CBD)的基因经PCR扩增后,连接到载体pCANTAB5E上,构建成噬菌粒展示载体pCANTAB5E-egⅠ和pCANTAB5E-egⅠ-cbd。将这些噬菌体展示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TGⅠ中,在辅助噬菌体M13KO7的帮助下得到重组噬菌体。用ELISA和Somogyi方法分别测定了EGⅠ及其CBD的表面展示噬菌体对纤维素的亲和性和EGⅠ的CMC活性,结果显示EGⅠ及其CBD已功能展示于噬菌体表面。该系统的成功构建为今后利用噬菌体展示的方法进行纤维素酶的酶分子改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PCR-DGGE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PCR-DGGE是一种分析微生物群落的有效工具,可以用于研究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动态性。本文简要介绍了PCR-DGGE技术原理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0.
综述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乌克兰Schmalhausen动物研究所(SIZ)对核工厂周围隔离区(exclusionzone ,EZ)的野生动物所进行的长达20年的放射生态学调查研究。基于乌克兰以往鸟类迁移的观察资料,评估了137Cs和 90Sr在隔离区候鸟体内的含量。而且还选择一些动物物种作为环境状况的标准指示生物,目的是为了阐明1 37Cs在隔离区脊椎动物体内的污染情况;整个第聂伯河流域、基辅行政区和隔离区软体动物贝壳内 90Sr的β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相对放射性核累积、迁移和累积因素呈有规律的季节性和长期性变化趋势,这些参数的运用可以大大地减少数据的波动和复杂性。直接辐射毁坏森林后,营养链的崩溃和病死树昆虫害虫的爆发导致了其次级生态变化。99 %的隔离区并不直接受辐射的影响,人员撤离、农业和森林管理停止以及大规模排除污染是这些区域生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初始变化之后,由于自然资源、捕食者和偷猎者等的限制,隔离区的动物密度和分布达到一个稳定的极限值。数年前成功地在隔离区引入了一群蒙古野马,该群体保持了稳定增长。重新评估了以前划定的若干自然保护位点目前的保护状况,并提出了建议扩大这些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