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记述陕西南部米仓山蚊蝎蛉2新种,净翅蚊蝎蛉Bittacus puripennatus Cai et Hua和缠绕蚊蝎蛉Bittacus implicatus Huang et Hua。模式标本均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82.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 Vg)是主要的卵黄蛋白前体, 在雌虫血餐之后在脂肪体内大量合成。卵黄蛋白原的调节元件已经被用于驱动蚊子(与寄生虫发生最大相互作用的场所)中抗寄生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不过, 迄今为止, 对在印度引起60%~70%疟疾发生的库态按蚊Anopheles culicifacies中的内源启动子尚未进行过分析。本研究通过PCR扩增了包括5′端上游调节区在内的库态按蚊A. culicifacies卵黄蛋白原基因, 并命名为AncuVg (GenBank登录号为JN113091)。它含有一个大约6.2 kb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2 052个氨基酸, 具有一个16个氨基酸残基的推断的信号肽。也含有一个N_Vitellogenin区和一个VWF型D区, 这两个区在其他昆虫卵黄蛋白原中也保守。估计多肽分子量为238.0 kDa, 含有4个共有的(RXXR/S)切割位点, C端附近有一个GL/ICG基序, 其后是9个半胱氨酸残基和1个位于GL/ICCG基序上游第18个氨基酸残基处的DGXR 基序。在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上发现3个聚丝氨酸区, 其中2个位于氨基端, 1个位于羧基端。根据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概率值, 通过有效密码子数, 测定了蚊子卵黄蛋白原基因密码子的偏倚性程度。也预测了库态按蚊A. culicifacies Vg的三维结构。分析了AncuVg基因, 以理解Vg基因的转录调节。对Vg基因5′端上游区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它们聚类于蚊子的3大分枝。也用各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分析了Vg的同源性和特征。  相似文献   
83.
本文研究羧化壳聚糖在蚊净香草组培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基中附加2 g/L羧化壳聚糖,有利于提高蚊净香草诱导率;附加4 g/L羧化壳聚糖,试管苗增殖率达6倍,且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84.
利用样方法对东苕溪江流域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群落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的同时在调查点周围监测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pH 等参数, 探讨喜旱莲子草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喜旱莲子草的重要值和盖度的变化与TN 和COD 的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而水体的TP 含量对喜旱莲子草的分布无显著影响。同时, 当地人的干扰几乎无科学防治措施, 加剧了其分布扩散。  相似文献   
85.
按蚊体内,尤其是中肠内定殖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通过与按蚊的长期协同进化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肠道共生菌参与调节按蚊的多种生命活动,对于维持按蚊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一个与宿主按蚊密不可分的重要"器官"。研究表明,肠道共生菌在按蚊物质代谢、营养、发育、生殖、免疫调控和免疫防御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蚊虫是疟疾、登革、寨卡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而肠道共生菌对寄生虫和病毒在蚊虫肠道内的发育和感染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蚊虫与共生菌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对按蚊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生物学功能、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在防治疟疾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6.
【目的】驯化得到喜温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SM-1在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下具有较高生长活力的突变菌株,并认知喜温嗜酸硫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基因组可塑性。【方法】利用实验室长期进化实验对菌株进行3个温度的驯化:37、40、45°C。运用454测序技术对驯化获得的菌株进行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驯化株基因组单核苷酸位点变化(SNPs),对包含位点变化的基因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与温度适应性相关的基因。【结果】通过不同温度下的长期驯化,得到了在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下具有较高活力的菌株;重测序结果发现,SM-1基因组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不同温度(37、40、45°C)生长的菌株中,基因组中分别有418、384和347个核苷酸位点发生累计变化,其中3个温度下有20个相同的非同义突变位点,分别分布于编码重金属和毒性抗性系统、DNA甲基化和蛋白乙酰化酶、核酸代谢相关酶类等相关基因上;相比而言,在低于最适生长温度(37、40°C)下生长菌株特有的位点变化涉及能量代谢、信号转导以及DNA/RNA稳定性相关基因;其中,2个低温菌株共同发生位点变化的基因有3个,其中两个编码转座相关的蛋白Atc_1031与Atc_1623,另一个编码假想蛋白Atc_1130,该蛋白分别与外膜蛋白组装因子B和二硫键形成蛋白具有23%和35%的相似性。另外,不同生长温度下相关蛋白中氨基酸的组成也发生变化。【结论】喜温嗜酸硫杆菌SM-1基因组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对于其基因组变化的研究结果为认识微生物温度适应性提供了组学数据。本研究揭示喜温嗜酸硫杆菌(At.caldus)SM-1可能通过多种途径适应向低温过渡生长,既包括微生物通用的环境适应机制,也存在菌株特有的温度适应途径。  相似文献   
87.
光照和氮素对喜旱莲子草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两个光照梯度和3个土壤氮素水平交互作用对喜旱莲子草(Alternan 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光照促进喜旱莲子草总生物量的积累,但在遮荫条件下,喜旱莲子草可以通过增加株高、光合叶面积和改变生物量分配来适应弱光生境。土壤中氮素含量对喜旱莲子草生长有明显影响,总生物量、株高、叶面积、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等随土壤氮素水平增加而增加。光照和氮素的交互作用对总生物量、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遮荫和高光照处理下喜旱莲子草的叶面积、总生物量和叶生物量比之间的差异减小,而株高和根生物量比之间的差异增大。此外,光照强度对茎生物量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氮素浓度依赖性,低氮条件下,茎生物量比在高光照处理下显著高于遮荫处理,而在中氮条件下,遮荫处理却显著高于高光照处理,且在高氮处理下其差异进一步加大。这些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在高氮素环境下能够通过形态可塑性和生物量分配模式的改变来适应弱光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不但可为研究喜旱莲子草对异质生境的入侵机制提供资料,也可为进一步研究喜旱莲子草的入侵和扩散与农业等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残留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2012和2013年7—8月采用样线和样带调查结合的生境调查方法,对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西北麓的驯鹿的夏季偏好生境开展了对比研究,并对样地的海拔和乔木郁闭度等23个生境变量进行测量及比较.结果表明: 与对照样地相比,夏季驯鹿利用样地的海拔(926.9±0.8 m)、乔木郁闭度(17.9%±2.4%)、乔木胸径(35.5±2.1 cm)、乔木高度(8.2±0.5 m)、乔木密度(6.9±0.5 株·400 m-2)及树桩数(1.3±0.2 个·400 m-2)较大,但灌木均高(54.2±2.0 cm)较小(P<0.01).驯鹿夏季偏好选择坡度较缓的中坡生境,因其夏季喜栖生境的水源较多、隐蔽度和避风性较差,距人为干扰距离和牧民点距离均较远.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干扰强度(由距人为干扰距离及距牧民点距离变量组成)、乔木特征(由乔木的高度、密度、胸径和郁闭度变量组成)、地理特征(由坡位、坡向和土壤湿润度变量组成)、食物多度(地表植被盖度和灌木盖度变量构成)、开阔度(由隐蔽度和避风状况变量构成)和坡度是影驯鹿夏季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这6个因子提供了70.7%的累积贡献率,主要反映了驯鹿夏季在喜栖生境选择中的食物资源、抗干扰性和反捕需求.从夏季喜栖生境的生态特征来看,驯鹿并没有被完全驯化.在保护和管理实践中,应使驯鹿种群及其核心栖息地免受高强度的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89.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地下害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18-1024
地下害虫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新型生物杀虫剂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地下害虫效果明显。本文综述了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金龟子、小地老虎、迟眼蕈蚊和黄曲条跳甲的幼虫等地下害虫的研究进展,为地下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0.
小麦黑森瘿蚊Mayetiola destructor Say和大麦茎干瘿蚊M. hordei Kieffer是在突尼斯每年都可导致谷物重大损失的两个植食性姊妹种。通常认为为害小麦的瘿蚊是小麦黑森瘿蚊,但是不同谷类物种(小麦或大麦)与麦瘿蚊的这两个种( destructorhordei )之间寄主关系并不很严格。提出有效的害虫管理方案首先要求对瘿蚊基因型进行精确分析。本研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结合交配分析和线粒体DNA分型技术,对位于突尼斯北部的一个为害小麦的麦瘿蚊种群的遗传变异程度和分类关联性进行了评估。基于RAPD结果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研究的种群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范围,这可能源于被分析的小麦样品有被两种瘿蚊共同侵害的复杂背景。虽然交配分析表明有少数不能成功产卵(2/14),但是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限制性酶切分析显示全部样品的线粒体分型均属M. destructor。本文结果进一步证明以RAPD可变性作为分类推断依据不可靠,还为突尼斯M. destructorM. hordei属于异域分布的观点提供了补充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