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利用整体压片法 ,对分别隶属于球角科和长角科的两种跳虫似微小球角 (Hypogastruraadex ilis (Stach ,196 4 ) )和曲毛裸长 (SinellacurvisetaBrook 1889)的染色体进行了首次观察。发现似微小球角单倍染色体数目n =7,雄性有 13条染色体 ,雌性有 14条 ,为XO型性别决定 ;曲毛裸长n =6 ,雄性 2n =11,雌性 2n =12 ,同样为XO型性别决定。还记述了雄性似微小球角的减数分裂过程 :在分裂前期 ,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 ;部分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 ,部分仅末端相连 ;早后期Ⅰ ,当常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 ,性染色体仍滞后于赤道板中央。  相似文献   
82.
双尾虫系统进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尾虫系统发生问题目前血受学者的关注。作为六足总纲中内,外颚亚纲的过渡类群,双尾虫是否单系性及其系统地位的确定是争论的焦点,也是解决六足总纲高级阶元系统关系的一个关键。文中综述了多年来双尾虫形态学和解剖学方面研究所引发的争议和达成的共识,并对近几年该方面分子系统学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3.
从核糖体RNA基因序列探讨双尾虫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尾虫是否单系, 以及双尾虫与其他六足动物系统关系是多年来动物分类学家争议的一个关键问题. 测定了双尾虫的两大类群: 康虫八类和铗虫八类, 以及原尾虫、跳虫和蝗虫等核糖体RNA基因18SrDNA全序列和28SrDNA部分序列(D3~D5区), 并选用甲壳动物卤虫为外群, 采用最大简约(MP)法构建分子系统树. 结果表明: (ⅰ) 18SrDNA和28SrDNA数据整合分析含有较强的系统发育信息, 支持双尾虫单系性观点; (ⅱ) 双尾虫与原尾虫在系统树中构成姊妹群, 且支持率很高.  相似文献   
84.
三种乔木落叶分解过程中跳虫群落结构的演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柯欣  赵立军  尹文英 《昆虫学报》2001,44(2):221-226
1993到1995年,用落叶袋法研究跳虫群落在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3种乔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演替变化。青冈落叶分解经淋洗、养分固定和养分活化3个阶段,马尾松和麻栎没有出现阶段性变化。青冈落叶中跳虫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马尾松和麻栎落叶中的相应值。跳虫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集聚型分为3组:A组为落叶分解前期集聚的种类,B组为后期的种类,C组为中期或全过程的种类。3种乔木在A组中共有的种类为鳞Tomocerus sp.、等节Isotoma sp. 和杭州刺齿Homidia hangzhouensis;B组共有种类为八眼符Folsomia octoculata、拟裸长角Pseudosinella sp. 和类符Folsomina onychiurina;C组没有共有种类。  相似文献   
85.
从泛甲壳动物新假说评述节肢动物系统进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Giribet et al(2001)构建的节肢动物系统树中,将六足动物(昆虫)完全合并到甲壳动物之中,共同构成一个新的类群:泛甲壳动物(Pancrustacea)。这与近百年来经典的节肢动物系统发生概念有很大的不同。现拟重温上个世纪以来最主要的4个假说,简要评述节肢动物系统发生研究的近况,并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86.
1985年秋本所同志从贵州省采回大批原尾虫标本,其中在遵义市内一个小丘上所采的标本,经鉴定系一新种和新属,这一新种和亚洲檗蚖科的种类颇不相同,却和南美洲的种类十分近似,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87.
刈割活动对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 研究刈割活动对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共捕获土壤线虫8,335条, 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7目23科40属。结果表明, 与围栏封育样地相比, 刈割活动样地中线虫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减少, 群落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R)虽低于围栏封育样地, 但两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明刈割活动尽管明显降低土壤线虫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 但对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有限; 样地间PPI/MI值差异明显, 表明刈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变了土壤线虫功能类群组成, 其中受影响的主要是非植物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88.
应用类群属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等群落参数,研究植被恢复方式对松嫩草原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和种植碱茅均能明显改善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环境,但种植碱茅较围栏封育更能显著提高土壤线虫的个体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各处理样地线虫个体密度和类群属数表聚性明显,其中碱茅样地个体密度表聚性更强.对功能类群指数的统计表明,种植碱茅和围栏封育均显著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中r-选择和k-选择植物寄生线虫的比例.与自由生活线虫相比,植物寄生线虫对重度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更敏感.种植碱茅更利于松嫩草原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89.
本文记述从广西桂林、南宁和武鸣等地采得的原尾虫,其中隶属于古蚖属(Eosentomon)的,共有九个新种,分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中于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1.巨形古蚖Eosentomon magnum,新种(图1~8) 体长1480~1670微米,体壁骨化较强,前跗和腹部末端均呈黄褐色,头长156~169微米,宽110~121微米,具上唇刚毛,唇基内骨呈马蹄形。假眼较大,16~17×16微米,具五条纵行线纹,其中双数线纹(2.4位)较粗,单数线纹(1、3、5位)的前半段纤细,后半段较粗;在前后两段线纹交界处,各生一小圆球,如图2所示,这一特征过去尚未见有报导。头眼比=9~10。  相似文献   
90.
肯蚖属(Kenyentulus)是Tuxen1981年新分立出来的一个属,原归格蚖属(Gracilentulus),现已知共有7种,K.kenyanus(Conde1948)分布于东非、塞舌尔、印度南部和巴西等地;K.condei(Prabhoo 1975)在印度南部;K.japonicus(Imadate1961)和K.sakimori(Imad.1977)均分布于日本;而其余三种K.malaysiensis(Imad.1965),K.ohyamai(Imad.1965)和K.sanjianus(Imad.1965)则分布于东南亚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