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鲉卵巢的周期发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组织学观察表明 ,褐菖鲉 (Sebastiscusmarmoratus)的卵巢由卵巢壁、卵巢绒毛和卵巢腔构成。卵巢壁的肌层较厚 ,卵巢上皮具分泌功能。卵巢绒毛位于卵巢腔中 ,呈树枝状。在卵巢绒毛上分布着滤泡。滤泡由卵母细胞和滤泡膜构成。滤泡膜包括内层的颗粒层和外层的鞘膜层。鞘膜层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滤泡靠滤泡柄悬挂在卵巢绒毛上。卵巢发育分 7个时期。成熟卵排放在卵巢腔中受精。胚胎浸置在卵巢液中发育。卵巢发育、卵巢成熟系数和卵巢壁厚度随季节呈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82.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卵巢的周期发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丹军  尤永隆 《动物学研究》2000,21(4):269-274,插页1-3
经组织学观察表明,褐菖()(Sebastiscus marmoratus)的卵巢由卵巢壁、卵巢绒毛和卵巢腔构成.卵巢壁的肌层较厚,卵巢上皮具分泌功能.卵巢绒毛位于卵巢腔中,呈树枝状.在卵巢绒毛上分布着滤泡.滤泡由卵母细胞和滤泡膜构成.滤泡膜包括内层的颗粒层和外层的鞘膜层.鞘膜层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滤泡靠滤泡柄悬挂在卵巢绒毛上.卵巢发育分7个时期.成熟卵排放在卵巢腔中受精.胚胎浸置在卵巢液中发育.卵巢发育、卵巢成熟系数和卵巢壁厚度随季节呈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83.
土壤垦复对山地麻竹林地表养分流失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山地麻竹笋用林不同土壤垦复措施对养分流失动态的影响,在福建南靖国有林场设置径流场,进行了1年的观测、取样和氮磷钾浓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壤垦复措施的氮、磷、钾流失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9月3种养分流失量占全年90%以上,且都呈现全翻>带翻>对照,但3种经营措施间氮、磷的年流失量差异均不显著,全翻的钾流失量差异水平达显著,带翻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4.
85.
林丹军  尤永隆 《动物学报》2006,52(2):328-334
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鲫鱼生精细胞发育过程中拟染色体的形成和解体,以及拟染色体和线粒体的关系。在精子细胞阶段之前的各期生精细胞中都存在拟染色体。仅在精原细胞中观察到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拟染色体的形成方式与其它鱼类中拟染色体的形成方式相似。在生精细胞的发育过程中,线粒体的形态和数量发生变化。在初级精原细胞阶段,线粒体较大,多为球形,嵴少,基质电子密度低。随着生精细胞的发育,线粒体逐渐变小,多为长条状,嵴多,基质的电子密度升高。拟染色体形成后往往与线粒体结合。与拟染色体结合的线粒体往往解体,部分或全部的外膜和内膜破裂以至消失。线粒体解体后,其中的物质可能会转移到拟染色体中[动物学报52(2):328-334,2006]。  相似文献   
86.
尤玉柱 《化石》2005,(4):38-40
“立岸观潮,乍起还落,岁月人生蹉日暮;击石溅花,如雪皑皑,西系八闽东连台。”这是极目眺望海峡引发的思绪。当漫步在宽阔的环岛大道,那成荫的绿树,那簇簇的百花,更有“彩云远挂天边,小村萧声悠扬,水里鱼儿嬉戏,林中自鹭翱翔”的厦门风情之感受。此时映入眼帘的,是天蓝无际,海蓝无涯;远处点点礁石,宛如叶叶扁舟,伴随着波涛忽隐忽现,谁知飘往何方?此景使人遐想,使人追忆:难道浩瀚的海域过去曾是人类的家园?难道四面八方的哺乳动物曾在这里集聚?  相似文献   
87.
麻竹山地笋用林水文过程及养分动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福建省南靖国有林场的小山城工区设置试验地,进行了麻竹林生态系统水文特征和养分动态研究.实验表明在一定降雨量级范围内,林冠截留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较小雨量级时增加较快,较大雨量级时增加较慢,并趋于一定值;林冠截留量与一次性降雨量的关系可以用Richards函数较好地拟合.由于雨季降雨量大,林冠截留、穿透水和茎流量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穿透水和茎流量明显多于旱季,林冠截留率则明显小于旱季.全年林冠截留、穿透水和竹秆茎流量分别是283.10、1720.45和99.09 mm.年均林冠截留率、穿透率和竹秆茎流率分别为13.47%,81.82%和4.71%.在养分动态方面,在实验地分别实施全翻、带翻及扩穴(即按农户常规土壤管理,每年3月扩穴,不深翻)3 种不同的土壤垦复措施,结果显示全翻垦复措施地表径流的N,P,K的流失量最大,其中又以中K的流失量最大(3.84 kg/hm2),N,P,K的年流失量大小顺序为全翻>带翻>扩穴.就林地养分利用率而言,带翻是3 种措施中最高的为21.22%,其次为全翻为20.46%,最小为扩穴19.61%,且N、P和K的年盈余量也是3 种措施中最少的,分别为783.18 kg/hm2,120.68kg/hm2和184 .50kg/hm2,所以带翻的经营方式,在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至于显著提高水土流失,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麻竹林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88.
马康  史璇  尤晓光  刘静玲 《生态学报》2021,41(5):2001-2010
河流岸带湿地栖息地完整性对河流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的安全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河流岸带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对植被和底栖动物的影响,对滦河干流上中下游河段表层沉积物、植物群落和底栖动物调查分析,采用生物毒性效应系数法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采用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滦河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特征,探究岸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植被及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滦河表层沉积物总体呈清洁水平,但不同河段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下游重金属生态危害系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于上中游。湿地物种调查共识别维管束植物219种,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105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下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底栖动物群落完整性低于上中游。滦河下游岸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对生物群落具有生物毒性和潜在的生态风险,降低了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底栖动物群落完整性。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能够综合反映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对河岸带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曾秀丽  王志  罗利  王旭  陈宣钦  周育 《微生物学报》2020,60(10):2198-2210
【目的】以紫娟茶树分离的内生菌水生草螺菌ZXN111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遗传学方法证实该菌株植物生长素吲哚3-乙酸(IAA)合成的主要分子途径。【方法】参考草螺菌基因组信息中IAA合成基因簇,选取与IAA合成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即芳香族氨基酸转氨酶基因(tyrb),通过基因插入突变与基因互补方法,结合茶树组培苗体内促生能力分析,初步验证水生草螺菌生长素合成的主要机制。【结果】植物生长素IAA合成候选基因tyrb突变后,突变株tyrb::pK19mobΩ2HMB 48 h的IAA合成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ZXN111,且tyrb基因互补后,互补株tyrb::pK19mobΩ2HMB(+)的IAA合成能力得到了显著恢复。茶树促生实验发现,突变株tyrb::pK19mobΩ2HMB接种组的茶树组培苗根长、根重及植株鲜重指标上均显著低于野生菌处理组。【结论】水生草螺菌ZXN111有多条IAA合成途径,其中的吲哚-3-丙酮酸(IPA)是最主要途径,其生长素合成对寄主茶树具有显著的促生功能。  相似文献   
90.
记述了基干新角龙类恐龙黎明角龙属一未定种。标本发现于中国西北马鬃山地区俞井子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包括一关联的具有头骨带下颌的部分骨架。未定种与模式种(皱褶种)相比具有较长的吻部,较窄的鼻骨及其他一些特征。该未定种的发现使黎明角龙属的地理分布范围向南东延伸了约100km,也使马鬃山地区的早白垩世成为世界上惟一保存大量基干新角龙类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