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安徽省黄山地区恐龙(足迹)脚印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报道了安徽省黄山地区所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从脚印的形态和足迹上看,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恐龙(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共同生存过,其中多数恐龙为两足行走性的。记述了两个典型的小型兽脚类和小型鸟脚类恐龙所留下的脚印化石。黄山地区恐龙足迹、骨骼化石及其蛋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晚白垩世恐龙生活习性以及古气候环境均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甲壳素和壳聚糖作为酶和细胞的固定化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然高分子甲壳素及其主要衍生物壳聚糖是一类新型的、作为酶和活细胞固定化载体的有效材料。本文综述了它们对十几种酶和活细胞的固定化作用,并提出了将它们制备成凝胶型珠状交联树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3.
我国治蝗史上的路线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4.
鸡的缝匠肌是含有Ⅰ型(慢)纤维和Ⅱ型(快)纤维的混合肌,在该肌的神经被切断并阻止其再生后1、4与6个月进行观察。冰冻切片结合肌原纤维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的染色法显示慢肌纤维发生成倍的肥大。在去神经6个月后快、慢纤维仍然因酸或碱性预处理而呈现染色的反转。在电镜下观察,去神经后发生肥大的慢纤维仍然呈现微丝的正常排列。清楚的A、Ⅰ带与 H 带。它的 Z 线清楚但在有些纤维中的有些很短的段落变得模糊或分裂,在去神经6个月的肌肉,有些慢纤维仅局部结构模糊但绝大部分地区呈现结构完好,这说明这种鸟类的混合肌的慢纤维在去神经后结构上仍有很大的稳定性。以上观察也说明这种去神经肥大的现象除了在发生原因上值得注意以外,它在肥大的程度与持久性上和其他的实验性肌肉肥大相比也是很显著的。  相似文献   
85.
黄杆菌属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水稻根际分离得到M Sm-1612和St-Sm-9021号的两株细菌,其细胞为革兰氏阴性,杆状,以周生鞭毛运动,有荚膜,细胞内有异染粒和聚卢‘羟基丁酸盐的颗粒。产生β-葫萝卜素类的色素,在土豆块培养基上黄色素更明显。氧化性菌,好氧生长,氧化酶阴性。不液化明胶,石蕊牛奶胨化、还原和凝固。在12—37℃中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用乙炔还原法测定有固氮酶活性。DNA中G+C含量为63.4一63.66克分子%。经鉴定认为这两株菌应属于黄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稻黄杆菌(Flavobacterium oryzae sp. Nov. Zhou et Wang)。  相似文献   
86.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工业乙醇生产广泛使用的微生物,构建能同时发酵戊糖以及具有优良抑制物耐受能力的高产菌株,在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流量组学等"组学"技术可从基因型到表现型不同层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在燃料乙醇生产用酵母菌株的构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目标基因的识别、代谢途径的优化、代谢机理的揭示等。运用"组学"技术可使菌株构建工作更具靶向性和明确性,更加易于获得目标性状,并大大缩短育种周期。综述了"组学"技术在燃料乙醇生产用酿酒酵母菌株构建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凋亡基因生存素(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恶性胃溃疡中的表达及二者在溃疡型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Survivin及VEGF在良性胃溃疡,胃溃疡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溃疡性胃癌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urvivin及VEGF在良性胃溃疡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2%、24.3%,在胃溃疡伴中-重度不典型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2.3%、45.5%,在溃疡型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1.4%、55.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Survivin和VEGF的表达与溃疡型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具有相关性。Survivin和VEGF的表达亦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溃疡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是胃癌演变进程中的重要步骤,过表达Survivin可能提示预后不良。Survivin对胃癌的诊断及预后有潜在的应用价值。Survivin和VEGF在溃疡型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动态随访二者对胃溃疡的演变可能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判断肿瘤进程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Survivin及VEGF的联合检测可能对胃癌的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望为胃癌的诊疗开辟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病例资料,按病因、年龄、性别、白内障类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进行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西藏地区藏族白内障患者发病特点。结果:2009例藏族白内障手术患者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885眼(93.83%),核性白内障1197例(59.58%)。年龄2-89岁,平均年龄62.53岁,男1012眼(50.37%),女997眼(49.63%)。50-59岁年龄组的核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40-49岁年龄组(P0.01;80-89岁年龄组的核性白内障患者比例高于70-79岁年龄组(P0.05)。根究Emery分级,50-59岁年龄组Ⅳ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40-49岁年龄组(P0.01);80-89岁年龄组Ⅳ级白内障患者比例明显高于70-79岁年龄组(P0.05)。术前裸眼视力为0.02及0.02以下1688例(84.02%)。高度近视患者13例(0.65%),远视患者406例(20.21%)。农牧区患者1310例(65.21%),明显多于其他行业患者。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仍是西藏地区藏族白内障患者的主要病因,以核性白内障为主要发病类型。随年龄增长,核性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核硬度分级越来越高。患者主要来源于农牧区,多数术前视力差。高度近视发病率较其他地区发病率低,而远视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89.
为了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籽粒淀粉含量(GSC)积累的影响程度,完善大麦GSC空间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大麦品种GSC的环境效应,利用83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农艺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GSC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GSC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和南高北低的格局,并形成了以西藏拉孜、隆子、堆龙德庆、曲水、尼木、定日、萨迦、达孜、扎囊、日喀则、墨竹工卡、贡嘎、琼杰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中南部和以青海共和、贵德、海晏、同德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等2个栽培大麦GSC高值区;(2)在地理垂直方向上,栽培大麦GSC的变化呈现出"S"型分布格局,即在海拔3300.0—3600.0 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GSC逐渐增加,在海拔4200.0 m与4500.0 m之间达到最高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略有下降;(3)影响栽培大麦GSC的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穗密度﹥6月平均气温日较差芒长﹥9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0℃积温5月平均气温﹥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8月平均气温6月平均气温≥10℃积温6月平均月降水量5月平均月降水量7月平均相对湿度8月平均相对湿度7月平均气温。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对栽培大麦GSC影响最大的是基因型,其次是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对GSC的影响不明显。影响栽培大麦GSC的农艺因子主要是穗密度和芒长,气候因子主要是拔节抽穗期的气温日较差和籽粒灌浆成熟期的平均气温,日照和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0.
建立以Sanger测序方法为基础的新型A(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扩增方法。从GenBank和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GISAID)下载近五年H5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N6亚型流感病毒的NA基因序列,以及H5N1和H9N2亚型流感病毒内部6个基因序列,每个基因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在相对保守区域设计用于分段扩增的引物,共32对,选用3株病例分离病毒及6株环境分离病毒对引物进行验证。优化后的32对引物能够有效地扩增9株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其中3株病例分离病毒的扩增产物条带单一,无非特异扩增。6株环境标本分离病毒扩增产物中,个别反应有非特异扩增产物。建立了一种能够获得高致病性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Sanger测序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为新型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进化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