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6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84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9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耐有机溶剂微生物是一类新颖的极端微生物,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系统地研究.它们通过各种耐受机制,有效抵御或降低有机溶剂对其细胞产生的毒害作用.因此,在全细胞催化、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此外,深入透彻地了解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的各种耐受机制,有助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和优化现有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的各种性能,进一步拓展其工业应用领域.本文将从囊泡外排、改变细胞膜磷脂结构和组成等4个方面概述近年来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的耐受机制研究新进展,并介绍它们在全细胞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2.
黑鲷精子的超低温冻存及DNA损伤的SCGE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0.5 mL的麦细管为冻存管和DMSO为抗冻剂进行超低温冷冻黑鲷精子,对冻精核DNA的损伤情况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其结果表明,以Cortland溶液为稀释液,5%、10%、15%及20%DMSO为抗冻剂的超低温冻存的黑鲷精子活力、受精率与鲜精无显著差异。其中以10%DMSO为抗冻剂的冻存效果最佳,冻精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寿命及受精率分别达(92.91±1.25)%、(39.90±2.70)min、(53.82±2.84)min及(89.35±1.99)%;而以25%及30%DMSO为抗冻剂时,冻精活力及受精率显著下降。SCGE检测结果显示,DMSO浓度为5%、10%、15%及20%时,黑鲷冻精与鲜精的彗星率及损伤系数差异不显著;DMSO浓度为25%及30%时,冻精与鲜精的彗星率及损伤系数差异显著;冻精的彗星率与抗冻剂DMSO浓度成正相关。黑鲷鲜精及冻精核的DNA损伤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损伤,重度损伤比例较低,完全损伤仅存在于25%及30%DMSO为抗冻剂的冻精中,且比例低。分析认为,较高浓度的DMSO是引起冻精核DNA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下扬子区奥陶纪牙形刺多样性演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前人和作者现有资料,对下扬子地区,特别是宁镇地区奥陶纪已经报道的牙形刺属种进行厘定,并按牙形刺带逐带进行多样性统计分析,初步编制出该地区奥陶纪牙形刺属种的地层延限表.研究表明;下扬子区牙形刺在奥陶纪的宏演化经历了3次较明显的辐射事件,分别发生在特马豆克期晚期-弗洛期早期(Serratognathus diversua带)、大坪期早期(Baltoniodus triangularis带)、达瑞威尔期晚期(Eoplacognathus suecicus带);此外,还经历了2次快速增长期,分别发生在达瑞威尔期早期(Lenodus antivariabilis带)、桑比期晚期至凯迪期早期(Hamarodus europaeus带),后者可能与局部环境变化有关.研究表明:华南海平面升降对下扬子区牙形刺宏演化趋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4.
吴文杰 《植物杂志》2009,(10):60-64
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也是蒙古族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大草原拥有一亿多亩草场,两亿多亩森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就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  相似文献   
85.
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是其近年来暴发频繁的重要原因。文章综述国内外关于褐飞虱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褐飞虱抗性测定方法、抗药性的发展、交互抗性、抗性遗传、抗性机理及抗性治理等。田间褐飞虱种群对新烟碱类药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吡虫啉产生高水平到极高水平抗性,对氯噻啉和噻虫嗪分别产生中等水平和低水平的抗药性,对呋虫胺和烯啶虫胺仍然处于敏感性阶段。此外,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昆虫生长调节剂)产生低水平到中等水平抗性。长期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是褐飞虱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褐飞虱的抗性治理,以延缓其抗药性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6.
害虫对氟虫腈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虫腈是第一个商品化的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氯离子通道。氟虫腈为防治一些世界性的重大害虫包括对以前使用的杀虫剂具有严重抗性的害虫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氟虫腈的大量使用,害虫对该药的抗药性问题受到日益关注。至今,重要的农业害虫如小菜蛾,烟粉虱、褐飞虱、白背飞虱,二化螟及斜纹夜蛾等已经对氟虫腈产生抗药性。文章就害虫对氟虫腈的抗药性发生概况、交互抗性及抗药性机理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氟虫腈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题,对应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是“研究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该课题实验涉及较多的化学仪器及比较复杂的实验操作。也存在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问题.下面对该课题实验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8.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与酵母菌相关的实验有多个,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酵母菌的酒精发酵”等。下面就针对这些实验的可操作性,对实验装置进行一些改进,以利于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9.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PS还原酶的表达、纯化及其性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中APS还原酶是硫同化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其对硫酸盐的还原及硫化物的氧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以A.ferrooxidans ATCC23270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编码APS还原酶的cysH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LM l构建重组体,转化入大肠杆茵(Escherichia coli,E.coli)DH5a中,测序正确后,加IPTG诱导表达,用一步亲和层析法纯化出浓度和纯度都较高的APS还原酶.由蛋白颜色和紫外分析,确定其含有一个[Fe4S4]簇作为活性中心.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证实分子量为28 kD.酶活测定表明其具有将APS还原为亚硫酸盐跟AMP的功能.  相似文献   
90.
子午岭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剖面有机质与持水性能变化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研究表明,自然植被正向演替对土壤剖面有机质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表现为:由弃耕地、草地、灌木、乔灌群聚到乔木的植被演替过程中,0-25cm土层有机质含量逐步增加,且演替初期的增加速度较快,而后增加速度相对变缓。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植物凋落物归还量的变化。在同一时间测定的土壤剖面水分含量以及0-5cm土层田间持水量、容重、总孔度等与土壤持水性能相关的指标都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表明随剖面有机质的积累,土壤持水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