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热带地区已有大量原始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为了明确热带原始林转变为其他土地类型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在海南中部山区选择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林龄大于100年的原始林(VF)、10年生次生林(SF)、12年生槟榔林(AF)和35年生橡胶林(RF),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持水性能和水源涵养功能指数(SWI)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原始林相比,表层土壤(0~10 cm)中,其他土地类型土壤持水性能指标均降低,12年槟榔林各土层指标均最低.土壤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与植被郁闭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容重显著相关,表明郁闭度、土壤有机质和紧实度的改变是土壤持水性能变化的重要原因.与原始林相比,次生林、槟榔林和橡胶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分别减少27.7%、54.3%和11.5%,不同土层的差异各异,橡胶林仅表层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显著降低.植被郁闭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容重可解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变量的83.3%.土地利用转变显著改变了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相比12年槟榔林,35年橡胶林能更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土地管理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减少土壤紧实度可改善土壤持水性能及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82.
生境分析与预测是受威胁物种有效保护的基础。本研究通过ArcGIS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野外调查获得的海南臭蛙(Odorrana hainanensis)66个分布点数据和17个30 m×30 m分辨率的环境变量数据,对该物种在海南岛内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海南臭蛙的潜在分布区主要位于海拔200~1 200 m的地区,最适宜的海拔范围是600~1 000 m,总分布面积约2 179 km2。海南臭蛙空间分布具有不连续性,其分布区分为三个斑块,尖峰岭所在地为斑块Ⅰ,霸王岭、鹦哥岭和黎母山所在地为斑块Ⅱ,五指山和吊罗山所在地为斑块Ⅲ。适宜生境分析显示,斑块Ⅰ适宜生境面积为218.4 km2,主要分布在尖峰岭中部的三分区、五分区和南部的南崖;斑块Ⅱ适宜生境面积为963.5 km2,主要分布在霸王岭北部的牙琼、南美岭以及鹦哥岭东部的鹦哥嘴、什寒、秀寨岭和黎母山主峰西侧的四分场;斑块Ⅲ适宜生境面积为997.1 km2,主要分布在五指山西部的那罗岭、南部的好定岭和吊罗山中部的度假村、白水岭以及研究区东部的牛上岭。环境变量分析显示,海拔是影响海南臭蛙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度、距水源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年降水量,温度、湿度和日照对海南臭蛙的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3.
南蝠海南岛分布新纪录、回声定位信号和ND1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1月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网捕到5只蝙蝠标本.形态特征及线粒体DNAND1基因序列的研究证实其为蝙蝠科南蝠属南蝠(Ia io),该物种为海南岛翼手目新纪录.本文详述了海南岛南蝠的形态与回声定位信号特征,并与该物种已报道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4.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海南俄贤岭紫毛野牡丹(Melastoma penicillatum Naud.)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类型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200 m2的样地内,有维管植物37种,隶属于26科33属;属的区系成分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非世界总属数的31.03%和24.14%。在种的水平上,泛热带分布最多,占非世界分布总种数的25%。群落种类主要由灌木(24种)和草本(9种)构成,灌木层中以紫毛野牡丹为优势种,草本层以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为优势种;藤本植物仅有3种。生活型以中高位芽为主,占40.54%;群落的频度划分为5个等级(A:1%~20%、B:21%~40%、C:41%~60%、D:61%~80%、E:81%~100%),频度等级的分布规律为A > B > D > C=E。与该地海南凤仙花(Impatiens hainanensis Y.L.Chen)群落和海南大戟(Euphorbia hainanensis Croizat)灌丛群落进行比较发现,该群落植物种类更少,分布更稀疏,层次更明显。  相似文献   
85.
We investigated the foraging area of three individuals (1 female and 2 males) of Rousettus leschenaulti (Chiroptera, Pteropodidae) in suburban Haikou City, Hainan Province, South China from November 2005 to January 2006 using radio telemetry. These animals left the daytime roosting sites about 90 min after sunset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parture time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bats. The average active times were 391.8 min for males and 533.7 min for the female, respectively. By reconstructing 93...  相似文献   
86.
Dacrycarpus imbricatus is a vulnerable conifer in China whos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encompasses large island but small mainland populations,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contrasting the patterns of population genetic composition. In this study, seven populations on Hainan Island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were sampled throughout its distribution range and assessed using ISSR. The result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neither in genetic variation nor i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island and the mainland populations (P > 0.05). Severe bottlenecks were identified at population, island/mainland as well as range-wide scales.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variation but a low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was revealed. Ecological and life traits were suggested to play main roles in the shaping of genetic variation pattern. Of them long generation times could have exerted a lagging effect on both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ur findings may contribute to establish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87.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木质藤本垂直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科  陶建平  郝建辉  乌玉娜 《生态学报》2010,30(12):3173-3181
木质藤本植物是热带森林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分,但对于其垂直分布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坡地8条样带内胸径≥0.5cm的攀援木质藤本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其多度、物种丰富度、径级结构、攀援方式组成、物种组成的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高度级增加,木质藤本多度和物种丰富度都呈现出一种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曲线变化规律。(2)随着高度级增加,木质藤本个体趋于分布在更大径级。在森林底层(05m)和林冠层(≥15m)分别以0.51cm和≥2cm径级的木质藤本占优。(3)不同高度级间,不同攀援方式木质藤本个体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主茎缠绕类木质藤本在各高度级都占优势,卷须类木质藤本个体比例随高度增加显著降低,根攀类木质藤本呈现相反趋势。(4)随着高度级增加,木质藤本物种优势度明显发生变化。总体来看,木质藤本呈现出一种复杂、有序的垂直结构,这可能决定其对森林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海南岛保亭县毛感乡南兵至南好公路边南好组以往被确认为下石炭统岩关阶 ,并认为与其下的上志留统足赛岭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著者最近在该剖面南好组中发现兰多维列世特里奇期晚期 (LateTelychian)Xi nanospirifer腕足动物群和三叶虫Latiproetuscf.latilimbatus,证明久归于下石炭统岩关阶南好组的地质时代应改归于早志留世 (Llandoverian) ;海南岛地区在早志留世明显属于扬子地台区的范畴 ;从地质时间上还暗示南好组与其下伏的足赛岭组不可能存在角度不整合接触 ;  相似文献   
89.
在苗期应用自然诱发鉴定法对海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Griff.)41个居群的410份材料进行了2年的稻瘟病(rice blast)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初鉴和复鉴,410份海南普通野生稻中有21份表现高抗,占5.1%,117份表现抗,占28.5%,说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较好的稻瘟病抗性。  相似文献   
90.
2007年7月~2008年7月,对海南岛翼手类动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调查。按照《世界哺乳动物名典》和Simmons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结合考察标本记录,整理调查结果和文献资料。统计海南岛翼手类动物计37种,隶属于2亚目7科(包括采集标本,计16种,隶属于2亚目4科)。依据分布型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翼手类动物东洋界种类相对较多,反映出强烈的华南区的特征;岛屿的影响表现在亚种分化和缺乏某些大陆类群。依物种组成对分布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呈现明显的四阶现象。根据物种多样性组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以认为以乐东、东方和陵水为主要区域范围的尖峰岭和吊罗山两大山系是目前统计海南岛翼手类物种分布的热点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