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群落生物量及植被土壤养分效应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杜峰  梁宗锁  徐学选  山仑  张兴昌 《生态学报》2007,27(5):1673-1683
为了明确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的互动效应,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根据陕北黄土丘陵区36块不同年限(时间尺度为2—45a)的撂荒样地地上生物量、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测定结果,及4块典型撂荒群落样地地上/地下生物量,7种撂荒群落主要植物生长特性的测定,分析了撂荒演替过程中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过程、趋势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探讨了撂荒演替过程中群落生物量对土壤养分的作用效应,并利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土壤养分对群落生物量的作用。结果表明:(1)除速效磷外,撂荒演替过程中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NO3-N、NH4-N和速效钾都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步调基本一致。(2)从撂荒年限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来看,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0—20、20—40cm土壤层NO3-N含量与撂荒年限相关显著,说明演替过程中有机质、速效磷和NO3-N有较为明显的植被土壤效应,而其它土壤养分与撂荒年限相关不显著,不能排除演替初始条件和植物暂时固定的影响;从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来看,群落生物量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NO3-N、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具有正效应,而对NH4-N具有负效应,但都不显著。(3)通径分析说明撂荒年限、土壤全氮、全钾、速效钾和土壤水分变异量对生物量表现为正的直接作用,其中以撂荒年限和土壤水分波动量作用较大,土壤养分对群落地上生物量的作用以土壤全氮最大,全钾和速效钾影响较小;演替过程中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植被盖度和群落组成种的生态学特性造成的(撂荒年限较大的直接作用),其次是由于撂荒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的波动造成的(撂荒年限通过土壤水分的间接负作用)。(4)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植物根系生物量呈幂函数递减过程,演替后期群落根冠比有增加的趋势,演替后期序列种根冠比和根长也有增加的趋势,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生物量积累和有机质分解等,进而会影响到植被土壤效应。  相似文献   
72.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的生产力与水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沙棘生产力与水分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5种立地条件下的沙棘蒸腾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半阴坡清晨蒸腾较强烈,其它几种立地蒸腾较弱.随着太阳辐射角度的变化和不同立地土壤含水量的差异,阴坡、阳坡上午蒸腾呈下降趋势,峁顶变化较平稳.至中午12:00半阴坡蒸腾达最大值.从午后蒸腾趋势可看出,除阴坡外,其余各立地蒸腾均不同程度地下降。尤其半阴坡下降幅度最大.阳坡蒸腾速率始终处在较低的水平.沙棘蒸腾大小顺序为半阴坡>阴坡>半阳坡>峁顶>阳坡.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沙棘蒸腾与光照强度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显著.不同立地条件导致了沙棘生物量的差异,阴坡生物量要显著高于半阴坡、半阳坡和峁顶.  相似文献   
73.
用盆栽方法人工模拟土壤干旱条件,研究辽东栎天然萌生幼苗对土壤干旱的生理生态反应。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辽东栎幼苗的耗水量明显下降,耗水高峰期提前,在重度干旱下耗水峰形由单峰变为双峰。在干旱胁迫前期辽东栎叶水势变化较平缓,后期则急剧下降,尤其在严重干旱下,水势变化趋势呈"M"形,叶片含水量较稳定,对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不敏感。在中度干旱下辽东栎叶片的持水力有所增加。辽东栎属低蒸腾速率树种,平均仅为2.98μg cm-2·s-1。不同生长季节蒸腾速率日进程不同, 8月份的蒸腾速率日进程在适宜水分下是双峰曲线,在中度干旱下是单峰曲线,重度干旱下蒸腾速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呈波状起伏;9月份的蒸腾速率下降近50%,仍有明显的单峰(适宜水分下)和双峰(中度干旱下)。对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在适宜水分和中度干旱下,光照强度对辽东栎幼苗蒸腾速率影响最大,在重度干旱下,大气温度对辽东栎的蒸腾速率影响较大。随土壤含水量减少,辽东栎幼苗的蒸腾速率在中度干旱时上升,重度干旱时急剧下降,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羧化效率均下降;地上部生长受抑,根冠比加大, WUE1下降,而WUE2在中度干旱下升高,在重度干旱下下降。其幼苗不耐高温强光,高温强光对其光合和蒸腾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土壤严重干旱下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74.
干旱胁迫下黄土高原4种乡土禾草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长卷  韩蕊莲  梁宗锁 《生态学报》2012,32(4):1174-1184
采用盆栽实验,对干旱胁迫下黄土高原4种乡土禾草冰草、长芒草、无芒隐子草和白羊草叶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类胡萝卜素(Car)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种乡土禾草叶片H2O2、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这说明它们均遭受了干旱所造成的氧化胁迫,且干旱程度越大其遭受的氧化胁迫也越大。由于4种乡土禾草均为禾本科植物并生存于相同的生态环境中,它们在抗氧化特性上具有一定共性。在60%FC和45%FC干旱胁迫下,4种乡土禾草均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SOD、CAT、APX、GR、DHAR、MDHAR、GPX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AsA含量来抵御干旱所造成的氧化胁迫。由于种属差异,4种乡土禾草的抗氧化特性也存在差异。在60%FC和45%FC干旱胁迫下,冰草、无芒隐子草和白羊草还通过增加非酶抗氧化物质Car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长芒草和白羊草则还可通过增加POD活性抵御干旱。在60%FC干旱胁迫下,冰草还可通过增加非酶抗氧化物质GSH含量提高其抗氧化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种乡土草种抗氧化能力的综合评价表明,冰草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无芒隐子草和白羊草,长芒草的抗氧化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75.
以重要中草药黄精Polygonattum sibiricium的主要害虫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研究对象,在5个温度(15℃、20℃、25℃、30℃及35℃)条件下,测定了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雌成虫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索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处理设置范围内,各温度下大草蛉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II功能反应模型。大草蛉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受温度及猎物密度影响显著。而在各温度处理间,以25℃下的瞬间攻击率最大为0.664,而猎物处理时间最短为0.025d。瞬间攻击率在高温及低温条件下均低于25℃。但猎物处理时间则呈显出相反的趋势。基于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计算的搜索效应表明,大草蛉对二斑叶螨的搜索效应在各温度处理内随猎物密度增加而线性上升,其中以25℃下的捕食效应最高,而在15℃下的最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草蛉雌成虫作为一种捕食性天敌,对黄精上的二斑叶螨具有一定的控害潜能,并且其取食能力受环境温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6.
麻鹏达  刘晶莹  梁宗锁 《生物学杂志》2012,29(6):100-101,107
《生命科学导论》教材版本众多,但这些教材在现代生物技术介绍方面普遍缺乏更新。基因沉默技术在当今后基因组时代,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因敲除技术,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医药卫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在《生命科学导论》教材现代生物技术一章中补充基因沉默技术相关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7.
黄芪和党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芪、党参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并对它们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甘肃渭源、陇西、吉林舒兰、山西浑源黄芪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依次为:21.38%、13.53%、35.09%和20.18%,表明不同产地的黄芪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陕西凤县、南郑、山西陵川党参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依次为:17.56%、9.87%和8.03%,表明不同产区的党参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黄芪、党参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是0.24和0.85 mg·mL-1,即黄芪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大于党参提取物.  相似文献   
78.
杠柳幼苗对不同强度干旱胁迫的生长与生理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黄土丘陵区常见灌木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的两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程度的土壤干旱环境,研究了土壤干旱对杠柳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杠柳的耗水和快速生长期均集中在6-8月,与黄土丘陵区雨热期重叠。在干旱胁迫下杠柳生长减慢,生物量累积减小,生物量优先向根系分配,根冠比显著增大。与适宜水分下相比,干旱胁迫下杠柳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量与耗水量减小而显著升高,表明杠柳具有节约型水分利用对策。杠柳在干旱前期和中期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膜透性略有增加,干旱末期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与适宜水分相比显著升高。在中度干旱与严重干旱下,杠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物保护酶活性持续上升直到试验末期才稍有下降。干旱胁迫对杠柳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显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而显著升高,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前期急剧上升,中、后期下降,但含量一直高于适宜水分处理。本研究表明,杠柳能够充分利用黄土丘陵区局部雨热资源优势、具备减少地上蒸发面积、增加地下生长、吸收深层土壤水源等御旱策略以及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等生理学耐旱机制,本研究从生长、生理特征上揭示了杠柳在黄土高原植被自然恢复中普遍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9.
王勇  梁宗锁  龚春梅  韩蕊莲  于靖 《生态学报》2014,34(16):4535-4548
以黄土高原演替初期阶段的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茭蒿(Artemisia giraldii Pamp.)、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Web.ex Stechm.)3种优势种和1种常见种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与称重控水法,将土壤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适宜水分对照)、55%(中度干旱)和35%(重度干旱),研究干旱胁迫对菊科蒿属植物叶片形态解剖学的影响,揭示植物叶片生态适应机制,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演替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于植物营养生长末期选取代表性的叶片,分别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电子透射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特征、亚细胞显微特征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这4种植物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叶片增厚、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紧实度和角质层厚度增加;3种旱生型植物猪毛蒿、茭蒿和铁杆蒿的叶片下表皮具有浓密的表皮毛,有利于防止水分过度蒸腾,而中生型黄花蒿叶片无此功能;铁杆蒿和黄花蒿上表皮毛稀少,不利于保水和防止强光照,干旱胁迫下依靠降低上表皮气孔密度和叶细胞叶绿体数目来适应环境;茭蒿和猪毛蒿叶绿体形态相似,具有较厚的基粒和浓密的基粒片层,强光下容易引起氧化损伤,猪毛蒿通过浓密的上表皮毛而茭蒿通过较强的抗氧化机制防止光能过剩,两者在重度干旱下均产生大量脂质体。4种蒿属植物中黄花蒿的叶片解剖学特征受到干旱的影响变化最大,铁杆蒿和猪毛蒿次之,茭蒿最弱,3种优势种的干旱适应性显著强于黄花蒿,干旱下叶片解剖学的结论与干旱耐受性指标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0.
首次对秦岭地区有毒植物资源情况进行了研究.秦岭地区共有有毒植物85科257属409种1亚种18变种1变型.从本地区有毒植物生活型、分布范围、毒性以及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作了概述,最后对秦岭地区有毒植物资源利用及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