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71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71.
本研究以贵州省喀斯特典型区域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撂荒30余年后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林为对象,设置140 m×120 m固定样地,系统调查样地内幼树更新,并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幼树更新优势种群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 调查样地中幼树共计1291株,包括39个树种,其中光皮桦、化香、马尾松、枫香和山杨5个树种的幼树个体数量总和达83.7%,重要值总和达77.8%,为幼树更新的优势树种。光皮桦、化香和枫香3个幼树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在0~60 m空间尺度上均呈现较强的聚集分布;马尾松和山杨2个幼树优势种群在小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大尺度上则随机分布。幼树优势种群空间关联性多呈现正关联,仅马尾松与枫香和山杨在小尺度呈现正关联,大尺度呈现不相关。调查样地5个幼树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差别较大,可能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境及空间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目前,林分多以先锋树种为主,群落结构不稳定;以马尾松和光皮桦为优势种群的松-桦混交林可能成为下一阶段演替方向,建议通过森林经营措施加快植被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72.
胡慧  杨雨  包维楷  刘鑫  李芳兰 《植物生态学报》2020,44(10):1028-1039
干旱区植被斑块状分布格局引起的微生境差异对植被更新影响显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扰动下, 干旱区生态系统微生境多样化, 急需揭示乡土植物定植对不同微生境斑块变化的响应及其种间差异性, 并采用微生境调控技术促进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该研究选择岷江干旱河谷区自然分布的灌木、半灌木和裸地微生境斑块, 采用移栽鞍叶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幼苗的试验方法, 揭示微生境变化对幼苗定植的影响; 进一步以极端退化的道路边坡为案例, 通过6种乡土植物种子直播试验探讨微生境调控技术及其对乡土植物幼苗定植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裸地斑块上幼苗保存率和生物量显著大于植被斑块, 表明裸地微生境有利于幼苗定植; 养分添加仅对裸地斑块中幼苗生物量积累有促进作用。在裸地斑块中, 叶片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和比叶面积较小, 相反根和茎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较大。道路边坡上植被恢复试验结果显示, 6种乡土植物均能较好地适应土石混杂的边坡生境, 多数物种出苗率大于60%; 灌木幼苗保存率大于75%, 并且形成镶嵌式乡土灌草群落结构。地表覆盖和养分添加提高了边坡上种子出苗率和幼苗保存率, 促进了幼苗定植和结构稳定。该研究提供了有效促进工程边坡上乡土植物定植的方法, 可为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退化荒坡和工程破坏地乡土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3.
唐艺  丁荣  付林  古锐  邓薇  孙洪兵 《广西植物》2020,40(12):1849-1859
“榜间”为常用大宗藏药,但其生境特殊,生态位狭窄,部分品种资源量小,甚至濒危。为了明确“榜间”原植物的生态环境,预测生态适宜区分布,寻找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该文以大花龙胆(Gentiana szechenyii)、高山龙胆(G. algida)、蓝玉簪龙胆(G. veitchiorum)、华丽龙胆(G. sino-ornata)和短柄龙胆(G. stipitata)五个主流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以分析各品种的分布特征和生境特点,并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1)“榜间”五个主流品种的生长均需要较好的土壤肥力条件,大花龙胆和短柄龙胆仅分布于草本层低矮的草甸或草甸灌丛,其余品种因茎有较大的伸长幅度,生态幅较广。(2)海拔是影响“榜间”五个主流品种分布的限制因子,对大花龙胆、高山龙胆、蓝玉簪龙胆、华丽龙胆和短柄龙胆生境适宜性的贡献率分别为56.5%、39.6%、49.4%、48.1%和44.2%,高山龙胆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 m以上的地区,而另外四个品种主要分布于海拔2 600 m以上的地区。(3)藏药“榜间”五个主流品种生长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四川、青海、云南、甘肃和西藏五省(区),但不同基原植物在各省(区)的分布面积和空间格局有差异,大花龙胆和高山龙胆的最适分布区集中在四川、甘肃、青海、西藏四省(区)交界处,后者在新疆地区也有最适分布区; 蓝玉簪龙胆最适生长区位于四川中部、四川北部接壤青海及甘肃处、四川西南部接壤云南处、西藏东部; 华丽龙胆与短柄龙胆最适生长区主要位于四川、青海、甘肃的交界地带,适生区范围较蓝玉簪龙胆狭窄。研究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可以为“榜间”野生资源的保护及相关植物的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为从蛋白质表达水平了解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伸长机理,该研究以长穗颈(EUI)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为材料,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为对照,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方法,对2个水稻材料抽穗前2 d的穗颈节间蛋白质进行分离,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2)对40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TOF-MS肽质谱指纹图谱分析,成功鉴定其中27个差异蛋白质点;与‘培矮64S’相比,‘长选3S’中有17个上调表达和10个下调表达的蛋白质。(3)差异蛋白质按照其功能可分为6类,其中主要是与细胞代谢相关蛋白,其次是与细胞壁重建相关蛋白;并且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与‘长选3S’抽穗期穗颈节间剧烈伸长生长有关,尤其是细胞壁重建相关蛋白与细胞的伸长密切相关。(4)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随机挑选的蛋白点2、7、8、24、35和36所对应的基因在两个材料最上节间的表达结果显示,‘长选3S’的2(Os10g08550)、7(Os12g42876)、8(Os01g55830)基因的表达量较‘培矮64S’明显下调,而24(Os06g48760)、35(Os05g25850)、36(Os07g42300)基因的表达量较‘培矮64S’显著上调,表明q-PCR的结果与蛋白凝胶图分析结果一致。研究认为,水稻eui基因可能是通过调节抽穗期穗颈节间这些蛋白质的表达,从而促进穗颈节间细胞分裂,尤其是细胞的伸长生长。  相似文献   
75.
王佳一  邹伟  刘晶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10):1970-1978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确诊患者超过3 500万例,累计死亡患者超过50万例,对于突发疫情,临床尚缺乏有效特异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重症患者体内由冠状病毒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改善患者肺部纤维化,促进损伤肺组织修复,有望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目前已开展多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试验,初步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在新冠肺炎方面的安全及有效性。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取得进展的同期,还应看到该疗法独有特点及疫情严峻形势对临床试验开和及评价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包括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干细胞质量管理以及治疗中的伦理考量。只有对其加以重视,才能保证在严峻疫情下安全有效地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6.
李宽意 《生态学杂志》2009,28(12):2624-2627
以外来种伊乐藻与土著种苦草为实验生物,通过室外受控实验研究了基质类型对2种水生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伊乐藻在2种不同营养水平的基质中均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植物竞争(混栽伊乐藻)对低密度苦草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对密度高苦草抑制显著,然而基质类型对低密度苦草的生长影响显著,对高密度苦草无明显影响.同样,植物竞争(混栽苦草)对低密度伊乐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对密度高伊乐藻抑制显著,然而,无论种植密度高低,基质类型对伊乐藻的生长均有极大影响.本文还对伊乐藻与苦草的种间竞争关系机理进行了探讨,其研究结果对分析外来种入侵后水生植被的演变规律以及湖泊水生植被的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樱桃种间杂种成熟胚培养及RAPD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胚培养技术对不同组合欧洲甜樱桃×'中国矮樱桃'的杂种胚进行了离体培养,建立了杂种胚萌发、伸长、增殖及生根培养等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樱桃杂种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3 mg·L-1 6-BA+0.3 mg·L-1 IBA,伸长和增殖培养基为MS+1.5 mg·L-1 6-BA+0.3 mg·L-1 IB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8 mg·L-1 IBA.利用RAPD技术对获得的杂种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子代与亲代电泳图谱之间存在差异.本实验获得一批杂种为进一步的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种质.  相似文献   
78.
观察全草蒺藜皂苷(tribu saponin from Tribulus terrestris,STT)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动脉壁中ICAM-1、VCAM-1、PPARα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STT抗AS的机制。应用高脂饲料饮食配合注射维生素D,建立SD大鼠AS模型,并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蒺藜皂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动脉壁中ICAM-1、VCAM-1、PPARα和PPARγ基因的表达,分析造模及各给药大鼠ICAM-1、VCAM-1、PPARα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CAM-1和VCAM-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而PPARα和PPARγ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及各STT药均能降低ICAM-1和VCAM-1基因的表达量(P〈0.01~P〈0.05),并能增加PPARα和PPARγ基因的表达量(P〈0.01)。提示STT能下调实验性AS大鼠动脉壁ICAM-1和VCAM-1基因的表达及上调PPARα和PPARγ基因表达,这可能是STT抗A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9.
成体多能干细胞,如来自骨髓和脂肪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等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虽然自体干细胞移植已经发展成为器官移植的有效代替疗法之一,但是由于移植位点细胞的流失和分化条件的限制等问题使得这种疗法的效率大大降低。本研究目的是将由脂肪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类肝细胞制备成具有稳定细胞性状的可移植的肝细胞片。首先在体外分离扩增脂肪干细胞,并通过控制严格地分化条件获得类肝细胞。然后将此细胞接种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结合的细胞培养皿表面,通过调节培养温度到20oC,使细胞成片脱离培养皿形成细胞片。对细胞片进行了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显示:这类细胞片中平均含有2~3层细胞,并且保持了细胞外基质的完整。同传统的胰酶消化收集移植用细胞相比,细胞片方法极大地减少了对移植用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外基质的损伤,这将大大促进细胞片和原位组织的相互作用,增加细胞利用效率,从而有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0.
缙云山风灾迹地恢复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冬焱 《广西植物》2009,29(3):321-326
应用方差比率法,并通过2×2列联表χ2检验法及利用联结系数AC指数测定法研究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风灾迹地恢复群落自然恢复样地和人工恢复样地中主要乔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1)自然恢复样地主要乔木种群间在总体上呈一定的正关联;而人工恢复样地种群间在总体上呈负关联;(2)2×2列联表的χ2检验共有5个(3)种对为显著正关联(括号内为人工恢复群落的种对数,下同),2个(1)种对为显著负关联;(3)联结系数(AC)指数标量出了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样地中种对间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两种恢复方式中的多数乔木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且联结程度较低,绝大多数乔木树种之间无显著关联,而且人工恢复比自然恢复无关联性更强;(4)种对间的正关联,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所致,种对间的负关联主要是由于物种间的空间排斥,适应不同的微环境的结果;(5)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所在的群落处于演替的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