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集群特征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在贺兰山对岩羊(Pseudois nayaur)的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将其集群类型划分为雌性群、雄性群、雌雄群、母仔群、混合群和独羊6种类型.共观察到岩羊1 023群次,计4 866只次,平均群大小为(4.86±2.54)只,最大的群为51只,最小的为独羊.其中,母仔群459群(44.87%)为最多的集群类型,其余为混合群(20.72%)、雄性群(14.86%)、独羊(9.09%)、雌雄群(5.57%)、雌性群(4.89%).母仔群出现的频次在4个季节均最高,除母仔群外,春季雄性群出现的频次最高,而夏、秋、冬季都是混合群出现的频次最高,不同类型集群出现频次的季节间差异极显著.在4个季节中都以2~5只的群居多,其出现的频次占各季节群数50%以上,不同季节群大小差异极显著,而不同集群类型群大小季节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除独羊外,不同季节混合群大小差异极显著,母仔群、雌性群大小差异显著,而雄性群、雌雄群大小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贺兰山岩羊集小群是其显著特点,随着季节的变化,其集群类型、集群大小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72.
从内蒙古高原及河套地区不同生境中,采集混合土样52份。分离获得51个暗色丝孢菌菌株,经鉴定分隶于18属27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贺兰山小镰孢Fusariella helanshanensis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葫芦细基格孢Ulocladium cucurbitae。除新种具拉丁文特征集要和图示、对中国新记录种作简要描述和绘图外,25个国内已报道种附有分布和生境的引证。所有供研究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均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73.
[背景]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中国特有植物,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森林更新树种和荒山造林树种,其生长发育及其抗逆性与根系共生真菌多样性密切相关.[目的]从青海云杉根系分离并鉴定定殖的可培养共生真菌,阐明青海云杉根系可培养共生真菌的种类组成,为共生真菌在青海云杉育苗、造林及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74.
贺兰山牦牛冬春季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和2010年4-5月,采用样线法结合直接观察法对贺兰山牦牛的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冬季对11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偏爱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小于2 000 m,优势乔木为灰榆,坡度小于10,下坡位,距水源距离大于1 200 m,人为干扰距离2 000-4 000 m,隐蔽级大于70 %;春季牦牛对13种利用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于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海拔大于3 000 m,乔木密度小于1株,乔木高度小于3 m,乔木距离大于3 m,灌木密度大于4 0株,灌木距离小于1 m,植被盖度大于7 0 %,上坡位,距水源的距离小于8 00 m,人为干扰距离大于4 000 m,隐蔽级大于7 0 %。冬春季牦牛在海拔、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灌木种类、坡位、坡向、人为干扰距离、距水源距离上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冬季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21.100 %,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乔木距离、优势乔木、乔木高度和乔木密度;春季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是31.247 %,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和灌木密度。与其他分布地区的牦牛相比,贺兰山地区的牦牛能适应当地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5.
方家沟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方家沟村,2014~201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两次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以及原地埋藏的遗迹现象。石制品类型包括备料、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锤、石砧、工具等,整体面貌属于华北常见的石片石器工业。古人类在自然沟内短期活动形成的遗迹(G1)蕴含了空间利用方式的信息,对于进一步研究嵩山东麓MIS3阶段人类活动与行为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以宁夏贺兰山为研究对象, 基于VSD模型从暴露、敏感、适应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通过SERV模型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估, 定量测度了1988和2013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宁夏贺兰山生态脆弱性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 保护区建立25年后, 宁夏贺兰山生态脆弱性明显降低, 生态脆弱性分级指数从7.4下降至5.3, 区域生态环境由原先的强度脆弱为主降低为中度脆弱。空间上来看, 生态脆弱性整体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其中极度和重度脆弱区大范围减少, 主要转化为中度和轻度脆弱区, 但仍有部分中度和轻度脆弱区转化为极度和重度脆弱区。本研究有助于全面掌握宁夏贺兰山的生态脆弱程度及时空分异特性, 对识别关键脆弱环境因子、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人与生物圈》2008,(2):151-152
“没有贺兰山就没有水,就没有阿左旗。”这是我们考察贺兰山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有山就有水,在阿拉善这样的干旱地区,矗立着内蒙古最高的山峰——贺兰山,就如同守着一座极其宝贵的水库,左旗的水资源基本上都来自贺兰山。  相似文献   
78.
通过测定采集于贺兰山东麓微生物结皮样品的厚度、微生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 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持水性和渗水性等指标,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不同发育程度的微生物结皮样品进行归类, 阐明荒漠微生物结皮的“个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微生物结皮厚度与结皮层微生物量和叶绿素a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随着微生物结皮的发育, 结皮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及持水量增加, 水分入渗速率减小; 微生物结皮发育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 可将其发育过程划分为形成期、初期、中期和成熟期4 个阶段。  相似文献   
79.
贺兰山区马鹿对冬季生境的选择性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2003年11—12月,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的生境选择性做了研究。在选定的25条样带上一共测定了87个利用样方以及50个任意样方的14种生态因子(植被类型、优势乔木、坡向、坡位、食物丰富度、乔木密度、灌木密度、坡度、海拔高度、雪深、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裸岩距离和隐蔽级)。结果表明,马鹿对4种生态因子有选择性:①植被类型:偏好利用山地草原带和山地针叶林带,避免选择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②优势乔木:偏好利用混合型的生境,避免选择杜松、油松和无树的生境;③坡向:偏好位于阳坡的生境,避免利用阴坡;④坡位:偏好位于下坡位的生境,避免选择上坡位和中坡位。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比较,发现马鹿的利用样方以灌木密度高、食物丰富、坡度小、接近水源、雪覆盖浅、远离裸岩和人为干扰为主要特征。对各种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4.89%,可以较好地反映马鹿的生境特征。第1主成分反映出马鹿在选择生态因子方面与植被类型、乔木密度、灌木密度、坡向、坡度、距水源距离、雪深、海拔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不同盐分配比和不同浓度梯度复合盐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Vitis vinfera ‘Cabernet Sauvignon’)幼苗生长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确认其耐盐碱性范围及其耐盐碱能力。【方法】 以1年生‘赤霞珠’自根苗为试材,用NaCl、Na2SO4、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配置中性盐、弱碱性盐、强碱性盐3组复合盐溶液,每组各设置50、100、150 mmol/L3个浓度梯度,以不做处理的溶液作为对照,于幼苗生长期间进行定期浇灌处理,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来模拟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在处理后不同时期测定幼苗生长形态、生理及光合指标。【结果】(1)茎粗和叶面积随盐胁迫浓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而‘赤霞珠’幼苗的株高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中性、弱碱性、强碱性盐胁迫组间相比,‘赤霞珠’幼苗株高在强碱性盐胁迫组150 mmol/L处理10 d、150 mmol/L处理40 d都较同期中性、弱碱性组相应浓度显著降低;(2)随着盐浓度的增大,SOD活性及MDA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赤霞珠’幼苗叶片的POD活性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强碱性盐胁迫组叶片POD活性在处理30-50d时均高于相同浓度的中性、弱碱性盐胁迫处理组,但随着时间处理延长,到处理60 d后逐渐低于同浓度其他两处理组,其中150 mmol/L浓度表现得更明显。;(3)‘赤霞珠’葡萄幼苗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主要呈下降趋势,其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均为50 mmol/L浓度处理时较高。在同期相同盐浓度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强碱性盐胁迫150 mmol/L浓度处理75 d时显著低于同期中性、弱碱性处理组。(4)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强碱性盐胁迫处理的幼苗株高及最大叶面积都显著低于中性盐和弱碱性盐处理组;叶片SOD活性在50 mmol/L中性盐胁迫处理下较CK显著提高了27%;叶片MDA含量在150 mmol/L强碱性盐胁迫下随着时间延长显著逐渐增加。【结论】‘赤霞珠’幼苗生长在盐碱胁迫下受到一定限制,但其株高、叶面积、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在50 mmol/L浓度处理下均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而其株高及茎粗在强碱性盐胁迫150 mmol/L盐碱溶液处理下均增长最不明显;在一定低浓度浓度范围内50 mmol/L盐碱处理有利于赤霞珠葡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