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71.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09、CQMa117和CQMa128三个菌株对红火蚁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M09、CQMa128和CQMa117菌株处理后10 d红火蚁的工蚁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3.3%、14.6%和55.5%;M09菌株对工蚁的LC50为3.50×106孢子/mL,8.0×107孢子/mL浓度处理LT50为4.35 d。对M09菌株侵染红火蚁幼虫和蛹的能力测定结果显示,1.0×10~8孢子/mL浓度处理后10 d该菌株对幼虫和蛹的累计侵染率为98.9%和100%,对幼虫和蛹LC50分别为6.34×10~4孢子/mL、1.01×10~4孢子/mL。以上研究证实金龟子绿僵菌M09菌株对红火蚁具较强的致病力,致死速度较快,可作为该蚁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72.
几种饵料对红火蚁觅食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荒地类型生境中测定花生酱、猫饲料、狗饲料、花生油、面包及蜂蜜等几种常见饵料对红火蚁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面包、狗饲料、猫饲料和花生酱对红火蚁引诱力较强,花生油次之,蜂蜜最低;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红火蚁对供试的几种饵料无明显选择性。  相似文献   
73.
红火蚁对我国一些生物潜在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国际上对红火蚁影响生境中其他生物的研究成果,认为红火蚁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危害其他生物:(1)攻击、捕食刚孵化的地栖性卵生动物个体,或者以群体力量捕食昆虫幼虫、成虫等;(2)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导致其他物种因为缺乏足够食物供给而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3)通过叮咬而使得某些动物存活率降低,改变生境,甚至弃巢外逃,或者因为受攻击活动量加大而增加被捕食的几率。同时初步分析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列举的379种野生动物名录中,有22种鸟类(占9.6%)、1种两栖类(占14%)、所有的18种爬行类(占100%)可能因为红火蚁的入侵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  相似文献   
74.
红火蚁对新入侵龙眼园和荒草地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碧球  陆永跃  梁广文  曾玲 《生态学报》2010,30(8):2075-2083
于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期间在增城龙眼园及周边的荒草地人工移殖1蚁巢及10蚁巢红火蚁,并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调查研究红火蚁对新入侵龙眼园区和荒草地区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荫蔽、少干扰的龙眼园和杂草茂密、少干扰的未割草区,红火蚁难以成功定殖,对这两种生境蚂蚁类群的多样性几乎没有影响;在红火蚁成功定殖的1蚁巢割草区和10蚁巢割草区,红火蚁以这两种密度入侵对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在1蚁巢割草区,红火蚁入侵后5个月期间,由于其数量占蚂蚁个体总数的比例很少,对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很小;在红火蚁成功定殖5个月后,第6—7个月其工蚁所占比例增加,蚂蚁类群个体数和优势度下降,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第8—9个月其工蚁所占比例继续增加,而蚂蚁个体数、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优势度增加。在10蚁巢割草区,红火蚁入侵后,蚂蚁类群个体数、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优势度增加。红火蚁入侵对1蚁巢割草区和10蚁巢割草区蚂蚁物种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5.
张庆  罗礼智  黄绍宁 《昆虫知识》2010,47(2):374-378
在深圳市龙岗区和宝安区对氟磺酰胺复配毒饵进行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15d,龙岗实验区蚁巢周围均有死亡工蚁陆续出现。第7d时,0.75%氟磺酰胺复配毒饵防治效果为16.99%,第28d时防治效果达47.43%,在试验结束的第140d时防治效果达97.93%;对照药剂0.5%氟磺酰胺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防除效果迅速,在第7d防治效果达50%以上。在宝安实验区,蚁巢的防治效果也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28d的防治效果为51.65%,试验结束时防治效果达到94.72%;对照药剂0.5%氟磺酰胺毒饵42d防治效果达最大值为92.88%。上述结果显示,0.75%氟磺酰胺复配毒饵具有较快压低红火蚁种群密度,持效控制实验区红火蚁种群的特点。  相似文献   
76.
蚁丘被破坏程度对红火蚁蚁群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曾玲  陆永跃  许益镌 《昆虫知识》2010,47(5):941-944
本文调查研究了蚁丘被破坏的程度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蚁群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蚁巢地表部分被破坏可导致红火蚁蚁群发生分巢、搬巢等现象,蚁群的移巢比率随着蚁丘被破坏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蚁丘体积被破坏75%时分巢比率最高,为14.44%;被破坏100%时搬巢比率、移巢比率均最高,分别为16.27%、27.00%。红火蚁蚁丘被破坏程度(D)与蚁群迁移比率(M)之间关系模型为M=4.3443+25.474D-3.4857D2。蚁丘受到破坏后,蚁群迁移距离平均为4.3m,迁移方向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77.
红火蚁入侵对荔枝园土壤性理化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荔枝园发生区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类红火蚁不同发生区之间、红火蚁蚁巢4个不同方位之间以及距红火蚁蚁巢中心不同距离之间的土壤各项理化性质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从对照区、轻度发生区到重度发生区土壤粘粒变得越来越细,酸性逐渐升高.土壤有机质、碱解N、有效P的含量在轻、重度发生区较对照区分别下降了29.0%与39.9%、42.1%与53.6%、43.3%与52.6%,但速效K的含量在轻、重度发生区较对照区则分别升高了8.5%与34.0%.此外,在红火蚁发生区,蚁巢上的土壤理化性质与蚁巢以外的土壤理化性质明显不同(p<0.01).蚁巢上的土壤明显比蚁巢以外的土壤酸性强.土壤有机质、碱解N、有效P的含量在蚁巢上明显最小,但土壤速效K的含量在蚁巢上明显最高.蚁巢不同方位上土壤的理化性质相对差异较小,红火蚁在荔枝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随机性.  相似文献   
78.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严重的入侵物种,工蚁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活动迅速,给采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设计了红火蚁工蚁的定量采集装置、诱饵上工蚁的活体分装与计数装置以及工蚁的分级装置,并提供了制作和使用方法.这些装置及方法可为红火蚁的室内研究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9.
华南地区典型生境中红火蚁觅食行为及工蚁召集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研究了华南地区几种典型生境中红火蚁对不同类型食物的觅食行为和工蚁召集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觅食行为存在搜寻、召集及搬运等主要过程。不同生境中红火蚁对食物的搜寻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荔枝园中搜寻时间明显长于其它生境;荔枝园、荒地、路边生境中红火蚁对蜂蜜的搜寻时间明显长于其它几种食物;同一生境中红火蚁对不同重量的同种食物搜寻时间无明显变化。发现食物后召集的工蚁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对于较大的食物一般30min左右召集的工蚁数量达到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并逐渐减少,而对于可以直接搬动的食物发现后15min左右群体召集数量达到最大并很快将其搬走。召集工蚁数量与发现后时间的关系符合二次非线性方程,建立了火腿肠、花生油和蜂蜜等食物上红火蚁工蚁召集数量与发现时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Na=4183.91e^-0.0327T-4231.48e^-0.0346T,Na=3253.78e^-0.0233T-3314.59e^-0.0271T,Na=117.97e^-0.0131T-163.93e^-0.0808T。对于不同食物红火蚁发现后召集的最大工蚁数量间有明显差异,其中花生油上最大,平均为176.3头,火腿肠上次之,为90.4头,蜂蜜上最少,为68.0头。对于不同重量的同种食物,工蚁的召集动态规律较为一致,发现食物后25-30min左右工蚁的召集数量均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发现食物后时间长度和食物上工蚁数量也符合房室模型函数Na=c1×exp(-c2T)-c3×exp(-c4T)。同种食物不同重量之间同一时间召集的工蚁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呈随食物重量增大而增大趋势。不同生境中对相同质量同种食物工蚁召集数量动态总体变化规律相近,但在发现食物后工蚁数量增长的速度和最大召集工蚁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以路边工蚁数量增长最快、工蚁总数最多,苗圃次之,荔枝园、荒地中工蚁增长速度均较低。红火蚁对不同食物种类切割、搬运耗时存在很大差异,搬运完0.5g的火腿肠需要26.23h,而黄粉虫幼虫(重量约为0.1g)仅为15.6min。不同生境中红火蚁对相同重量同一种食物的搬运耗时也不同,荔枝园要长于其它生境。  相似文献   
80.
为探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Toll受体家族基因如何免疫响应绿僵菌Metarhizium的侵染。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绿僵菌对红火蚁大中小3种不同大小工蚁的致病力,并用显微镜观察了绿僵菌侵染后红火蚁3种工蚁的表型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Toll受体基因,并对Toll受体家族基因的理化性质、结构域、染色体位置、系统进化进行分析鉴定。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了红火蚁大中小型工蚁中Toll受体家族的发育历期和绿僵菌侵染后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绿僵菌在96 h对红火蚁大中小型工蚁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5.8×10^7孢子/mL、3.1×10^7孢子/mL、1.5×10^7孢子/mL;绿僵菌侵染红火蚁第3天,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火蚁体壁细小的菌丝,虫体僵硬,寄主死亡后菌丝迅速蔓延并逐渐长成橄榄绿色分生孢子;RT-qPCR结果表明Toll受体基因在红火蚁不同发育阶段中的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Toll受体基因在雌性生殖蚁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雄性生殖蚁;RT-qPCR结果表明红火蚁大中小型工蚁Toll受体免疫响应绿僵菌不一样。在大型工蚁中,绿僵菌侵染后,Toll受体家族基因能显著上调表达,6 h是一个诱导高峰期,Toll2-1和LRR转录水平最高,响应绿僵菌最强;在中型工蚁中,绿僵菌不能刺激Toll2-2基因的表达,却能强烈诱导Toll1,Toll2-1,Toll6,Toll7和LRR基因的上调表达,Toll1和Toll2-1响应绿僵菌最强。在小型工蚁中,绿僵菌能显著诱导Toll受体家族基因基因的上调表达,在24 h时,LRR基因表达量最高,相比于对照,LRR基因表达提高25倍,LRR在6 h和24 h响应绿僵菌最强。以上研究表明Toll受体可以免疫响应入侵的绿僵菌,且不同的Toll对绿僵菌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Toll受体的功能奠定基础,为进一步利用绿僵菌控制红火蚁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