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龙胆苦苷镇痛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的镇痛药理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及大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考察龙胆苦苷的抗炎药理作用.龙胆苦苷经皮下注射给药,在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法实验中,减少了扭体次数,提高了小鼠痛域阈值,呈良好的量效关系.明显减轻了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降低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抑制了大鼠肉芽肿.结果表明龙胆苦苷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植物蔗糖非发酵-1型相关蛋白激酶1(Sucrose non-fermenting-1 related protein kinase 1,SnRK1)与酵母SNF1及哺乳动物AMPK同属进化上保守的SNF1蛋白激酶家族,参与响应由胞内低能量/低糖状态所引起的信号转导过程。基于小桐子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到小桐子SnRK1蛋白激酶α亚基基因,并克隆到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JcSnRK1α。结果表明,该cDNA序列全长1 700 bp,完整开放阅读框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8.8 kD,理论等电点为8.57。基因结构显示,其包含11个外显子与10个内含子。具有包含T-loop区域的激酶结构域、自抑制调控结构域UBA及激酶相关结构域KA1。另外,在该基因启动子序列中鉴定到TATA框、CAAT框及响应高温、低温、干旱、创伤、赤霉素等应答元件。qRTPCR分析显示,小桐子JcSnRK1α基因具有器官表达特异性,在茎与根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叶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同时,在茎与根中都属于低温诱导表达基因,分别在低温胁迫3 h与0.5 h达到最大表达量,较对照提高2.04与3.16倍。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JcSnRK1α,并在Rosetta中诱导表达,得到84.8 kD的蛋白条带,与理论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一致。本研究为开展小桐子JcSnRK1α基因的功能鉴定以及其在信号转导与逆境应答中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以河西走廊荒漠地区不同生态型芦苇为研究材料,提取并纯化得Rubisco蛋白,经SDS-PAGE凝胶电泳将Rubisco大、小亚基分离,用Rubisco全酶蛋白及其大、小亚基分别注射昆明系雄性小白鼠制备抗体,经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1)水芦Rubisco全酶抗体可与水芦、沙芦及菠菜Rubisco大亚基发生反应,而与小亚基均未见显色反应,且水芦显色最深,沙芦略浅,菠菜最浅;(2)水芦、沙芦Rubisco大亚基抗体可与水芦、沙芦、菠菜大亚基发生抗原交叉反应,且均不与小亚基发生反应,并且其与菠菜Rubisco大亚基的反应程度明显低于水芦和沙芦;(3)用与Rubisco大亚基抗体同样的制备方法,均未检测到水芦、沙芦Rubisco小亚基抗体的产生;(4)菠菜Rubisco全酶抗体可与菠菜、水芦、沙芦、水稻Rubisco大亚基均发生抗原交叉反应,但仅与其自身小亚基反应,且与菠菜Rubisco大亚基显色反应最深,水稻略浅,沙芦、水芦稍有反应.由此说明,水芦、沙芦Rubisco全酶蛋白及其大亚基免疫学特性差异较小,而与双子叶植物菠菜相比差异较大;水芦、沙芦Rubisco蛋白免疫化学决定簇的差异主要决定于小亚基上,且其小亚基不具有抗原活性或抗原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74.
在当今的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无疑是我们人类。而从生物分类学上讲,我们人类属于哺乳动物。也就是说,而今的世界是哺乳动物的世界。然而在6500万年以前,地球上最强大的统治者并不是哺乳动物,而是爬行动物恐龙。哺乳动物是怎样取代恐龙在地球上走向繁荣的呢?最新的科学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更完整的进化树,发现哺乳动物最初  相似文献   
75.
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calcineurin B-like calcium sensor,CBL)属Ca2+结合蛋白,通过与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互作蛋白激酶(calcineurin B-like calcium sens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CIPK)互作介导Ca2+信号转导过程。CBL-CIPK信号系统参与了植物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为深入探讨小桐子的抗冷性机制,该研究基于BLAST序列比对的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对小桐子CBLCIPK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系统进化、基因结构、表达特性及功能互作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在小桐子基因组中共鉴定到8个CBL基因与18个CIPK基因,CBL与CIPK蛋白长度分别在211~257 aa与422~484 aa之间,等电点分别在4.65~5.08与6.20~9.26之间。(2)另外,CBL基因家族都包含8~10个外显子,而CIPK基因家族分为显著的1~2个外显子(11个基因)和12~15个外显子(7个基因)两类。(3)多序列比对显示,小桐子CBL蛋白都鉴定到1个由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非典型EF-hand基序与3个取代程度不同的典型EF-hand基序,而CIPK蛋白都包含N端激酶结构域与C端自抑制FISL/NAF结构域。(4)染色体定位显示,26个小桐子CBLCIPK基因不均匀地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5)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大部分CBLCIPK基因在小桐子叶片、根及种子中都有高水平表达,其中JcCIPK14与JcCIPK18在低温处理时上调表达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参与小桐子的抗冷性过程。综上结果为开展小桐子CBLCIPK基因的功能鉴定与低温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6.
MYB转录因子家族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对环境胁迫的应答等过程。该实验基于小桐子基因组数据库,对MYB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克隆了小桐子Jc MYB308基因,并对其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及低温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桐子全基因组共鉴定到213个MYB基因家族成员,聚类为6个亚家族。克隆的Jc MYB308基因片段长度为713 bp,基因结构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均含有两个外显子,进化树显示其与同属大戟科的蓖麻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为62.7%。q RT-PCR表达分析表明,小桐子Jc MYB308基因的表达存在组织表达特异性,在根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叶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根与茎中低温胁迫24 h时达到最大表达量。  相似文献   
77.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基因转染等方法,观察脂多糖(LPS)刺激对单核细胞系Raw264.7细胞骨架的影响,探讨p38家族不同亚型对LPS诱导的细胞骨架蛋白微管蛋白与肌动蛋白变化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未受LPS刺激的细胞富含微管蛋白,微管蛋白交联形成辐射状的交联丝网,丝网在细胞中分布均匀;LPS刺激后,微管蛋白募集在细胞膜、核膜周围;p38α、p38β、p38γ亚型的特异性抑制剂FHPI对LPS诱导的微管蛋白募集无影响,而p38无活性突变体p38δ(AF)的基因转染,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骨架微管蛋白的募集;肌动蛋白在静息的细胞内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周围,LPS作用后,肌动蛋白在细胞中形成广泛分布的辐射状应激纤维;p38上游激酶活性诱变体MKK6b基因转染可诱导Raw细胞形成类似的应激纤维,而p38γ(AF)的基因转染,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应激纤维的形成.上述结果表明,p38δ可能参与了LPS诱导的微管蛋白的重构;而LPS诱导Raw细胞应激纤维的形成,可能是通过p38γ蛋白激酶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8.
氧化胁迫在硝基苯致小鼠神经毒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氧化胁迫在硝基苯致小鼠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硝基苯对小鼠进行灌胃染毒,每天1次,共30d;用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小鼠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用试剂盒检测脑抗氧化功能。结果:试验组小鼠的中毒症状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明显;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脑各项抗氧化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氧化胁迫在硝基苯发挥神经毒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256层螺旋CT冠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体质量指数正常的受检者130例。常规剂量组(A组)50例: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管电压120 kv;低剂量组(B组)80例,心率70次/分者50例,心率≧70次/分者30例: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管电压100 kv。B组患者原始数据分别应用迭代算法(Idose3)重建及标准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比较A、B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对各组客观图像质量及主观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5.34±3.89)、(1.43±0.12)m Sv。B组患者应用迭代重建图像噪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FBP重建,B组图像噪声高于A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千伏扫描模式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提供满足诊断的冠状动脉CTA图像的同时,辐射剂量降幅高达90.6%。心率70次/分-85次/分的患者也可行256层CT前门控扫描,降低管电压造成的图像噪声增加可以通过迭代重建弥补。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