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双交叉实验设计,将1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先接受第1周期低剂量给药,即分别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每片含非洛地平5 mg和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1片和2种单方参比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含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非洛地平缓释片,含非洛地平5 mg)各1片,然后分别每日口服受试制剂1片和2种单方参比制剂各1片,连续7 d。第1周期结束后,2组再交叉进行第2周期研究,给药方案同第1周期。随后进行高剂量研究,即2组所有受试者均单次口服受试制剂2片。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次低剂量给药研究中,受试者分别口服受试制剂与合用2种单方参比制剂所测得的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次低剂量给药研究中,除口服受试制剂者的依那普利拉Tmax比口服参比制剂的受试者平均提前0.6 h左右(P<0.05)以外,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单次低、高剂量给药的药动学数据显示:所有受试者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AUC和Cmax均随给药剂量提高而增大,除接受高剂量受试制剂者的依那普利Tmax较接受低剂量的受试者平均延迟0.4 h左右(P<0.05)以外,两者间的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药动学参数在男性和女性受试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人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LC-MS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及线性关系等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适用于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人体药动学研究;口服受试制剂与同服2种单方参比制剂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2.
目的:将Caco-2细胞模型的改良研究特征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便于相同领域的研究人员能在实际研究中更科学有效的利用该细胞模型。方法:概述了近年来Caco-2细胞模型在药物相互作用、代谢及在药物剂型开发中应用情况,并查阅有关改良研究的文献,总结对Caco-2细胞模型进行的改良方法。结果与结论:Caco-2细胞模型在药物研究中有良好的吸收、代谢规律。其中包括通过基因重组、基因敲除或化学物质诱导改变转运蛋白表达和细胞内的代谢酶,增加私液层可以通过加入私蛋白或细胞共培养方式来完成,将培养周期缩短,增加药物溶解性与减少非特异性结合等。这些改良使该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生理条件,Caco-2细胞模型是药物体外研究十分稳定且良好的方法,能够使其在研究药物的吸收、代谢及高通量筛选中发挥及其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陶瓷产品浸泡废酸液处理系统应用于陶瓷产品元素溶出实验后浸泡废酸液的无害化处理技术领域。现有陶瓷产品元素溶出实验完成后,浸泡废酸液或是通过实验室下水管路直接排入下水,或是经实验人员手动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废液酸性较强,会对实验人员健康不利,同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损害。本系统通过特定管路链接,自动收集试验完成后的浸泡废液后,添加一定比例中和试剂后,经循环自动中和处理使实验室排放废水达到符合排放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 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 年12 月到2015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60 例牙周健康者为对照 组。对照组对象于体检时、实验组患者于牙周常规治疗前后收集龈沟液并记录牙龈指数(GI)、牙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 (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等牙周临床指标。测量并比较两组对象龈沟液中IL-8 和TNF-α水平。结果:实 验组患者治疗前GI、SBI、PLI、PD 及CAL 等牙周临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 者各牙周临床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 前龈沟液中IL-8 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龈沟液中IL-8 和TNF-alpha水 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IL-8 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PD 呈正相关性(r=0. 495,P=0.027),TNF-α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SBI、PD 呈正相关性(r=0.512,0.673;P=0.019,0.012)。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 IL-8 和TNF-α具有较高水平,两者可能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于临床诊断慢性牙周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为了分析水产品腐败菌群体感应的新型信号分子二酮哌嗪(DKPs)化合物,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通过优化气相色谱和质谱条件、培养基和提取溶剂建立定量检测方法,确定Cyclo-(L-Pro-L-Gly)、Cyclo-(L-Pro-L-Leu)、Cyclo-(L-Leu-L-Leu)和Cyclo-(L-Pro-L-Phe)4种DKPs标准品的特征离子,并检测水产品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中的DKPs。【结果】4种DKPs化合物在1-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为0.06、0.10、0.06和0.04 mg/L,定量限为0.16、0.18、0.14和0.12 mg/L,回收率为51.8%-88.5%,标准偏差为1.4%-8.3%。以LB培养基为细菌培养基,氯仿作为萃取溶剂,检测的DKPs含量较高。两种水产品腐败菌都检测到DKPs活性,主要种类为Cyclo-(L-Pro-L-Leu)和Cyclo-(L-Pro-L-Phe)。随着两种细菌的生长,培养上清中DKPs含量显著增加,在12 h达到最高。【结论】建立了检测细菌DKPs的GC-MS定量方法,具有较高精密度、准确度,能够准确定量分析4种DKPs的含量。为探究水产品特定腐败菌DKPs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口服软粪液和小肠液的寒地獭兔肠道内拟杆菌、梭菌属、韦荣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变化,揭示软粪液和小肠液对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90只仔兔分为I、II和III组,分别口服1mL的软粪液、小肠液和纯净水。无菌刮取32和46日龄仔兔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肠壁内容物,提取内容物细菌基因组DNA。根据拟杆菌、梭菌属、韦荣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16SrDNA V3可变区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定量不同细菌。结果口服软粪液(I组)的32和46日龄仔兔其空肠中的拟杆菌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77E-93.58E-10、1.10E-93.39E-10)(t值为8.20、2.16,P0.05),回肠中的梭菌属和韦荣球菌的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5.27E-63.58E-7、7.41E-61.43E-6、1.57E-51.33E-6、7.99E-61.80E-6)(t值为3.07、4.24、5.87、6.28,P0.01)。口服小肠液(II组)的32日龄仔兔其十二指肠和回肠中的梭菌属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71E-74.87E-8、6.88E-63.58E-7)(t值为3.42、2.95,P0.01);46日龄仔兔其回肠中的韦荣球菌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4.13E-61.80E-6)(t值为2.03,P0.05)。结论软粪液和小肠液对拟杆菌、梭菌属、韦荣球菌的定植有促进作用,对大肠埃希菌的定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7.
《生命科学研究》2016,(6):542-547
胶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体内总蛋白质含量的25%~35%。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胶原不仅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构成成分,还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组织发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胶原纤维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动物的骨骼、皮肤、角膜、肌腱、软骨、韧带、内脏等组织和器官中。骨骼肌胶原纤维的含量约占总重的1%~2%。骨骼肌胶原含量及交联方式是肉产品嫩度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对胶原结构、功能、合成调控及测定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肉类产品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周燕飞 《蛇志》2016,(4):472-473
目的探讨臭氧液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阴道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予以臭氧液灌洗治疗同时配合临床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及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阴道炎患者应用臭氧液治疗并配合针对性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对促进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9.
野鸦椿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源林  蔡仕珍  李西  林瑞 《广西植物》2016,36(5):600-606
以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种壳和胚为材料,甲醇浸提得到种壳浸提液和胚浸提液,配制浸提液浓度梯度为原浸提液浓度的10%、20%、30%、40%,研究不同浓度的种壳和胚浸提液对白菜、小麦、绿豆种子底物酶活性、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的影响,萃取和分离种壳和胚甲醇浸提液中的内源抑制物质,探讨野鸦椿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与成分。结果表明:随着种壳和胚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发芽率均显著降低(P0.05),表现为抑制作用递增,种壳的抑制作用小于胚,而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则表现为低促高抑,在10%浸提液处理下根长和苗高达最大值,种壳的促进效果弱于胚;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及幼苗的根长和苗高递减(P0.05),表现为抑制作用递增,而发芽率则在浓度≤20%时差异不明显(P0.05),浓度为30%时显著降低(P0.05),40%时发芽率为0,种壳的抑制作用大于胚;绿豆种子蛋白酶活性、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均在浸提液浓度≥20%时显著下降(P0.05),且种壳的作用效果小于胚。种子内源抑制物萃取及分离表明,外壳中含酚酸类较胚多,含碱类较胚少。综上认为,野鸦椿种壳和胚中均含有较高活性的内源抑制物,但性质、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外壳内源抑制物主要作用对象为淀粉类物质,胚乳内源抑制物主要作用于油脂类和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80.
利用索氏萃取技术,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和甲醇等5种溶剂对蝉虫草纯粉进行分级萃取,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级萃取物进行分析鉴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萃取物中含有与烯烃类、羧酸类、酯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相关的C-H、C=O、C-O和C=C等官能团。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鉴定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34种,以酯类和脂肪酸类为主,多为碳链长度为15-20的长链脂肪酸及对应的酯,其中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28.95%;分别存在于两种或以上萃取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共有11种;仅存于石油醚萃取物中的化合物6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3种,丙酮萃取物中2种,无水乙醇萃取物中6种,甲醇萃取物中6种。在一定极性范围内,利用溶剂的极性梯度变化,可实现蝉虫草中活性物质的按极性梯度分离;采用分级萃取技术可有效分离蝉虫草中部分化学成分。鉴定结果充实了蝉虫草中化合物的种类资源,为蝉虫草中活性物质谱图库的完善、构效关系的建立及蝉虫草产品的利用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