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炭疽病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重要病害,该病害的优势致病菌是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果生刺盘孢C. fructicola,在全国的油茶产区普遍发生。我们前期发现组蛋白乙酰转移酶CfGcn5调控油茶果生刺盘孢的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该病菌中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CfSnt2为研究对象,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通过对野生型、CfSNT2基因敲除突变体及互补菌株的生物学表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CfSNT2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明显减缓、分生孢子的产量显著减少、附着胞形成率降低、对细胞壁胁迫剂的响应异常,同时对油茶致病力显著减弱。以上现象说明CfSnt2调控果生刺盘孢的生长、产孢、附着胞的形成、对细胞壁完整性胁迫剂的耐受性及致病力。  相似文献   
72.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10个无性系为供试材料,分析比较无性系树冠内外果实产量、性状色泽和果实采摘特性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林4号和长林53号树冠内部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鲜果产量显著大于外部,长林3号、长林4号、鄂油81号、鄂油102号和鄂油151号树冠外部果实采摘效率显著大于内部;单株鲜果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和采摘效率以鄂油81号较高较快,分别达到9.88 kg、3.94 kg·m–2、7.96 g·s–1,其次为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鄂油102号和鄂油63号。运用主成分分析将17个指标归纳为4个主成分,各无性系综合排名为:鄂油81号>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鄂油102号>鄂油63号>长林23号>长林18号>长林3号>鄂油151号;聚类分析将10个无性系分为高产高效采收良种、低产低效采收良种和中优型良种3类。研究结果为油茶轻简化良种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
【目的】本研究为明确枣树Zizyphus jujuba主要害虫枣食芽象甲Scythropus yasumatsui化学感受蛋白4(chemosensory protein 4, CSP4)的表达特点及配体结合特性。【方法】基于枣食芽象甲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枣食芽象甲PyasCSP4 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qPCR方法测定PyasCSP4在枣食芽象甲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去除触角的头、胸、腹、足和翅)中的表 达水平。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和镍柱纯化获得PyasCSP4重组蛋白,采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重组蛋白PyasCSP4与35种枣树挥发物的结合特性。【结果】克隆获得枣食芽象甲PyasCSP4的cDNA序列(GenBank 登录号: OK322362),其开放阅读框全长为366 bp,编码121个氨基酸,N末端有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 PyasCSP4成熟蛋白序列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RT-qPCR结果表明, PyasCSP4基因在成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触角和翅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重组蛋白PyasCSP4与25种配体具有结合活性,尤其与α-蒎烯、α-水芹烯和罗勒烯等的结合能力最强,解离常数(Ki)值分别为6.29, 6.58和6.69 μmol/L。【结论】PyasCSP4能够与多种枣树挥发物结合,推测其可能在枣食芽象甲定位寄主植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结果对阐明枣食芽象甲嗅觉机制和开展绿色防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稻水象甲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害虫,已侵入我国23个省市区,发生面积近千万亩。为弄清我国不同地区稻水象甲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及可能的扩散路线,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13个省28个地区稻水象甲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利用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得到258条带,其中247条为多态性条带。在物种水平上,稻水象甲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5.73%,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57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5330;在居群水平上,以上3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46.28%、0.1768、0.2620。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059,表明有50.5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49.4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通过UPGMA聚类可将稻水象甲28个居群分成2大支系:安徽池州、安徽合肥、云南嵩明、云南曲靖、江西南昌、四川盐亭、辽宁盘锦、辽宁东港、山西太原、山东东营、天津蓟县、陕西城固、河北唐山、云南寻甸等14个居群聚成第一个分支;贵州、贵州开阳、贵州龙里、贵州贵阳、贵州修文、四川隆昌、四川泸州、湖北武当山、湖北荆门、湖北利川、湖南宁乡、湖南双峰、湖南邵阳、天津宝坻等聚成第二个分支。  相似文献   
75.
【背景】蛋白样品制备是2-DE蛋白组学研究的关键步骤,无杂质、高纯度的蛋白样品是获得良好的2-DE结果的基础。选择合适于昆虫蛋白组学研究的常规蛋白提取方法是2-DE研究的前提。【方法】通过饱和酚法和TCA-丙酮法提取稻水象甲成虫总蛋白,比较2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回避昆虫组织蛋白提取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TCA-丙酮法的蛋白质产率(14.55μg·mg-1)显著高于饱和酚法(9.30μg·mg-1),2种方法获得的SDS-PAGE条带结果相近,且高丰度表达蛋白在TCA-丙酮中更高表达;饱和酚的2-DE图谱蛋白点清晰,TCA-丙酮法2-DE图谱蛋白点规则但背景模糊,出现多条横纹。【结论与意义】饱和酚法适合稻水象甲成虫蛋白组学的研究。这2种方法也能适用于其他昆虫,但不同的昆虫体内有不同的干扰组分来干扰蛋白质的提取,所以获得的蛋白纯度及提取得率可能并不一样。试验结果说明了2种蛋白提取方法对2-DE研究的影响,并为稻水象甲成虫的蛋白组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利用土壤动物生态优化筛选最佳油茶林林间地生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唐本安  唐敏 《生态学报》2000,20(6):1009-1014
1994年10月~1998年5月,对我国江南丘陵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油茶林地区的土壤动物布点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7147个,隶于6门13纲31个类(目)。针对土壤动物具有的生态特征对应油茶林林间地生境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人们在经营管理油茶林生产方式中,“以耕代育”林间地生境是油茶林生产中的最佳生境模式。在这种生樟模式下,土壤耕作层有机质相对丰富且均衡,土体溶重低,其土壤动物生态表现不但水平  相似文献   
77.
【背景】近年来,油茶低效林面积较大,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林木抗性和生长,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广东省本地油茶和引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油茶根际土壤细菌有26门77纲201目377科593属676种,真菌有14门50纲121目266科502属631种。油茶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细菌为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两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显著,本地油茶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引种油茶。在门水平上,脱硫杆菌门细菌和罗兹菌门、被孢霉门真菌的相对丰度在两种油茶间差异显著,Amorphotheca在本地油茶根际土壤中特异性富集。两种油茶根际土壤细菌碳代谢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真菌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其次为病理营养型和共生营养型。本地油茶根际土壤中显著富集土壤腐生菌,而共生营养型真菌(尤其是丛枝菌根真菌)相对丰度(6.43%)显著低于引种油茶中(21.83%)。此外,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键因子。【结论】本地油茶和引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Amorp...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中DELLA基因功能及其表达特性,采用PCR技术从‘长林4号’油茶中克隆了5个DELLA基因,命名为CoDELLA1~CoDELLA5,对其编码的5个CoDELLA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5个DELLA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激素响应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CoDELLA基因的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 791、1 875、1 848、1 593和1 581 bp,分别编码597、625、616、531和527个氨基酸。5个CoDELL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丝氨酸残基为主要的潜在磷酸化位点,CoDELLA蛋白N端均含有典型的DELLA结构域。不同物种中DELLA蛋白的系统发育存在差异,CoDELLA与茶树的CsDELLA同源性最高。CoDELLA基因在油茶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且赤霉素和独脚金内酯等多种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对其表达具有调控作用。CoDELLA基因可能在油茶的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用一种快速简便的测定细胞染色体是否被损伤的方法(即微核试验)测定茶毛虫NPV、油茶尺蠖NPV及油桐尺蠖NPV对小白鼠的安全性,通过测定其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出现频率,证明无论是单独或是混合感染方式均不能测出这些病毒对骨髓细胞染色体有特定的损伤,而阳性对照环磷酰胺所诱发的微核率与其相比极为显著。此法可作为评价昆虫病毒对哺乳动物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