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稀土资源过度开采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矿区生态修复亟待解决。综述了我国稀土矿区的污染现状, 归纳了矿区先锋植物和超积累植物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和耐受机制; 探究了土壤改良剂在矿区植物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根际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修复的机制; 分析了Proteobacteria(变形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等菌群成为植物修复中优势类群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根际微生物与植物联用在矿区生态修复中的研究与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2.
崇明东滩湿地营养盐与重金属的分布与累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崇明东滩湿地盐沼植物和沉积物中TN、TP、重金属Cu、Zn、Pb和Cd的含量,阐明了它们在湿地中的分布与累积特征,评估3种盐沼植物对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并讨论了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海三棱镳草地上部分的TN、Cu、Pb和Cd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芦苇和互花米草(p<0.01),而地上部分TP和Zn却表现为:海三棱镳草和互花米草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芦苇(p<0.01).东滩湿地沉积物中TN和重金属的分布与累积特征为:芦苇带>互花米草带>海三棱镳草带>光滩,即随着高程的增加,沉积物中TN和重金属的含量逐步上升;但沉积物中TP含量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0.06%左右.基于盐沼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估算了3种盐沼植物地上部分的营养盐和重金属库,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地上部分的养分库和重金属库均大于芦苇和海三棱镳草,表明收获互花米草对环境的净化效果最佳,特别对磷的去除效率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73.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投入结构和力度,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准确核算住院分娩成本提供较科学简便的方法,采用了基于成本发生地进行成本归集的核算方法,收集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样本县级医院的数据进行了核算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李春干  代华兵 《生态学报》2015,35(6):1713-1726
为深入阐明区域红树林空间演变机理,需对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在不同因子驱动下通过不同途径发生的变化量进行准确计量。提出了在GIS平台支持下的通过空间叠置分析方法进行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量计量的两种方法——精确计量法和整体计量法。首先将前后两期通过遥感图像提取的红树林斑块分布图、遥感图像进行叠合,采用视觉信息叠合方法,将全部斑块划分为众多具有相同主要驱动因子和变化途径的分析单元;若前后期遥感图像能够精确配准,采用精确计量法计量:通过线与多边形叠置方法,用前期斑块的线状图对后斑块的面状图、后期斑块的线状图对前斑块的面状图分别进行切割,每个分析单元得到多个亚斑块,逐一确定每个亚斑块的驱动因子、变化途径,据此统计每个分析单元中斑块数量和面积在不同因子驱动下通过不同途径发生的变化量;若前后期遥感图像难以精确配准,采用整体计量法计量:对于每个分析单元,根据斑块恢复的难易程度、面积和斑块数量变化量的大小,确定其主要驱动因子和主要变化途径,该分析单元前、后期斑块数量和面积之差即为其在监测期间由该因子驱动通过该途径发生的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量。尽管整体计量法对红树林空间演变机制分析的结果与精确计量法存在一定差异,但也属于定量分析范畴,都能深刻阐明红树林空间演变机制,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区域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在监测期内增加、减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5.
1960-2010年广西红树林空间分布演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干  代华兵 《生态学报》2015,35(18):5992-6006
为全面摸清1960—2010年广西红树林空间分布及其演变机制,采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不同年度的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分析了广西红树林空间分布动态特点,采用基于斑块的红树林空间演变机理分析方法,研究了1960/1976—2010年广西红树林空间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960/1976年、1990s年、2001年、2007年和2010年广西红树林斑块数量分别为1020、829、1094、1718个和1712个,面积分别为9062.5、7430.1、7015.4、6743.2、7054.3 hm2,近50年间红树林面积减少了22.16%,年均减少0.53%,斑块数量增加了67.8%;斑块平均面积由1960/1976年的8.9 hm2减小至2010年的4.1 hm2,大斑块数量显著减少,斑块破碎化严重;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和海湾,红树林面积和斑块数量的变化量、变化速率均不同;1960/1976年的斑块中,只有24个斑块至2010年时尚保持稳定,占2.4%,绝大部分斑块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1960/1976—2010年,斑块消失(46.1%)、碎化(40.4%)、萎缩(13.5%)是面积减少的主要途径,新增(70.0%)和碎化(29.9%)是斑块数量增加的主要途径,但在不同时期,斑块数量和面积在各个途径上发生的变化量不尽相同;养殖塘和盐田建设(80.0%)、工程建设(10.9%)和围垦(9.1%)是面积净减少的驱动因子,自然过程(92.6%)和人工造林(7.4%)是斑块数量净增加的驱动因子,不同驱动因子在不同时期对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斑块数量变化主要由自然过程作用下通过新增(39.6%)、消失(-9.1%)两个途径,以及养殖塘和盐田作用下通过消失(-15.3%)、碎化(14.5%)两个途径发生,斑块面积变化主要由自然过程影响下通过新增(17.5%)、扩张(12.6%)、消失(-6.1%),以及养殖塘和盐田建设驱动下通过斑块消失(-14.8%)、碎化(-13.9%)、萎缩(-6.6%)3个途径发生。  相似文献   
76.
小熊猫妊娠期粪便中孕酮、雌二醇的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春  魏辅文  胡锦矗 《兽类学报》2005,25(4):385-389
2000年3—8月在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只雌性小熊猫粪样中孕酮(P)和雌二醇(E2)的水平变化,同时对其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交配后的雌体粪样中E2浓度下降至基础水平,P浓度在30d后上升至150ng/g以上;怀孕雌体在妊娠期粪样中P水平在200ng/g以上,P峰值可以达500ng/g以上;假妊娠者粪样中P水平一般不超过150ng/g,P峰值在200ng/g以下;雌体产前半个月孕酮迅速下降,E2缓慢上升,产后P保持在基础水平。这意味着可通过测定粪便中P水平进行早孕诊断、产期预测和真假妊娠判断。根据行为观察和粪样激素分析可知,雌兽妊娠期为123—128d(X=124,N=5),产仔率为1.8/胎(N=5)。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究Periostin(骨膜蛋白)表达上调对雌性去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特性的作用。方法:通过去势手术建立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待建模成功后分离培养并鉴定BMSCs,利用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大鼠Periosti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转染P3代BMSCs,成骨诱导后鉴定其成骨分化能力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骨质疏松模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提示慢病毒载体实现转染并表达目的蛋白;慢病毒转染组BMSCs成骨诱导后ALP及茜素红染色较去势组BMSCs染色加深;慢病毒转染组BMSCs的S期细胞比例为(17.07±0.56)%,显著高于去势组BMSCs的S期细胞比例(8.42±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毒转染组BMSCs的细胞凋亡率为(7.3±0.1)%,显著低于去势组BMSCs的凋亡率(12.05±0.5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riostin表达上调可提高去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及细胞增殖能力,并对其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糖类抗原-153(CA-153)、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ER、PR、Ki-67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153表达情况。分析上述四项指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作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不同的乳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2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CA-153阳性率分别高于肿瘤大小≤2cm、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不同的乳腺癌组织中CA-153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肿瘤大小不同的乳腺癌组织中Ki-67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R、PR、CA-153、Ki-67在乳腺癌中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测ER、PR、CA-153、Ki-67的表达情况,从而有效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转移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中药紫草苦参洗液联合匹多莫德对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紫草苦参洗液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并运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对治疗前后疣体组织中MCP-1、结合珠蛋白进行检测,应用Motic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MCP-1升高,结合珠蛋白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紫草苦参洗液联合匹多莫德可通过提高MCP-1和降低结合珠蛋白水平,刺激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打破尖锐湿疣的免疫逃逸机制,提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0.
李春  黄彤辉  王敏 《蛇志》2016,(3):272-273
目的观察中药紫草苦参洗液联合匹多莫德对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7例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为治疗组,给予中药紫草苦参洗液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另外从我院体检中心随机抽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群血清中的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紫草苦参洗液联合匹多莫德可能通过提高IL-6和TNF-α水平,刺激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打破尖锐湿疣的免疫逃逸机制,提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