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作物水分利用研究新途径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产条件 ,特别是土壤水分特性为背景 ,结合植物根冠通讯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 ,讨论了根化学信号在本地区的研究与开发潜力 .本地区节水农业的核心是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其途径包括 :1 )减少土壤表面的无效蒸发量 ;2 )增加深层根量 ,减少表土中的根量 ,优化资源分配模式 ,提高繁殖分配比例 .根化学信号对这两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基于目前的知识积累 ,应在根化学信号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方面作深入研究 ,可揭示节水农业中某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2.
地膜覆盖和底墒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和底墒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地膜覆盖利于作物前期生长和水分利用,但不利于后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底墒灌溉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均有不利影响.对照 CK 、覆膜 M 、底墒灌溉 W 和覆膜+底墒灌溉 MW 4个处理产量分别为2554.0、2750.1、2424.3、3123.1kg·hm-2,补灌底墒与地膜覆盖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3.
对1年生豆科作物鹰嘴豆Rupali品种和Almaz品种以及多年生植物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叶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对逐渐干旱胁迫的响应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类植物的干旱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鹰嘴豆叶相对含水量随叶水势的下降线性下降,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叶相对含水量在叶水势分别下降到-2.4MPa、-2.5MPa和-1.5 MPa之前没有下降,之后随水势的下降线性下降。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这种叶相对含水量下降的滞后性表明该类植物叶具有较硬而弹性较差的细胞壁,使得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叶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鹰嘴豆叶具有的最低水势为-4.5MPa,对应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4%,锦鸡儿植物叶具有的最低水势可达-6.7MPa,对应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说明锦鸡儿植物比鹰嘴豆具有更好的干旱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可能取决于锦鸡儿植物体内大量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  相似文献   
74.
通过盆栽试验,以旱作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别在拔节和抽穗期对分蘖进行人工干扰,来模拟不可预测的自然干扰,对冬小麦分蘖冗余的生态学意义以及减少这些冗余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进行研究.设置3个处理:从拔节期开始剪去所有小的分蘖,仅保留主茎和一个大的分蘖(A);在拔节期剪去主茎和两个大的分蘖,保留所有小的分蘖(B);在孕穗期剪去主茎和有效分蘖,保留无效分蘖(C).没有被干扰的植物作为对照(CK).通过花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来评价植物的生理与生化活性.结果显示,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去除主茎和大蘖后,无效分蘖的生理活性被激活,开始执行有效分蘖的功能.到花期时,这些无效分蘖已经在生理活性上满足了补充和替代有效茎的要求.虽然株高和穗的整齐度、穗数和产量显著下降,但并没有防碍小麦的繁衍子代,因此,正是这些由早期"无效分蘖"补充而来的有效茎,避免了小麦绝种的风险.而在拔节期去除无效分蘖后,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因此,可以认为小麦在分蘖上存在着对水分利用不利的生长冗余,减少这些冗余有望节约用水、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5.
基于1981—2006年西北干旱区高海拔地(民乐站)和低海拔地(张掖站)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对民乐站和张掖站的气温变化及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民乐站、张掖站的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且高海拔地区的增温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民乐站春小麦对气温变暖的响〖JP2〗应表现为生育期缩短、产量增加,张掖站春小麦对气温变暖的响应表现为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春小麦生育期内日均气温每升高1 ℃,民乐站和张掖站春小麦生育期分别缩短8.3 d和3.8 d.民乐站春小麦生育期内最高气温低于30.4 ℃时,春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均小幅增加,当超过30.4 ℃时,春小麦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6.
黄土区地膜覆盖对麦田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研究了1999年(丰水年)和2000年(干旱年)旱地条件下不同时间覆膜(不覆膜、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土壤微生物体碳平均为335.3mg·kg^-1干土,2000年平均为259.3mg·kg^-1干土,前者高出后者29.37%.2年中最高微生物体碳均出现在全程覆膜处理.1999年。土壤微生物体碳在覆膜60d时即接近最高值。该处理籽粒产量也最高.2000年。由于春小麦生育后期降水丰富。在整个生育期中,微生物体碳增长表现为“增长-平稳甚至出现下降-再增长”的梯形方式,到生育后期,各处理之间才出现显著差异。全程覆膜处理的微生物体碳后期大幅度增加。与1999年接近.2年中各处理的C/N处于7.732~9.042之间。远低于11.3的临界值,C/P处于300.8~719.6之间,均高于300的临界值,不利于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增加.微生物和作物对土壤有效态氮和磷的吸收处于竞争状态,表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有机质严重不足。已经构成了限制作物生产力发挥的雷耍因素.长期地膜覆蔫和大量伸用化肥将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