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气候变暖对高寒阴湿地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甘肃省岷县农业气象观测站1987—2004年的观测资料,探讨了气候变暖对高寒阴湿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8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呈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并且变暖的幅度和速率远远大于全国近50年的平均值,春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在生长期缩短、产量增加;春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温度升高对各发育阶段的影响不完全一致,各阶段变暖对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开花-乳熟期的温度增加和产量的相关性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出苗-拔节期、开花-成熟期的温度增加以及拔节-孕穗期的温度降低,是引起每穗籽粒数增加而不孕小穗率减少,最终导致产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春小麦生长期间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 ℃,生长期缩短约9.2 d,产量增加约26.2%;预计随着未来气候进一步变暖该地区的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将会继续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52.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五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测定陕北黄土丘陵区5种植物在旱季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水势日变化,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水分生态适应类型.结果表明:柳枝稷的光合生理特征属于高光合、低蒸腾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其抗旱适应性特征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类型;苜蓿属于高光合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耐旱性为高水势延迟脱水型;达乌里胡枝子属于低光合、低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耐旱性为高水势延迟脱水型;白羊草属于高光合、蒸腾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中等型,耐旱性属于能忍耐脱水造成的低水势的一类.沙打旺属于高光合中等蒸腾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耐旱性为低水势延迟脱水型.  相似文献   
53.
单播与混播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黄土旱塬两个冬小麦品种长武135和平凉40,采用生态替代法连续两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单播和混播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播条件下平凉40单位面积根量为367.60 g·m-2,显著大于长武135的297.31 g·m-2,且其根系在各土层中分布较均匀,表明与长武135相比,平凉40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较强,但其在单播条件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混播增加了平凉40和长武135根系在较深土层中的根量分布,两品种根量分别比单播条件下多13.36和8.50 g·m-2,混播增强了小麦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单位面积总产量,增加了群体水分利用效率.与平凉40相比,长武135分配了更多的干物质到繁殖器官,使其根量和地上营养器官的生物量减小,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4.
土壤水分对返青期断根冬小麦补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返青期断根冬小麦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断根小麦的早期生长受到抑制,叶面积在返青 拔节期间显著下降,到开花期能恢复至对照水平.高水分条件下断根小麦拔节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包括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实际光化量子产量、光化学淬灭系数、非光化学淬灭值均显著大于对照,开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为0.81 g,显著大于对照(0.56 g),花后干物质积累系数比对照提高了38.79%,断根小麦根量虽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低水分条件下断根小麦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断根小麦的根系生物量(7.83 g·pot-1)显著小于对照(9.77 g·pot-1).土壤水分对断根小麦的地上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补偿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断根处理的冬小麦在两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均显著降低了耗水量,在整个生育期,高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断根处理可节水2 000 ml左右,水分利用效率为1.97 g·kg -1,显著大于对照的1.70 g·kg -1;低水分条件下也可节水1 500 ml左右,水分利用效率虽有所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5.
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对作物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在年降水量415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进程(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底墒和施N对作物产量和N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底墒、地膜覆盖和施N均会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吸N量(α<0.01),其影响顺序为N肥>底墒>覆膜.覆膜对产量的效应因底、施N和覆膜进程而异.从平均看,在低底墒时,各种覆膜处理产量虽有增加,但与不覆膜处理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而在高底墒时,以覆膜60d的产量最高,以不覆膜最低.由于覆膜和底墒影响作物产量和吸N量,因而也影响N效率.在低底墒时,以不覆膜和覆膜30d时N效率最高,而在高低墒时,30d、60d和全程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作物产量和N效率,全生育期覆膜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6.
农业生产是将自然资源不断转化为农产品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无机资源转化为可以供人类消费的有机产物.农业生态系统必须对全球气候变化、市场竞争、自然环境的恶化、经济等政策法规和人民的需求等因素做出灵活的应对策略,同时还要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发展中国家,有超过20 亿的人口每天收入低于2 美元,他们收入中绝大部分都用于解决温饱.这些人大部分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并以农业生产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由于这些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该地区人类生存的关键.中澳两国都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牧业发展作为研究的重点.两国的专家都致力于恢复和维护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气候变化正在使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农学,生态学,环境学,社会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发展和融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以垄沟集雨技术建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对土壤磷索的影响。土壤全磷在处理之间和采样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各处理土壤中速效磷在试验期间的减少量和苜蓿的干草产量成正比,垄上覆盖薄膜的2个垄沟处理(M30-垄和沟宽度均为30em,M60-垄和沟宽度均为60cm)比平作(CK)的干草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0.7%和40.3%,两个未覆盖的垄沟处理(B30-垄和沟宽度均为30cm,B60-垄和沟宽度均为60em)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对照下降了14.2%和28.3%。相应地,3a试验期间速效磷的减少量为M60(55.5%)〉M30(51.5%)〉CK(34.6%)〉B30(23.4%)〉B60(17.5%)。并且在3年试验后,所有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的比值(C/P比)均比播种前有显著增加,其中M30和M60的C/P比分别达到1165.1和1326.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试验还发现,在干旱年份土壤有机碳和有效磷显著正相关,而在湿润年份二者为显著负相关。要进一步提高苜蓿人工草地产草量或延长草地高产年限,必须寻找增加土壤有效磷的途径或方法。  相似文献   
58.
土壤深层供水对冬小麦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采用根系研究装置研究了土壤深层供水对冬小麦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上层低湿度下层高湿度的处理在小麦灌浆期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土壤和叶片含水量 ,具有发达的根系 ,特别是 1m以下的根量在 4个处理中为最高 ,旗叶和穗的干重也最大 ,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 .本研究表明 ,上层土壤较干下层土壤湿润有利于发挥小麦根信号的积极作用 ,平衡水分利用 ,同时通过对土壤水分的合理调节可以促进深层根的发育 ,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  相似文献   
59.
宁夏盐池苜蓿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草地进行水分生态学研究有重要意义,笔者曾对此提出过一些见解,并做过一些工作。本文旨在从人工草地苜蓿(Medicago sativa)种群地上生物量动态方面考察,为合理管理和利用苜蓿人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陇东黄土旱塬作物组合系统农田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根据1988-1991年陇东黄土旱塬作物组合模式(即作物轮作与复种模式)田间试验土壤水分测定资料,对作物组合系统中主要组分作物田间耗水量及其构成特征、变异规律及农田土壤水分的利用程度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作物组合系统的田间耗水量及其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组合系统的田间耗水量及其构成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作物田间耗水量是一个动态变量,因作物种类、降水年型等不同而异,并与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来自播前土壤有效储水的土壤供水量对秋播作物冬小麦和冬油菜生育期水分不足有重要补偿作用,是维持其较高的生产稳定性的关键原因;无论丰水年还是欠水年,冬小麦、玉米、谷子和马铃薯4种主要作物在农田水分利用程度上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