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为全球濒危物种。四川山鹧鸪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仅存于四川南部及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2200m处的低山亚热带阔叶林中。四川山鹧鸪繁殖资料仅在20世纪90年代有过2例记录(李桂垣,1992),之后未见报  相似文献   
72.
斑翅山鹑巢址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1991-1993年在山西宁武县对斑翅山鹑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工作中共发现60个巢,其中绝大多数位于远离林地的农田或灌丝地带,66.67%的巢位于向阳的东南坡和西南坡上,对巢址与随机选取的非巢样点所进行的对比分析发现,在12个栖地参数中,影响巢址选择的5个因素依次为:落叶的数量、地缘宽度、干草的数量、灌丛宽度和梯田高度,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落叶的数量和干草的数量是区别巢址与非巢样点的两个最重  相似文献   
73.
白脸鸻(Charadrius dealbatus),曾为环颈鸻(C. alexandrinus)亚种,2016年作为独立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至今,鲜有研究关注白脸鸻的繁殖行为。本研究通过对白脸鸻的巢址选择及繁殖行为进行观察描述,并与环颈鸻现有研究进行对比,以期充实白脸鸻的繁殖基础资料。研究于2019和2020年两年的3至7月在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山心沙岛进行,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及所有事件取样法对繁殖期的白脸鸻进行观察及行为记录。观察发现,白脸鸻多于高潮位不被淹没的光滩或开阔的沙砾地筑巢,对植物依赖较低,巢距离水源较近;其巢多为石子或贝壳装饰的浅坑,长度为(10.4±0.6)cm(9.8~11 cm),宽度为(7.7±0.1)cm(7.6~7.9 cm),深度为(3.6±0.1)cm(3.6~3.7 cm)(n=6)。每日产卵1枚,一窝通常3或4枚卵(n=6);卵呈淡黄色基底,密布褐色斑块。卵长径(33±0.3)mm(32.4~33.4 mm),卵短径(24.5±0.1)mm(24.4~24.5 mm)(n=21)。日间孵卵过程以雌鸟为主,雄鸟多在夜间坐巢;其多为双...  相似文献   
74.
白额鹱繁殖生态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额鹱在我国海区从辽宁到台湾均有分布。在青岛繁殖,但有关繁殖情况所知甚少。1989—1991年,我们在青岛沿海的大公岛对白额鹱的分布与繁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5.
四川南充市区白腰文鸟的巢址选择与雏鸟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2年 1 1月~ 2 0 0 4年 4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内对白腰文鸟 (Lonchurastriata)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白腰文鸟 2月下旬开始繁殖 ;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9种 ;雌雄参与筑巢 ,营巢期 5~ 6d;雌雄轮流孵卵 ,孵卵期 1 3~ 1 5d ,整个种群的孵卵高峰期在 4~ 6月 ,窝卵数 (5 .61± 0 . 78) (n =1 8)枚 ,孵化率 86 0 7% ;雌雄均参与育雏 ,育雏期 1 8~ 2 1d ,雏离巢率 82 43 % ,繁殖生产力 3. 0 1 ,育雏两个高峰期 :上午 8:0 0~ 1 0 :0 0时和下午 1 6:0 0~ 1 8:0 0时 ,日育雏次数 (1 2 . 77± 6 .0 7) (n =3 4) ,育雏时间间隔(0 . 96± 0 . 42 )h(n =1 61 ) ;雏鸟形态生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76.
角百灵和小云雀的巢址选择与竞争共存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赵亮  张晓爱 《动物学研究》2004,25(3):198-204
于 2 0 0 0— 2 0 0 2年的鸟类繁殖期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 ,测定了 2 7窝角百灵(Eremophilaalpestris)和 4 3窝小云雀 (Alaudagulgula)的巢址特征 ,观察了两者在繁殖期巢数的季节变化 ,并运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了育雏食物 ,对两种百灵的巢址特征和食物重叠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的巢址特征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角百灵的巢开放度为 92 16 % ,小云雀的为 34 6 1% ,前者的巢开放度显著大于后者(P <0 0 1) ;角百灵距巢 10 0cm范围内遮蔽物的数量为 0 0 7± 0 2 6 ,小云雀的为 2 5 7± 1 19,前者显著少于后者 (P <0 0 1) ;角百灵巢址植被的高度和盖度也显著小于小云雀的 (P <0 0 1)。角百灵和小云雀均以小型昆虫育雏 ,育雏食物的资源重叠程度很高 ,为 0 895 7;而且两者的繁殖季节和繁殖强度也是相互重叠的。这两种百灵鸟类在巢址的选择上存在着一种代价和利益的权衡关系 ,巢址选择是捕食压和热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共存的机制是巢址上的分化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讨白枕鹤Grusvipio的巢址选择特征,2007~2009年的4~5月,在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样方调查法、因子调查法和因子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等,对白枕鹤的营巢生境类型和营巢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类型的要求比较单一,仅选择芦苇沼泽;巢址生境特征具有明显的偏好,即(1)距干扰区的距离多在1.5km以上(86.36%),(2)巢周的水深多小于16cm(95.45%),(3)巢周明水面面积多小于200m2(90.90%),(4)巢距火烧地的距离以1.0~2.5km居多(63.64%),(5)剩余苇丛面积多小于200m2(86.37%)、距剩余苇丛距离多大于30m(81.82%)、剩余苇丛密度多小于500株/m2(77.27%)、剩余苇丛高度以大于1.5m的居多(72.73%)。进一步分析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特征的要求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火烧地、剩余苇丛、干扰区和水是其营巢的主要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78.
2013年7月和2014年5~7月,在新疆阜康地区对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的巢址选择进行调查,以分析影响家麻雀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在研究区内共找到75个家麻雀的自然巢,筑巢生境为农田和防护林带,均在白杨(Populus adenopoda)林和胡杨(P.euphratica)林中的树上筑巢。其中,繁殖成功巢40个,繁殖失败巢20个,15个巢未记录到繁殖结果。在研究区内的居民房屋、墙洞等没有发现家麻雀的巢。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筑巢地海拔(m)、筑巢树种、筑巢树高(m)、巢距路距离(m)、巢距地面高度(m)、巢上方盖度(%)、筑巢树胸径(m)、最近邻巢的距离(m)这些家麻雀的主要巢址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疆阜康地区家麻雀巢址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巢距地面高度(m)、巢上方盖度(%)和巢距路距离(m)。对家麻雀繁殖成功巢(n=40)和繁殖失败巢(n=20)的巢址参数进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因而推测,在研究区域的尺度内,家麻雀的巢址选择并不是影响其繁殖成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
热带鸟类的生活史进化策略与温带鸟类的不同,而迄今国内对热带鸟类的研究却非常缺乏,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在我国北热带地区分布广泛,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对象。2010年至2014年春夏季,对北热带石灰岩地区红耳鹎的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采用系统搜寻法并根据亲鸟行为寻巢,应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红耳鹎的产卵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喜筑巢于灌木和人工种植的苹婆(Sterculia nobilis)树。平均窝卵数为(3.4±0.5)枚(3~4枚),卵重(2.59±0.29)g,卵大小(21.10±1.73)mm×(15.35±1.50)mm(n=31)。总的繁殖成功率为36.16%,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天敌捕食、弃巢和人为干扰。一年繁殖一次和较低的繁殖成功率是研究地的红耳鹎有较大窝卵数的主要原因。红耳鹎在巢址选择时主要考虑避雨因子、避敌因子和灌木因子。  相似文献   
80.
高黎贡山白尾梢虹雉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连续3个春季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对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对白尾梢虹雉的巢、卵和雏鸟进行了详细描述.在高黎贡山南段,白尾梢虹雉的产卵孵化始于3月底,止于5月初,窝卵数为2~3枚,孵卵期为28 d.窝卵数低、适宜巢址缺乏有可能是白尾梢虹雉种群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