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以拟南芥哥伦比亚野生型(WT)、磷脂酶Dδ(PLDδ)缺失型突变体pldδ和9-脂氧合酶(9-LOX)缺失型突变体lox1、lox5实生苗为材料,以0.3 mol·L-1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分析PLDδ和9-LOX参与干旱胁迫下拟南芥茉莉酸(JA)生物合成和在种子萌发中作用。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提高PLDδ和LOX1基因表达以及PLD和LOX酶活性;干旱胁迫下,pldδ突变体幼苗的LOX活性和JA含量显著低于WT,外源添加磷脂酸(PA)后LOX活性和JA含量显著上升,并高于WT;干旱胁迫显著抑制pldδ、lox1和lox5突变体的种子萌发,以对lox1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干旱胁迫下PLD活性上升与PLDδ基因表达上调有关,LOX活性上升与LOX1和LOX5基因表达上调有关,其中LOX1基因起主要作用;PLDδ/PA位于9-LOX上游参与9-LOX诱导的JA合成过程;PLDδ、LOX1和LOX5基因均参与干旱胁迫下拟南芥的种子萌发,LOX1在此过程中作用最为明显;PLDδ和9-LOX均参与PA和JA介导的种子萌发过程。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究二萜类化合物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对拟南芥4种磷脂酶的影响,以蓝萼甲素为供体,以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Col-0)和4个拟南芥磷脂酶突变体株系(pla1-1、pla2-1、plc1-1和pldδ-2)为受体植物,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蓝萼甲素(0、20、100μmol·L-1)对5个拟南芥株系组织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施不同浓度的蓝萼甲素后,拟南芥5个株系中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24 h达到峰值,且不同的磷脂酶在调控其生理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表明蓝萼甲素作用与4种磷脂酶具有相关性,可通过调控4种磷脂酶来发挥部分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73.
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思维并掌握应用技能。我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探索了以创新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模式改革,其中"理论—技能—创新实践"同步训练的创新模式,是以将参与创新实践计入期末成绩的形式"强迫"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实施中我们以"教师—研究生—创新小组"交互学习的方式,任课教师制定规则与目标,研究生帮助创新项目的选题、研究方案设计及实施指导,创新小组依照目标参与研究生的科研课题,最后完成创新实践并获得一定比例的成绩。实践证实创新实践教学对促进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科学思维培养以及创新意识训练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实用且高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4.
肥大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细胞之一,因其作为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最直接效应细胞而著称.肥大细胞最主要的结构特征为其胞内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该颗粒内又富含种类众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组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相似文献   
75.
目的:克隆、表达及纯化带有穿膜结构域的转录因子蛋白Oct4和Sox2。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Oct4和Sox2基因序列,在其3’端引入穿膜结构域11R,并在其两端引入NdeⅠ和XhoⅠ酶切位点,进行全基因合成;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ET41a载体,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将所获阳性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印迹鉴定;最后用Ni-NTA亲和层析柱对所获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质粒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有相对分子质量约42×103和38×103的特异性蛋白表达条带,经Western印迹证实为目的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均一的Oct4和Sox2目的蛋白。结论:得到带有穿膜结构域的转录因子融合蛋白Oct4和Sox2,为今后安全开展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与植物库强调节、次生壁的形成和纤维素合成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在纤维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尤为显著。本研究根据我们已获得的毛白杨PtSUS1基因片段设计引物,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毛白杨PtSUS1的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全长为2 669 bp,包括一个完整的阅读框,编码805个氨基酸。通过Blast检索分析表明,PtSUS1与拟南芥、巨桉、陆地棉、温州蜜柑、毛果杨SUS1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76%~97%和82%~97%。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对PtSUS1编码的蛋白进行了二级结构预测和功能位点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包括两个功能域,存在可能的磷酸化位点38个,无跨膜结构域存在。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tSUS1与PtSUS2关系最为接近。RT-PCR分析结果显示,PtSUS1在被检测的毛白杨根、茎、叶及雌雄花芽组织和器官中均有表达,呈现组成型表达模式。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毛白杨蔗糖合酶基因PtSUS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随着新一代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利用梭菌的发酵生产丁醇已成为热点。选用能生产丁醇的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S1.7,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S1.132,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AS1.134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CMIB 8052,在多种糖源下进行发酵培养,通过比较其在不同糖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糖利用率、丁醇及副产物产量、对丁醇、木糖耐受能力等,综合筛选出了最适用于发酵生产丁醇的备选菌种。NCMIB8052因具有最高产量、相对优良的耐受性及可利用多种糖源的特点,而被确定为发酵能力最强的菌种。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恒磁场对体外缺血缺氧培养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取大鼠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s),于体外培养并由牛垂体提取物(PEX)诱导扩增传代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物鉴定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通过TUNEL检测比较不同组别细胞的凋亡率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来观察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变化.结果:①经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物鉴定,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②缺血/缺氧组与缺血/缺氧+磁场组比较,缺血缺氧组的凋亡率显著性增加,Akt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P<0.05).提示恒磁场可以使PI3K(Phosphoinositide-3kinase)/Akt(ProteinkinaseB,PKB)信号通路被激活而抑制凋亡的发生.结论:恒磁场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体外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9.
本文初步研究了老熟和预蛹阶段的黑水虻Hermetiaillucens对于酒精毒性、氧胁迫和高渗透压条件下的耐受特性,结果显示黑水虻幼虫和预蛹在三种胁迫因子处于20%~60%(浓度)的较低水平时,其平均死亡率低于20%,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高浓度的酒精、矿物油和氯化钠溶液对于黑水虻的生存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幼虫与预蛹由于其生理形态上的变化,致使其在抗逆性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预蛹阶段的黑水虻对矿物油较为敏感,而幼虫则对高盐环境的耐受性表现较弱。  相似文献   
80.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的纯化方法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Streptoverticillium mobaTaense发酵生产的转谷氨酰胺酶经过除茵体、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干燥后得到粗酶产品,其活力回收率约70%。又经Superdex-75凝胶过滤和Source 30S阳离子交换两步纯化后得到纯酶,最终酶活力收率约37%。酶最适温度为50℃,在40℃以下稳定性良好;最适pH为6.0,pH4.0~8.0时比较稳定。离子强度对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