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运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表型分化系数和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11个岷江柏种群的13个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类群划分.结果表明: 岷江柏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差异,种群内的变异(49.7%)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8.6%),种间平均分化系数为43.4%,分化程度相对较大.球果质量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37.2%),其次是单个球果种子质量,球果长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8.0%),是最稳定的种实性状.康定县的表型多样性最丰富,武都县的最小.在岷江柏的研究区内,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和生长季的水分条件是其种实表型的主要限制因子.依据13个种实表型性状将11个岷江柏天然种群分为2类3亚类,基本上代表了3个流域的种群分布情况.大渡河流域种群种实表型性状最佳,岷江流域最差.  相似文献   
72.
植物叶片的形态性状能够有效地反映生存环境的变化, 并且影响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该研究通过获取植物标本提供的叶片形态信息, 结合相关分析和标准化主轴分析, 探讨了南北样带暖温带区栎属(Quercus)树种叶片形态性状对气候条件的响应及适应策略。结果表明: 在南北样带暖温带区, 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 栎属树种的叶片形态性状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年平均气温的降低和年日照时数的增加, 栎属树种叶面积增加, 以利于吸收更多的光照辐射, 并增加叶片的边界层阻力, 减少叶片热量的散失; 而叶片分裂程度的增加不仅可以降低热量的散失, 也可以提高叶片液流的波动以增强叶片的生理活动; 叶脉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光照强度和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以响应叶片蒸腾作用的增强, 提高水分的运输能力和叶片的支撑能力。此外, 为适应南北样带暖温带区气候条件的变化, 栎属树种的叶片形成了一系列的形态性状组合, 随着叶面积的增加, 叶柄长度和叶片分裂程度逐渐增加, 而叶脉密度降低; 随着叶片倾向于向长条状发展, 叶柄长度和叶脉密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73.
在南北样带温带区选择11个栎属(Quercus)树种的核心分布区, 对各分布区内栎属建群树种的功能性状进行了测定, 并对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环境关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 虽然比叶重(LMA)和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在反映栎属树种生活策略上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但是相比之下, LMA的作用略胜一筹; 基于面积的叶片养分含量间的关系较基于质量的更为显著; 除叶片单位面积磷含量(Parea)和单位面积钾含量(Karea)间关系外, 无论是基于面积还是质量的叶片氮(N)、磷(P)含量间的正相关, 均较两者与钾(K)含量间的正相关显著, 这可能与K元素并不直接参与任何稳定结构物质的合成有关。温度和日照时数是影响功能性状间关系的主要气象因子, 与基于质量的养分含量相比, 基于面积的养分含量更易于受温度和日照时数的影响; 降水仅仅影响叶片Parea与其他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1引言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并维持系统的功能运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抵御逆境和抗干扰能力有关,多样性的提高会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4,5,13,14,24,25,32,36].林下植被在维持森林物种多样性、立地指示、水土保持、促进人工林养分循环、维护林地地力和揭示植被演替特征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12,19,20,35].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主要针叶林之一,由于人为活动(造林、抚育、樵采等)对人工林下物种丰富度干扰很大,造成了森林的严重退化[33,34,37],不利于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南亚热带植被的…  相似文献   
75.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不同生境条件下梭梭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以平缓低洼地、平缓沙地、半流动沙丘等3种不同生境类型上的天然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物种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种群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梭梭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以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植物种类最丰富,其次是平缓沙地,半流动沙丘上的植物种类最少.3种生境类型上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分别为1种、15种和12种;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以半流动沙丘上的梭梭群落为最多,达 87株·hm-2,但幼苗幼树在梭梭群落内分布不均匀,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内的幼苗幼树比半流动沙丘上的略少,为5 799株·hm-2,但幼苗幼树在梭梭群落内分布均匀,总体评价以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天然更新最好;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总生物量为19.39 t·hm-2,平缓沙地上为9.32 t·hm-2,半流动沙丘上为.9 t·hm-2;不同生境类型上梭梭群落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平缓低洼地地面固定,土壤水分和肥力较好,比较适宜梭梭林木生长和梭梭群落的发育,平缓沙地和半流动沙丘的地面容易产生风蚀,土壤水分和肥力较差,生境条件比较严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