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沙漠-绿洲过渡带四种多年生植物水分关系特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沙漠一绿洲过渡带地区植被的可持续性在防止绿洲沙漠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过渡带主要植物种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bed.)、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 Schrenk.)水分关系的研究表明:4种植物的水分恢复状况良好,清晨水势一直较高,水分亏缺并不严重。渗透势和正午水势的降低幅度不大,变化比较平稳,更像是一种生长过程中的结果.植物的水分胁迫状况并不明显。4种植物的水势和渗透势都高于典型的荒漠植物,属于中生植物的范围。水分参数的变化显示在同样的环境节律下,四种植物在水分生理的变化特征上有一致性。一直很高的RWCp值表明植物不能适应剧烈的水分损失和较低的水分含量,植物需要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塔克拉玛干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环境。植物对环境胁迫也有各自不同的生理适应特点,胡杨的△Ⅱ值大,能忍受较多的水分损失维持气孔的开放;骆驼刺的ψp值最高,水分亏缺的平衡与恢复效果明显;C4植物头状沙拐枣能维持较高的水势和渗透势,而盐土植物多枝柽柳能忍受水势的很大降低。夏季一次性灌溉对骆驼刺、多枝柽柳和胡杨水分状况的改善基本没有影响,对头状沙拐枣有一定的帮助。植物群落和地下水关系密切,过渡带地区地下水位稳定在植物可接触的范围内是保证植物长期存活的关键。4种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为躲避型。  相似文献   
72.
绿色食品生产中土壤作物系统铅的积累与迁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Pb在土壤-作物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和迁移,并结合水稻绿色食品生产,进行了无机肥、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及其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全Pb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递减,收获后土壤全Pb含量在0~15和15~30cm分别为11.14和9.37mg·kg^-1.水稻根从土壤中吸收Pb,并向茎、叶和籽粒中迁移.在同一生长期,水稻植株不同部位全Pb累积态势为:根>茎叶>籽粒.在不同生长期,随水稻生长发育,全Pb含量缓慢增加,至收获时,606—14和辽粳294籽粒中全Pb含量分别为0.008和0.007mg·kg^-1,均低于绿色食品标准.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可以用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来代替无机肥进行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73.
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水分关系的特征及灌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水分恢复状况良好。环境气候变化对渗透势等水分参数的影响不及植物水分恢复状况对它们的影响。除了个别数据,多枝柽柳水势和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很小,更像是生长过程的结果,植物水分胁迫的特征并不明显。对比水分生理上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渗透势的迅速降低和质外体水含量的增加,膨压消失点相对含水量(RWCp)和渗透势差值(ΔΠ)等参数显示的生理特征表明,植物更加依靠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生长环境中极端的高水压差和与此相应的高大气蒸发要求。与此适应,植物和地下水发生了联系,并且一次性灌溉对植物水分状况的恢复基本没有帮助,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根系的可吸收范围内成为保护绿洲前沿多枝柽柳长期存在的关键。多枝柽柳的水分特征属于中生植物的范畴,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属于躲避的类型。  相似文献   
74.
土壤-作物系统中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金属铅不是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而是一种对作物有积累性危害的污染物质。铅一旦污染土壤 ,很难降解、去除。铅对土壤污染后 ,可导致农产品产生残毒 ,并可通过土壤 作物系统进入食物链 ,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就农田土壤 作物系统中铅的来源、积累与迁移等研究进行综述 ,旨在提醒人们关注铅的危害 ,采取积极措施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75.
高浓度O3对树木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O3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大气O3浓度的不断升高,O3对植物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O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森林树木.结合近年来对城市森林主要树种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和相关文献调查,综合报道和分析了国内外高浓度O3对森林树木生理生态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具体包括高浓度O3对树木的可见伤害、树木的生长和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物质代谢、抗氧化系统及其与其它生态因子(如温度、干旱、CO2等)复合作用对树木生理生态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展望.这些报道为进一步开展高浓度O3对树木的生理生态学研究,特别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以及树种选择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镉胁迫下金银花的生长反应及积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藤本植物金银花在不同浓度镉(Cd)胁迫下的生长反应和积累特 性,结果表明,Cd对金银花生长未造成显著影响,甚至低浓度(5和10 mg·L-1) Cd具有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表现为植物的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当Cd处理浓度达到50 mg·L-1时,植物的株高和根长虽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且耐性系数均>0.8,表明金银花对Cd具有较强的耐性。当Cd处理浓度为25 mg·L-1时,金银花地上部中Cd含量达到286.12 μg·g-1,而富集系数均>1,说明金银花具备Cd超富集植物的特征,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7.
利用开顶箱模拟大气O3与CO2浓度升高,对油松进行了连续4个月的熏蒸实验,探讨了油松针叶抗氧化系统化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1)高浓度O3显著增加了油松针叶过氧化氢的积累,到处理后期过量的过氧化氢显著地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如SOD和APX,并且抗坏血酸被耗竭,加剧了膜质过氧化,最终导致了严重氧化伤害;2)高浓度CO2处理中油松针叶抗氧化酶活性普遍低于对照,AS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能是高CO2浓度促进ASA合成,或者是ASA的消耗减少,到处理后期使H2O2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5.5%,从而减轻了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减轻了氧化伤害;3)与O3单因素相比,在协同处理中油松针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ASA含量,说明高CO2浓度减轻了高O3对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且提高了针叶内ASA含量,增强了针叶的抗氧化能力,有效地控制了ROS的产生与清除平衡,缓解了高O3带来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78.
利用OTC(开顶箱)法模拟未来CO2浓度,于CO2倍增浓度(700 μmol·mol-1)和正常空气CO2浓度(≈350 μmol·mol-1)条件下,测定了沈阳市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针叶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 cycle)主要酶活性动态变化,探讨高浓度CO2对油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60 d)内CO2浓度倍增使油松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减少,而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升高;植株抗氧化能力增强,对活性氧清除能力提高;但长期(70 d以上)CO2浓度倍增处理则可能使试验结果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79.
以沈阳市主要绿化灌木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 Sieb.)为实验材料,利用开顶箱(OTC)模拟法,研究了高浓度O3急性熏蒸对水蜡成年叶片表皮气孔及叶组织结构特征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60 nmol·mol-1的高浓度O3处理(136 d)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水蜡叶片近轴端气孔长度、宽度、周长、面积分别降低12.9%、8.4%、8.2%和15.0%,叶片远轴端分别降低16.7%、9.8%、13.3%和23.6%;气孔开度分别降低69.2%和39.3%;大气O3浓度升高对气孔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叶片近轴端与远轴端栅栏组织厚度分别升高10.2%和7.3%,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分别升高28.9%和29.5%;海绵组织厚度分别降低15.1%和16.8%;上表皮厚度分别升高18.9%和11.5%,下表皮厚度分别升高23.1%和16.0%;叶片总厚度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植物的叶组织结构和功能在适应大气O3浓度变化方面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80.
非豆科固氮树种-沙棘与微生物联合共生体的纯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rankia 非豆科树木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固氮生物资源 ,具有与Rhizobium 豆科植物相似的固氮能力 ,在自然界能量循环和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与形成共生固氮的非豆科植物其抗逆性强 ,耐干旱、盐碱 ,抗高寒、瘠薄 ,能在一般豆科植物不能生长的环境下正常生长结瘤固氮。非豆科固氮树种 沙棘是三北地区重要垦荒先锋树种1) ,其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 ,具有重要的经济开发价值。同时 ,沙棘又是具有内生菌根真菌的固氮树种[1] 。本文通过对沙棘菌根、根瘤联合共生体人工构建技术以及沙棘联合共生的增效作用的研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