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颜永杉  习霞辉  钱进 《遗传》1984,6(1):39-42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反映了正在进 行复制的染色体同位点上DNA分子之间交换 的频率。一般来说,生物体或培养的细胞周围 环境的微量有毒物质或致癌因素(包括物理、化 学和生物因素)可明显地提高SCE频率,例如 丝裂霉素可使人细胞的SCE频率提高到100 SCE/细胞,但此时仅有很少数的染色畸变发 生[4,141,因此SCE可作为致变性分析[201以及有 关遗传性疾病诊断[s1的一个敏感指标。多年来, 人们对诱发SCE形成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但SCE形成的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191。这里 值得注意的是Braynt等(1977)",和Alhadeff等 (1980)[x1关于细胞存在有控制SCE形成的系 统的报道,他们分别用人的正常细胞和中国仓 鼠细胞株与SCE频率非常高的Bloom细胞融 合,使Bloom细胞的SCE频率恢复到正常值。 他们认为自发SCE频率高应是细胞丧失正常 功能的结果,用种间体细胞杂交可实现这种缺 陷的互补,并且有几个遗传系统共同控制着细 胞SCE的产生。本文报道通过小鼠细胞与中国 仓鼠二倍体细胞杂交降低小鼠癌细胞自发SCE 频率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2.
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在我国蒙古族人群中分布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已有报道GPIb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表现为分子量稍有差异。本文旨在研究GPIb在我国蒙古族人群中分布的多态性,以期探索不同民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血小板分离自102名蒙古族健康青少年。血小板膜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再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WesternBloting),用生物素化的麦胚凝集素(WGA/Bio)偶联生物素卵白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酶(ABCKit)染色,以4┐氯┐1┐萘酚显色,结果显示出硝酸纤维素膜上的GPIbα链,分子量分别为141,136,132,128KD,即A、B、C、D四型,其出现频率分别为0.078,0.461,0.392及0.069。这一结果与我国汉族人群中GPIb分布的多态性极为相似,均出现有四型。各型出现的基因频率在两个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所构成的表型在两个民族之间似有不同,但经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也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3.
衰老的特征是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以及衰老相关疾病风险的增加,这给维护和促进健康长寿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尽管进行了广泛的衰老相关研究,但进展有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和功能积极参与了衰老过程。肠道微生物群紊乱表现为许多与年龄相关的肠外器官轴的衰老。肠道微生物群可以被调节,这暗示了通过肠道微生物群抗衰老是一个可以实现的重要目标。本综述总结了肠道微生物群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动态演替,这种动态的肠道微生物群从胎儿到出生和婴儿期开始迅速发展,从断奶期到幼儿期迅速变化,然后建立稳定的成年人菌群,直到随着年龄增长最后发生衰退;肠道微生物群与肠外器官轴(大脑、心脏、肝脏、胰腺、肌肉、皮肤和骨骼)衰老相关疾病,以及通过饮食、粪菌移植和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微生物群靶向抗衰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调控肠道微生物群抗衰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磷脂酶D(PLD)是植物生长和胁迫反应过程中参与膜磷脂分解代谢的关键酶。PLD编码基因在高等植物中构成了一个大的基因家族,但是仍未对高粱PLD基因家族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中,通过全基因组分析,鉴定了15个PLD基因,并分成6个亚组,初步揭示了SbPLDs的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和系统发育关系等信息。基因复制的研究表明,片段复制在高粱PLD基因家族的扩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SbPLDs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纯化选择。此外,转录组数据表明,受启动子区上游顺式元件调控的PLD家族基因可能在高粱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real-time PCR分析,显示部分SbPLDs参与非生物胁迫和激素途径的潜力。亚细胞定位表明,高粱PLD蛋白在细胞质中富集,可能具有抗逆胁迫的功能。本研究为了解高粱PLD基因的特征提供了理论参考,为研究高粱PLD基因家族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阐明高粱PLD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5.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探讨应用计算机技术,研制、开发了医院处方集的电脑咨询系统。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全面,稳定可靠,值得推广,可为采购、使用药品提供准确、及时的咨询服务,比纸质的处方集的内容更为丰富、准确、易于更新,为实现医院处方集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了有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76.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提升,许多男性在中年时期出现脱发,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斑秃、全秃现象,其中以雄激素脱发最为常见。雄激素脱发的发生主要由于头皮中睾酮(testosterone,T)及其代谢产物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含量较多,其主要机制为毛囊中5α-还原酶将游离的T转化为活性更高的DHT,导致雄激素水平过高。雄激素水平过高会引起毛囊微小化,使毛发生长周期变短而产生脱发。基于肠-皮肤轴的理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probiotics)能够改善或治疗脱发症状。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可促进体内毛发生长因子的表达和毛囊细胞的生长,改善由于压力过大或雄激素水平过高等因素引起的脱发症状。本文主要探讨益生菌与毛发生长的相关性,通过其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对益生菌改善脱发的功能和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研发改善脱发的食品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当培养基中BrdU浓度提高至9—30μg/ml时,会使中国仓鼠二倍体细胞和细胞株wg3h的银染NORs(Ag-NORs)总数明显减少。不同浓度的BrdU对中国仓鼠细胞NORs活性影响的研究表明,中国仓鼠细胞NORs活性受抑制的程度随培养基中BrdU浓度的提高而加强,还与BrdU处理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细胞在无BrdU的培养基里继续生长30小时后,它们的NORs活性可以得到恢复。BrdU对中国仓鼠细胞NORs活性的抑制作用很可能是一种毒性效应。本文还对BrdU抑制中国仓鼠细胞NORs活性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