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1篇
  免费   1396篇
  国内免费   3756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634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676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新型人白细胞介素-2(IL-2-ser-125)进行了精制和纯度指标的鉴定。蛋白质N端序列分析表明产品中l/3部分N端缺失Met,这种微观不均一性在等电聚焦和毛细管电泳中有所反映。此外,对新型人IL-2的含点突变残基的多肽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证实确由Cys-125突变成ser。  相似文献   
72.
73.
利用2DNMR结合其他波谱方法从苦皮藤种子油中鉴定了2个新倍半萜多元酯,它们分别是1α-苯甲酰氧-8β-烟酰氧-9α、11β-2乙酰氧-β-二氢沉香呋喃,1β-苯甲酰氧-2α、8β、9α、11β-4乙酰氧-β-二氢沉香呋喃,命名为苦皮藤酯2和3。  相似文献   
74.
本文直接用亚油酸为材料,利用ESR自旋捕集技术和紫外分光技术,分别检测了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自由基产物L·和共轭二烯结构,对Cu~(2+),Cu~(2+)/Vit C起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it C自由基,Cu~(2+),Cu~+都不能起动纯的亚油酸的过氧化;Cu~(2+),Cu~+可以使含有部分过氧化成份的亚油酸继续氧化。  相似文献   
75.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新近发现的血管活性多肽,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ET还有强效的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亦是近年发现的血管活性多肽,有明显的利钠、利尿  相似文献   
76.
77.
从石灰菌(Lactarius hysginus Fr.)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醇(A)、硬脂酸甲脂(B)、N-苯基-2-萘胺(C)、24E-麦角甾7,22-二烯-6-酮一3β,5α-二醇(D)、庚酰胺(E)、24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F),其中化合物D作为天然产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78.
自Morgan等人于1976年发现了白细胞介素—2(Inter leukin—2 IL—2)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IL—2是通过与其在T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后才产生生物学活性的.因而,揭开IL—2受体(IL—2receptor,IL—2R)的奥秘,对于了解IL—2与IL—2R相互作用方式及IL—2引导的信号传递机制,进而了解机体免疫应答与调控的原理,从而达到对某些免疫系统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近十多年来,人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来研究IL—2R.本文将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重点介绍IL—2R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使读者对IL—2R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79.
目前已知的氨基糖甙类抗菌素钝化酶基因有许多种,2″—0—腺苷转移酶[ANT(2″)]基因为其中之一。本文从一株含ANT(2″)基因的重组质粒pFCT3103的基因克隆株,分离出310bp的ANT(2″)基因片段,将它制成基因探针,用该探针检查了30株绿脓杆菌是否含有氨基糖甙类钝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ANT(2″)基因的检出率为43.3%。  相似文献   
80.
在大鼠明暗分辨学习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通过与记录电极一起慢性埋植于海马CA_3区的注药管微量注射NMDA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2-amino-5-phosphonovaleric acid(APV),观察对海马CA_3区突触效应及与之相关的习得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动物经训练PS峰幅值刚增大至最高水平后,即在习得性LTP刚好形成后,每实验单元先于CA_3区注射AFV 1μl(2mmol/L),然后在药物有效作用时间内再进行训练,则PS峰值不能随训练而保持在最高水平,相反经8个实验单元,PS峰值降至实验前水平;相应地动物的正确反应率不能随训练而巩固,反而下降至10%以下。(2)在动物习得性LTP已形成并经一单元训练PS保持在最高水平后,于每实验单元训练前注射APV 1μl(2mmol/L),PS峰值同样不会随训练而保持在最高水平,经14个实验单元注药和训练,PS峰值逐渐降至实验前水平,相应地动物行为的正确反应率也降至10%以下,习得性行为消退,不过其消退速度比前一情况的动物为慢,说明习得性LTP发展情况不同,APV的作用效率有差别。结果表明:NMDA受体在习得性LTP的巩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