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81.
李永刚  张元明 《生态学报》2023,43(4):1584-1595
藓结皮作为干旱区重要的地表覆盖物,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其大小能够明显改变土壤和藓类植物的含水量、蒸散量以及养分含量,对荒漠地表的稳定和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降雨是干旱荒漠区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能够直接影响藓结皮的生理活性,决定了藓结皮土壤的碳源-碳汇效应。然而不同大小藓结皮斑块碳通量对降雨的响应是否不同并不清楚。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斑块为研究对象,施加不同降雨量(0 mm、2 mm、5 mm、15 mm降雨),连续54 h测定不同大小藓结皮斑块(直径为:4.6 cm、5.6 cm、10 cm)碳通量。结果显示:(1)在2 mm和5 mm降雨量下,不同斑块大小藓结皮静碳交换速率连续54 h内的变化趋势相似,直径为4.6 cm和5.6 cm斑块累积碳通量呈负值,表现为碳固定,10 cm斑块则相反表现为碳释放,在15 mm降雨量下,不同斑块大小藓结皮碳通量均表现为碳释放,直径为10 cm的藓结皮斑块净碳交换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直径5.6 cm和4.6 cm藓结皮斑块不同;(2)斑块大小和降雨量变化均显著影响藓结皮斑块碳通量,土壤含...  相似文献   
682.
真藓为极端恶劣环境的开拓者和主要先锋植物,同时也是世界的广布种。通过对新疆不同干旱类型:半干旱区(居群A:P1—P6)、干旱区(居群B:P7—P9)、极端干旱区(居群C:P10—P17)的17个居群真藓的外部形态与解剖结构的对比研究,探索真藓植物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对不同干旱环境的适应性,以期为干旱区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及生态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新疆不同居群真藓的株高、叶片的长和宽、毛尖长、植株横切面直径、叶细胞长和宽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居群A<居群B<居群C的个体株高降低,叶片毛尖增长,叶面积减小,属于极端干旱地区种群C的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另外,通过研究形态解剖结构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叶面积(0.3478)、株高(0.2957)、毛尖长度(0.2349)的变异系数依次降低,进一步说明真藓叶片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最为敏感。据此推测真藓的个体外部结构和解剖结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且该特性是真藓适应各种环境的重要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683.
高山湿地     
要维持湿地的生态特征,包括它的生物多样性,就必须维护湿地的水文状况,保持它自然变异性。——摘自《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集》  相似文献   
684.
牦牛放牧对滇西北高寒湿地土壤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改变土壤氮的迁移转化过程,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然而,关于牦牛排泄物输入对滇西北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滇西北高原典型泥炭沼泽湿地为对象,采用原位土芯室内控制实验方法,研究牦牛排泄物输入对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和尿液输入初期促进土壤铵态氮(NH4+-N)积累,但整个培养期则表现为消耗NH4+-N,积累硝态氮(NO3--N),表明该过程以硝化作用为主。粪便和尿液输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P<0.05),降低反硝化酶活性(P<0.05)。粪便输入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P<0.05),尿液输入降低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P<0.05)。粪便输入对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无显著性影响,尿液输入对土壤硝化作用影响显著。粪便输入抑制土壤反硝化作用,而尿液输入促进反硝化作用。牦牛排泄物输入通过影响泥炭沼...  相似文献   
685.
686.
卵叶盐土藓的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7.
前期研究发现甘氨酸和赤藓糖醇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有较好的毒杀效果,为进一步挖掘这两种物质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室内测试了甘氨酸和赤藓糖醇不同浓度配比的水溶液及胶状饵剂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效果.结果显示,20%的配比为1∶3、3∶1的赤藓糖醇和甘氨酸溶液喂饲48 h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83.1%和84.93%,而72h后,死亡率分别为95.07%和95.21%,与取食茚虫威饵剂的工蚁死亡率(48 h:92.57%;72 h:100%)无显著差异.20%的配比为1∶3、3∶1的赤藓糖醇和甘氨酸水凝胶颗粒喂饲48 h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58.94%和55.05%,而72 h后,死亡率分别为85.11%和80.05%,显著低于取食茚虫威饵剂的工蚁死亡率(48 h:95.71%;72 h:99.59%).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开发红火蚁环保型饵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8.
地下水位变化对泥炭地的植被组成及多样性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从而可能会深刻改变泥炭地的储碳潜力。目前,有关泥炭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水位波动的响应还存在较大争议,且有关亚热带贫营养泥炭地地下水位对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选择鄂西南贫营养泥炭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4个地下水位梯度(–4 cm、–8 cm、–12 cm、–20 cm)下的植被组成、多样性、生物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探究不同水位梯度对鄂西南贫营养泥炭地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而溶解氧含量显著增加(P <0.05)。并且,低水位(–20 cm)处土壤有机碳含量是高水位(–4 cm)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72%。(2)地下水位显著改变鄂西南贫营养泥炭地物种组成,随着地下水位下降,灌木物种数量增加,且以浅根系的杜鹃花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主。(3)总体上,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灌木多样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P <0.05),而草本植物多样性变化不显著。(4)地下水位对植被地上总体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但...  相似文献   
689.
以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为优势种的贫营养泥炭地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汇,其优势植物的生长与分解动态关系着贫营养泥炭地碳汇潜力,但有关氮沉降对贫营养泥炭地优势藓类植物生长与分解的影响还存在很大争议,并且氮沉降对亚热带贫营养泥炭地优势藓类植物生长与分解的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以鄂西南贫营养泥炭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喷洒不同浓度的NH4Cl溶液,采用生物量收割法和分解袋法,探讨模拟氮沉降对泥炭藓(S.palustre)与金发藓(Polytrichumcommune)生长及分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氮沉降对两种藓类植物生长高度与生物量均有明显的影响,且两种藓类植物生长存在一定的氮沉降阈值,约为3g·m–2·a–1;(2)氮沉降对两种藓类植物生长影响程度不同,金发藓对氮沉降的响应灵敏度要大于泥炭藓;(3)高浓度氮沉降(6和12g·m–2·a–1)抑制了泥炭藓分解,低浓度氮沉降(3g·m–2·a–1)对泥炭藓分解的影响取决于分解时间,而所有浓度氮沉降均抑...  相似文献   
690.
吴金  张朝晖  王智慧 《植物研究》2020,40(4):481-489
喀斯特天坑微环境对植物结构特征有显著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孔雀藓属蒴齿在喀斯特天坑内的亚显微结构,旨在为微环境下藓类植物蒴齿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蒴齿的亚显微形态研究,孔雀藓属两个种,即黄边孔雀藓(Hypopterygium flavo-limbatum C.Muell)、东亚孔雀藓(Hypopterygium japonicum Mitt)蒴齿双齿层,内外齿层数均为16枚,外齿层背面均具"Z"字形的中脊,齿片形态、曲向、外齿层背侧脊纹、齿条腹侧横纹以及是否具节瘤具有明显的差异,属于稳定性特征,可作为系统分类的依据;而齿片长度、宽度、节片数、横脊数、中脊数,属于可变性特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运用藓类植物蒴齿作为系统分类依据时应作性状的筛选。②光照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以及海拔是影响天坑内黄边孔雀藓(H.flavo-limbatum)蒴齿形态结构发育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空气湿度、光照度以及人为干扰度是影响天坑内东亚孔雀藓(H.japonicum)蒴齿形态结构发育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两种孔雀藓属植物蒴齿结构受湿度的影响最大,其生境多为湿度大、土壤含水量丰富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