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8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一、前言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批林整风、批林批孔为动力,衡水地区农科所驻饶阳县五公基点,结合各县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和重点公社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组,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广大贫下中农一起,实行领导、群众、科技人员三结合,坚持以路线斗争为纲,贯彻“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战略方针,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坚持为生产服务,为“两当”服务的科研方向,从1972年以来,以农作物改制为中心进行了主要害虫变动规律的调查研究,初步总结了棉田间作春玉米诱集二代棉铃虫卵,并通过多点示范,获得较好的诱集效果。 棉铃虫是棉花现蕾开花期的大害虫,是棉花增产的大敌。玉米为棉铃虫产卵寄主之一,多年来早已明确。在大搞种植革命以来,发现棉田间作的春玉米,对第二代棉铃虫产  相似文献   
62.
徐州地区,历史上是以小麦为中心的两年三熟和三年五熟旱作区。粘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尤以东部湖洼地区发生为重,屡见猖獗为害。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充分调动了广大贫下中农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治水改土,实行科学种田,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成了新栽培制度中的重要结构,作物产量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粘虫发生情况也相应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发生范围由湖洼区向上湖水浇高产区扩展,水稻成了粘虫在当地的又一种重要寄主作物,粘虫防治工作在生产上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3.
牛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特征是头颈部或其他部分发生结缔组织性坚硬肿胀。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通过消化道感染,侵害骨组织和软组织,热毒阻滞,发生硬肿。粗糙较硬的草料常刺破口腔,容易诱发本病。病菌常侵害上、下颔骨及喉头下部肉垂,结块肿硬,大小不一;初期按之较硬,日久局部化脓变软,破  相似文献   
64.
1970年以来,我们先后在辽东、辽北、辽南各柞蚕主要产区开展了利用蒿柳建设柞蚕保苗场的科学试验,获得了良好效果。试验证明: 1.利用蒿柳(Salix viminalis Linn.)密植建设柞蚕专用保苗场,具有易繁殖、成活率高、生长快之优点,而  相似文献   
65.
河南省虞城县张集公社张庄大队是盐碱地多,耕作粗放的产棉队,棉花产量长期徘徊在亩产皮棉60—70斤的水平上。自1973年以来大搞科学种田,亩产皮棉突破了百斤。1974年采用了以生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即前期田间放瓢虫、中期放草青蛉、后期放蚂峰和癞蛤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5年用农药的投  相似文献   
66.
粪便孵化诊断注(简称粪孵法)是检验耕牛血吸虫病和考核疗效的依据。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原有的粪孵法阳性检出率比较低,操作程序比较烦琐,因此,有必要进行试验研究,以求改进和提高。本文对几年来有关单位的试验研究资料,分日本血吸虫与粪孵诊断有关的生物学特性,操作方法的改进和工具的改革两方面内容,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7.
68.
69.
根据漓江枯水期流量变化的特点, 在基于栖息地模拟法的基础上利用河流二维模型, 建立了历史实测最枯流量3.8 m3·s-1、枯水期标准流量45 m3·s-1 和生态补水量60 m3·s-1 三种不同流量下成年鲤有效栖息地的二维模型, 评价其栖息地面积百分比与漓江枯水期不同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枯水期漓江成年鲤的栖息地面积随着流量增加而增大并由河道中间逐渐向河两边移动, 当流量增加到45 m3·s-1 以后成年鲤栖息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降低甚至是基本保持不变。分析了由于漓江流域河床坡度陡、流域面积小、雨量分配不圴、枯水期地表水向地下水排泄以及人为活动等引起枯水期栖息地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 为漓江枯水期补水和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0.
模糊数学方法模拟水库运行影响下鱼类栖息地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库调度改变了河流水文情势,从而使得水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空间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针对水库运行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栖息地模型,并与水环境模型耦合,分析不同水文情势下鱼类在不同生长期的栖息地变化情况。基于专家分析法建立模糊函数隶属度及规则集,计算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提出适宜栖息地宽度指数(HSWI)表征河道内栖息地连通性,并对栖息地变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选取漓江下游的某个复式河道为对象,模拟特征鱼种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在典型水文年份中水库不同调节模式下的栖息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丰水年及枯水年的产卵期,水库补水明显增加了鱼类适宜栖息地面积,其中高适应性区域面积增幅近50%,而平水年影响较小;水库补水对越冬场的影响则相对微弱,仅增加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