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8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几种单殖吸虫体壁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袁维佳  郎所 《动物学报》1995,41(2):113-12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黄颡四锚虫,鳙指环虫,钿锚三代虫,鲶盘虫的体表以及体壁的超微结构。除细锚三代虫外其它的三种单殖吸虫体表均没有明显的微纤毛,它们的体壁是由表皮的合胞体,基板,环肌,纵肌,以及表皮细胞体所组成,这些单有虫的表皮细胞所组成。这些音量  相似文献   
42.
任佩锋  郎所 《动物学研究》1993,14(2):97-101
扫描电镜显示东方杯叶吸虫体被有许多族生棘,具纤毛乳突和无纤毛窝状乳突,附着器皮层特化为微毛。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皮层是由合胞体、基膜和肌肉层组成,合胞体通过细胞通道与皮层细胞相连。文中详细描述了这些结构,揭示无纤毛窝状乳突为腺乳突,皮层细胞间存在线粒体细胞和附着器皮层形成微毛,探讨了这些结构的生理功能。体外培养成虫皮层结构的某些不正常变化,如皮层细胞的空虚松散,可作为评价吸虫体外培养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43.
44.
在天然情况下,有的酶分泌在细胞外;有的则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内的酶,有的以溶于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浆内;也有一些酶存在于细胞的细微结构上,在正常情况下不溶于水。不溶于水的酶经过一定处理,也能成为水可溶的酶;水可溶酶经过处理也可变为水不可溶的酶。经过这种处理的酶称为固相酶。近年来,固相酶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研究2.87Mrad剂量γ射线照射后,肌腱组织形态学及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40根人新鲜上肢掌深屈肌腱,-80℃深低温冷冻6周,等分为二: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A组肌腱在干冰低温保存条件下行γ射线照射,检测肌腱最终吸收剂量为2.87Mrad。分别行HE、VG染色,在普通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肌腱胶原蛋白水解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①形态学观察发现,同非照射组肌腱相比,照射组肌腱胶原纤维束间隙较大,纤维排列卷曲紊乱,并可见部分断裂。电镜下胶原纤维横纹模糊消失,腱细胞膜溶解消失,核崩解,细胞器减少。②在同等水解条件下,胶原蛋白水解液中照射组羟脯氨酸含量与非照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2.87Mrad剂量γ射线照射可引起肌腱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在同等水解条件处理下,照射组肌腱胶原蛋白水解液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非照射组。  相似文献   
47.
二十种农药对四种主要天敌的毒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充分利用和发挥各项措施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特别是合理使用农药,使药剂防治和保护天敌协调起来,达到既消灭害虫又不杀伤或尽量少杀伤天敌。为此,1975年继续进行了20种农药对瓢虫、草蛉、蜘蛛、赤眼蜂等四种主要天敌的毒性测定,有效浓度按田间常用浓度。  相似文献   
48.
49.
碱性蛋白酶产生菌209的发酵及其酶的基本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应皮革工业上酶法脱毛的需要,筛选到一株碱性蛋白酶产生菌209菌株,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其产酶的发酵培养基成分是:豆饼粉2.5—3.5%,麸皮3.5一4.5%,NaaHPO4 0.4%,KH2PO4 0.03%,CaCl2 0.3%,Na2CO,0.5%。pH9.0(灭菌后)用50升罐,在35—36℃,通气量1:0.5—1:1,发酵31小时,酶活达到5000单位左右,该酶作用的最适PH是9一11,最适温度(反应20分钟)50℃,延长反应时间在40℃以下为宜,塑料袋贮藏11个月酶活力不变,对小白鼠试验无毒。  相似文献   
50.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网格法(5 m×5 m)采样,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火烧、刈割、刈割除根、封育、种植玉米、种植牧草)下表层(0~20 cm)土壤肥力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典范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呈微碱性,pH 7.83~7.9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不同,分别为有机碳76.78~116.05 g·kg-1、全氮4.29~6.23 g·kg-1、全磷1.15~1.47 g·kg-1、全钾3.59~6.05 g·kg-1、碱解氮331.49~505.49 mg·kg-1、有效磷3.92~10.91 mg·kg-1、有效钾136.28~198.10 mg·kg-1,除pH呈弱变异外,其他指标均呈中等至强度变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等主要养分受影响最大,沿封育、火烧、刈割、刈割除根、种植牧草、种植玉米的人为干扰增加梯度而减少;其次是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放线菌;典范相关分析表明,火烧迹地的全磷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全钾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与放线菌的相互影响最大,刈割、刈割除根、封育、种植玉米、种植牧草土壤全氮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磷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pH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真菌,全氮、全钾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pH与真菌、放线菌相互之间的影响最大.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喀斯特峰丛坡地土壤肥力特征.在喀斯特地区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时,应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