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上海市28所幼儿园的204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从家长的视角探寻影响幼儿参与健身类课程的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幼儿参与健身类课程的家长因素进行研究,寻求促进幼儿参与健身类课程的方法与措施,为帮助更多的幼儿运动起来,不再依赖电脑、电视和电子游戏等,从而为促使幼儿更加健康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父母的健身经历及父亲受教育的程度能较显著地影响幼儿喜欢运动的程度.(2)父母对幼儿参与运动的消极观念会严重地影响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3)母亲参与健身的经历对幼儿参加健身类课程的意向具有较显著性的影响,有健身经历的母亲越会让幼儿参与健身类课程.(4)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对幼儿参加健身类课程的意向具有较显著的影响,父母的学历越高,幼儿参加健身类课程的意向越明显.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相关临床与影像资料,以期提高影像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提高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正确率,防止与其相关的髋关节疾病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误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髋关节疾患,归纳分类疾病的种类,找出原因。结果: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炎和痛风性髋关节炎、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股骨颈干角发育异常、髋关节骨关节病等疾病易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相混淆,引起误诊。结论:病史采集不详细、思路狭窄,对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及痛风性关节炎所致髋关节病变认识不足或不了解、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过程不清楚、临床误导等因素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误诊有关。  相似文献   
63.
1.环境因子及其分类 所有的动物有机体都是其生活环境的不可分离的一部份。因之决不能把有机体和代表其生活环境的条件总和脱离来看。 环境条件的总和是由各项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而形成的;这些因子共同作用於有机体,同时也就造成生活环境的某些特点:这些环境因子或生态因子可以分为下列几方面: (1)与影响有机体的自然现象有关的自然因子或原始因子。这类环境因子可分为下列三类:  相似文献   
64.
入侵种薇甘菊防治措施及策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入侵中国南部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种。防治薇甘菊的措施和策略,应根据薇甘菊的物种特性及所能支配的防除资源,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薇甘菊能快速生长覆盖其他植物,其残株断枝易成为独立生长的新个体、种子量巨大且极易扩散,喜入侵次生植被。物理清除适用于小面积,对大面积出现的薇甘菊不应采用。化学防除主要用于应急,但未能改变适于薇甘菊生长的生境,薇甘菊仍可能在数年后再次为害。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控制薇甘菊适用于大面积危害区域,当只以控制而不以根除自然群落的薇甘菊为目标时效果很好。群落改造能一劳永逸地解除薇甘菊的危害,但只适用于宜林地,且成本较高。天敌控制和植物化感防治都尚在探索阶段。未来还应发掘有效天敌,研发综合防治措施,揭示宏观分布规律。薇甘菊防治的正确策略是:对于已形成区域性危害的薇甘菊,根除已经不可能,应采取持久战而非速决战,防止薇甘菊入侵新区域是防治的重中之重,必须优先治理轻度入侵地和能向周边区域甚至是遥远区域扩散的传播源,建立防治示范区或样地。  相似文献   
65.
版纳鱼螈脑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对蚓螈目(Gymnophiona)物种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脑的解剖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版纳鱼螈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和延脑4个部分,端脑由嗅球、副嗅球和大脑半球构成。嗅球发达,有两对嗅神经;大脑半球呈长椭圆形,为脑的主要部分;间脑腹面向后以漏斗连有扁平勺状的垂体;中脑椭圆形;没有小脑;延髓有较大弯曲。本文同时就上述结构特征与其他两栖动物相比较,探讨了在神经系统演化中版纳鱼螈脑的结构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66.
肉桂酸和香草醛对嫁接茄子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托鲁巴姆”茄子为砧木,“西安绿”茄子为接穗,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自毒物质肉桂酸和香草醛对嫁接、自根和砧木茄子根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酸、香草醛对茄子根系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化感作用基本表现为“低促高抑”,两物质对自根茄子根系表现促进、抑制效应的临界浓度点分别为0.1和0.5 mmol·kg-1;对嫁接、砧木茄子表现促进、抑制效应的临界浓度点分别为0.5和1 mmo·kg-1.茄子根系对自毒物质耐性大小依次为:砧木茄>嫁接茄>自根茄;在较高浓度肉桂酸(0.5~4 mmol·kg-1)和香草醛(1~4mmol·kg-1)作用下,与自根茄子相比,嫁接茄子根系SOD活性提高了8.50%~24.50%,脯氨酸含量增加了9.39%~27.64%,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2.77%~81.81%,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鲜、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自根茄.表明嫁接换根使茄子根系具有了砧木抗自毒物质的特性,缓解了自毒物质给茄子根系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7.
68.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我国人口寿命缩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后,受损脑组织中存在多种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信号通路参与的炎症反应是重要机制之一。相关研究显示,头帕肿瘤综合征蛋白(cylindromatosis, CYLD)可以参与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上调CYLD表达水平,对氧糖剥夺/复氧后NF-κB信号通路是否存在影响?如何影响?尚未见明确报道,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该研究通过上调CYLD在SD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OGD/R)后神经元中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使用过表达慢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原代皮质神经元,采用免疫荧光实验鉴定神经元, Western blot及RT-qPCR验证CYLD的过表达情况, 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 Western blot检测p-IκBα的蛋白表达情况, RT-qPCR检测NF-κB p65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过表达CYLD慢病毒可有效提高神经元中CYLD的表达水平;过表达CYLD后,较对照组相比,神经元在氧糖剥夺/复氧处理后的活力有所增高, p-IκBα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同时NF-κB p65的m 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在原代皮质神经元中过表达CYLD,能减轻氧糖剥夺/再复氧对神经元的损伤、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69.
目的:构建上皮锌指蛋白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siRNA慢病毒载体并进行初步鉴定,为研究KLF4在宫颈细胞癌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公用网站中提供的RNA干扰序列设计原则,设计4个RNA干扰靶点序列,合成含干扰序列的单链DNA oligo,然后退火配对产生双链,再通过其两端所含酶切位点直接连入酶切后的RNAi慢病毒载体上;将连接产物转入制备好的细菌感受态细胞,PCR鉴定阳性重组子后,送测序验证,测序结果经比对确认正确的克隆,制备编码慢病毒颗粒的重组病毒质粒及其两种辅助包装原件载体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富含慢病毒颗粒上清液,对其浓缩后得到高滴度的慢病毒浓缩液,在293T细胞中测定并标定病毒滴度。收集上清液感染宫颈癌He La细胞,通过q 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KLF4 siRNA慢病毒干扰效果。结果:成功构建KLF4 siRNA慢病毒载体。KLF4 siRNA慢病毒感染He La细胞后,q 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KLF4表达明显降低。结论:KLF4 si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包装成功,可有效抑制KLF4表达,为研究KLF4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0.
深水湖泊经历氧化及还原环境的交替变化,影响着湖泊水体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其底层沉积物中一般具有特有的还原环境,其间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复杂。本文以云贵高原典型深水湖泊百花湖为例,在湖泊水体夏季分层期采集底层沉积物柱体,将沉积物柱体分层处理后,对不同深度沉积物中孔隙水、水溶态和吸附态不同形态氮含量,以及沉积物中颗粒态有机氮(PON)含量和同位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柱体孔隙水中的总氮(TN)主要由NH4+-N和有机氮两种形式存在,TN含量为6.9~42.8 mg·L-1,NH4+-N含量为6.6~25.6 mg·L-1。硝态氮及亚硝态氮含量均低于检测限,说明沉积物中硝酸盐经历了充分的反硝化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化还原过程。吸附态NH4+-N含量明显高于水溶态。沉积物中的颗粒有机氮含量为0.22%~0.60%。同时,颗粒有机氮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趋势符合指数衰减模式,表明颗粒态有机氮含量的变化可能经历成岩作用和微生物矿化过程;δ15N-PON值在31 cm以上随着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小,变化范围为3.4‰~10.0‰,平均值为6.4‰,其中以10 cm以上同位素值降低趋势明显,其可能原因与微生物降解活动以及湖泊水体的交换有关。31 cm以下δ15N-PON值的变化趋势与表层相反,则可能是早期成岩作用影响的结果。孔隙水中δ15N-TN同位素值最高,吸附态和水溶态差异较小,且该同位素组成较PON富集15N,可推测孔隙水剖面NH4+-N浓度的升高可能与硝酸盐的异化还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