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蓝藻的起源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的学名为Cyanophyta,最初由Sachs(1874)建议采用的。蓝藻体内含有特殊的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这两种蛋白加上叶绿素蛋白而使蓝藻藻体呈现蓝绿色。蓝藻又名蓝绿藻、蓝细菌、蓝菌等。蓝藻的主要特征是原核(原始核)、以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和体内含有藻胆素(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的总称)。蓝藻的研究,尤其是蓝藻的起源和演化是生物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解开生命起源之谜如生命起源的时间、真核细胞的起源和机理等问题上,蓝藻的研究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本文就蓝藻的起源和演化作一简介。1 蓝藻…  相似文献   
62.
赵建成  崔彦伟 《植物研究》2002,22(4):412-416
在研究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上,对河北省苔类植物新纪录属--耳叶苔属Frullania Raddi进行了首次报道,其中包括达乌里耳叶苔F. davurica、达乌里耳叶苔凹叶变种F. davurica var. concava、石生耳叶苔F. inflata、盔瓣耳叶苔F. muscicola、陕西耳叶苔F. schensiana、塔拉大克耳叶苔F. taradakensis、远东耳叶苔F. fauriana和筒瓣耳叶苔F. diversitexta等7种1变种。本文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讨论,并编制了河北省耳叶苔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3.
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家树  赵建成  李琳 《植物研究》2003,23(3):363-374
基于作者近年来在河北省北部实地考察和采集的2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经过研究鉴定,现已知河北省北部有苔藓植物270种(包括4变种、3变型),分别隶属于36科104属。其中,丛藓科为第一大科,含18属49种;紫萼藓属为第一大属,含17种。利用丰富度指数公式,并通过与我国其它9个山地的比较,可以看出河北省北部是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54.07%),其次是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14.81%)。各类温带成分共计227种,占总种数的84.07%,该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将河北省北部与我国其它12个山地苔藓植物区系所构成的区系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北部与小五台山、内蒙古间苔藓植物区系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处于南亚热带的九万山关系最远。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并结合13个采集地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将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系划分为两个地带,即:张北高原苔藓植物地带和冀北山地苔藓植物地带。结合13个采集地苔藓植物种数所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水平分布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种数在纬向上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在经向上西北部种类较少、东南部种类较多的水平分布特点;通过苔藓生活型分析可以显示出张北坝上高原、冀西北间山盆地气候寒冷、干燥,顶蒴藓类占绝对优势;而承德坝上高原、冀北山地、燕山山地气候较温暖、湿润,侧蒴藓类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多。这些与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划地带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64.
中国及欧亚大陆新记录种—美洲葫芦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河北省太行山小五台山脉所采集的中国及欧亚大陆藓类新记录种-美洲葫芦藓FurnariaamericanaLindb。exSull。  相似文献   
65.
该研究以疣壶藓尖叶变种(Gymnostomiella vernicosa var.acuminata)为实验材料,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观察并记录其芽胞产生及脱落过程,以揭示该分类群及相关类群的芽胞形成过程和机制,为疣壶藓尖叶变种的分类提供参考性特征指标,明确苔藓植物芽胞的进化和生态学意义。结果显示,疣壶藓尖叶变种的芽胞形成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1)茎表皮细胞的外切向壁局部向外隆起,外突的疣壶藓尖叶变种表皮细胞富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2)芽胞起始细胞横向分裂,形成一个基细胞和一个顶细胞;基细胞经数次横向分裂,下部形成柄状结构,上部的细胞常呈喇叭形的“柄托”;顶细胞经多方向细胞分裂,形成椭球状至圆球状芽胞体,形成初期为富含叶绿体的厚壁细胞,成熟后叶绿体数目逐渐减少,最终变成深棕色至红棕色。(3)由薄壁的柄细胞随机破损使芽胞从母株上脱落。研究表明,在无法预测的多变栖息环境中,相对于有较高的能量、遗传和生态消耗的有性生殖,疣壶藓尖叶变种产生芽胞是一种风险分担策略,可以提高生存几率和有效利用资源,可视为一种扩大和维持种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6.
23种伞形科植物果实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乐  李敏  赵建成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12):2428-2438
该实验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伞形科17属23种植物的果实进行了外部形态和解剖特征的观察,结果表明:伞形科果实有背腹压扁、两侧压扁和不压扁3种类型;侧棱有宽、有窄;油管的分布有棱槽单油管型和棱槽多油管型;花柱基多数为圆锥状,少数种的花柱基为扁平垫状;萼齿明显或不明显。通过进一步对属间和属内果实解剖特征的比较得出:(1)果实表面被钩刺或刚毛及果棱特征在属间差异明显,在属内表现出一致性,可作为伞形科属间分类的依据。(2)果实横切面的形状、胚乳腹面的凹凸以及萼齿的形态特征在属内种间的分类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果实形态特征,编制了17属23种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7.
为获取其孢子萌发类型与该属植物系统发育、生态选择以及生殖策略选择的相关性,该研究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在微米量级下观察并描述了碎米藓属(Fabronia)碎米藓(F.pusilla)和东亚碎米藓(F.matsumurae)两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和配子体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1)两种藓类植物孢子均为壁外萌发,均产生由1~15个半圆球形细胞组成的绿丝体(chloronema)短枝;(2)碎米藓在绿丝体顶端分化产生轴丝体细胞,东亚碎米藓未分化产生轴丝体(caulonema);(3)两种藓类植物配子体原始细胞均在绿丝体上分化产生。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型划分标准,分析并确定了碎米藓属两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型均为蓑藓型(Maromitrium-type),为碎米藓属的系统分类提供了发育学证据。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中国产丝瓜藓属Pohlia(缺齿藓科Mielichhoferiaceae)植物系统地分类学研究,对本属一具有假根生念珠状排列的芽胞的种——念珠丝瓜藓的形态解剖学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修订,并讨论了念珠丝瓜藓的生境,以及与其相近种泛生丝瓜藓、明齿丝瓜藓和黄丝瓜藓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标本信息,确定念珠丝瓜藓在中国的分布由原来的5省区扩大到10省区,并绘制了该种在中国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69.
河南省湿地藓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标本的基础上,根据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外部形态及其解剖结构和文献中对中国湿地藓属(Hyophila)系统位置的主要观点,鉴定出河南省分布有该属植物6种,其中花状湿地藓(H.nymaniana)、四川湿地藓(H.setschwanica)、匙叶湿地藓(H.spathulata)3种为河南省藓类新记录.编制了河南省湿地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生境、分布及识别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对湿地藓属的系统演化位置以及该属植物在河南省的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苯基噻二唑基脲(TDZ)、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对密叶绢藓[Entodon challengeri(Paris)Cardot]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芽体发生的影响,并对整个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照相,结果表明:(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密叶绢藓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2)在原丝体发育阶段,1.0 mg/LNAA对原丝体初期的发育促进效果显著,0.4 mg/L TDZ对原丝体发育中期分枝的形成促进效果显著,6-BA处理效果不显著;(3)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独处理均促进芽体的发生,但0.4 mg/L TDZ效果最佳。而1.5 mg/L 6-BA TDZ组合处理效果更加显著;(4)芽体的发生数量与芽体的长势无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