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 Blanchard蛹分别暴露于3种植物挥发物-芳 樟醇、β-子丁香烯和3- 己烯-1-醇,羽化后用Y形嗅觉仪测定雌成虫对相应挥发物的定向反 应。蛹期暴露于3-己烯-1-醇后羽化的雌成虫趋向该化合物的比率(37.7%)和平均反应时 间(21.5 s),与对照组(30.4%,35.0 s)差异不显著;β-子丁香烯处理组雌成虫选择 该化合物的比率(46.2%)与对照组(42.0%)差异不显著,但平均反应时间(21.0 s)却显著短于对照组(41.5 s)。蛹期经芳樟醇处理后雌成虫选择该化合物的比率(52.9%)显著 高于对照组(28.4%),平均反应时间(19.5 s)也显著短于对照组(34.5 s)。以芳樟醇为处理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蛹发育早期是诱导成虫产生定向反应的敏感时期。将1、3、5 、7 日龄蛹分别暴露于芳樟醇48 h后,只有1日龄组蛹羽化的雌成虫趋向芳樟醇的比率(54%) 显著高于对照组(26%);但1、3、5 日龄组蛹羽化的雌成虫对芳樟醇的平均反应时间均显著 短于对照组。此外,蛹期暴露于芳樟醇的持续时间也影响雌成虫对该化合物的定向反应,2日龄 蛹分别暴露于芳樟醇24、48、72、96和120 h后,只有处理时间大于72 h的雌成虫选择该化合物 的比率才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所有处理组羽化雌成虫的平均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 推断,美洲斑潜蝇蛹期经历的化学环境会影响成虫的嗅觉定向反应。  相似文献   
62.
美丽青背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丽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formosa(Westwood)是美洲斑潜蝇的优势天敌,在美洲 斑潜蝇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 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寄生蜂羽化趋早,羽化时间更集中,羽化高峰也更明显;随着 温度的升高,成蜂的寿命逐渐缩短。在提供清水时,寄主可以显著地延长雌蜂的寿命;在有寄 主时,提供10%蜂蜜水,雌蜂的寿命显著延长。美丽青背姬小蜂对3龄寄主幼虫有偏好,对3龄寄 主幼虫的致死率和寄生率都高于对1~2龄寄主幼虫的,且产下后代的雌雄性比为5.11∶1。在 实验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63.
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对美洲斑潜蝇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玲  冼继东  梁广文 《昆虫知识》2005,42(5):537-540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马缨丹(LantanacamaraL.)乙醇提取物(干重1g·100mL-1)在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种群控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对保护菜豆(PhaseolusvagarisL.)免受美洲斑潜蝇为害起着明显的作用。处理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35,即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可达86.5%。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对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作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64.
采用qRT-PCR方法对2种(有壳和裸仁)美洲南瓜的胚珠、授粉后10~60d的种皮以及叶片、茎秆、柱头等组织中CCR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从胚珠到授粉后60d,2种美洲南瓜种皮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且不同时间(天)CC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2种美洲南瓜胚珠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但不显著,裸仁美洲南瓜CCR基因的表达量为有壳美洲南瓜的1.2倍。(3)随授粉后时间的延长,有壳美洲南瓜种皮中CCR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高于裸仁美洲南瓜,在授粉后10~60d时,有壳美洲南瓜种皮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裸仁美洲南瓜,且分别为裸仁美洲南瓜的1.2~5.1倍。研究表明,CCR基因参与美洲南瓜种皮发育与形成,CCR基因在裸仁美洲南瓜叶片、茎秆、柱头等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大于有壳美洲南瓜,且同一品种、不同组织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组织特异性,表达量与组织木质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5.
Objective: To clone the chitinase gene ChiA from the endophytes of Periplaneta americana soluble expression of the protein and to identify its function.Methods:The chitinase gene ChiA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the DNA of Serratia marcescens,which was separated from the gut of Periplaneta americana and obtained by subcloning. The expression plasmid ChiA/pET21b was 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The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BL21(DE3) and the postive strains were induced by IPTG at 20℃ for 20h. The bioactivity of the protein was determined by small punch test.Results:The cloned sequence was associated with Serratia marcescens ChiA gene of GenBank and their homology was 99%. The sequence encoded a protein containing of 571 amino acids and expressed stably in prokaryotic system.SDS-PAGE/Western blot show that the soluble target protein was obtained. The small punch test suggested that the target protein had the activity of decomposing chitin and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Serratia marcescens.Conclusion:The chitinase gene ChiA of the Serratia marcescens from the gut of Periplaneta americana was cloned successfully. The soluble chitinase that shows marked bioactivity was attained by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which has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furthe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66.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一种世界性的卫生害虫,但其提取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对饲养的雌雄美洲大蠊成虫进行microRNA测序,分别在雄性和雌性中得到12 155 616条和9 847 263条序列。序列长度主要为18~23 nt,且在22 nt和29 nt处有2个峰值。将所得序列与数据库(NCBI、Rfam)进行比对注释,最终在雄性成虫中鉴定到57种已知的microRNA和152种潜在的新microRNA,在雌性成虫中鉴定到53种已知的microRNA和94种潜在的新microRNA。差异表达分析发现只有一种microRNA:miR-750在雌雄之间差异表达,其在雌虫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虫。本研究首次在基因组水平研究了美洲大蠊microRNA的组成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预测,为其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都已证实康复新液等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提取物对烧伤、外伤、溃疡和术后创面修复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美洲大蠊提取物促组织修复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和抗氧化活性、调节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调控创面愈合相关信号通路等,为阐明美洲大蠊促修复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8.
大熊猫血液成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全  张安居 《动物学报》1991,37(1):64-75
  相似文献   
69.
鄢波  胡忠 《云南植物研究》1998,20(3):276-278
根据美洲商陆种子中一种抗真菌蛋白PAFP的N端部分氨基酸顺序,设计,合成一条5‘端寡核苷酸引物,通过3’-RACE技术从种子总RNA扩增出一约350bp的cDNA片段,成功地克隆到pGEM-T载体系统中。序列分析该,cDNA含有114bp的编码区,由此推导的38个氨基酸序列有36个与PAFP的序列相同,仅在第35,36位氨基酸分别由Cys,Lys代了后者的Gln和Ile。  相似文献   
70.
转美洲拟鲽抗冻蛋白基因(AFP)番茄的叶片电导率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桂荣  张初 《生物技术》1997,7(5):7-8,14
对转美州拟鲽抗冻蛋白基因(AFP)的第三代(D3)番茄及其对照,经低温处理后进行幼苗叶片组织电导率测定,发现转基因各组电导率均比对照明显降低,说明导入的AFP基因已经表达并使番茄获得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