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5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5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90-1木霉菌的筛选和对草莓灰霉病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木霉菌(Trichoderma)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可以产生几丁质酶降解植物的多种病原真菌细胞壁。利用低能离子束注入木霉菌使其产生变异,再通过初筛选和复筛选两个过程,获得T90_1木霉菌株,并用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来检验T90_1防治真菌病害的能力。发现该菌株通过侵染、缠绕等多种重寄生方式,并分泌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的物质,使病原菌原生质外渗,改变细胞内有序的代谢状况,从而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初步揭示该菌株抗真菌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62.
应用RAPD技术对8份野生种质和12份栽培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18个具有多态性扩增的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据Nei-Li相似系数将20份材料分别聚为野生种质和栽培种质两大类.5个野生种质聚为野生种质类群,12个栽培种质和3个野生种质聚为栽培种质类群.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用于橡胶树种质资源研究,能够为野生种质优良特性导入栽培种质提供分子水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2019年10月-2020年1月和2020年10月-2021年1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法对鄱阳湖区6种野鸭越冬行为和觅食策略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6种野鸭最多的4种行为均为取食、休息、修整和运动.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和针尾鸭(Anas a...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究壶腹周围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um,PAD)对胆总管结石成分及胆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行内镜下取石治疗患者44例,其中14例伴有PAD、30例无PAD,使用红外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结石样本中胆固醇、胆红素含量.从入组患者中分别筛选8例伴有PAD的患者为PAD组,8例无P...  相似文献   
65.
优雅蝈螽与暗褐蝈螽精子束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微分干涉相衬法对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von Wattenwyl和暗褐蝈螽G. sedakovii (Fischer von Waldheim) 雄性精巢管基部、输精管、贮精囊和精包,及雌性受精囊中精子束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对探讨螽斯近缘种的生殖隔离机制和生殖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这两种蝈螽的精子束通过精包转移到雌性受精囊后,精子束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精巢管基部的精子为游离的单个精子;输精管、贮精囊和精包中精子成束排列形成较分散的精子束,精子束头部包裹有粘液帽;雌性受精囊中的精子束的精子呈羽状排列,精子的头部汇集在中央轴上.两种蝈螽精子束形态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6.
棉花铃期与棉籽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异地分期播种试验,综合量化品种特性、主要气象条件(温度、太阳辐射)和栽培措施(施氮量)对棉花铃期与棉籽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基于生理发育时间,建立棉花铃期模拟模型,并基于棉籽生长的“库限制”假设,建立棉籽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通过量化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变化,为模型构建氮素效应函数.利用不同生态点的品种、播期和施氮量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德夏棉1号、科棉1号和美棉33B的铃期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2.25 d、2.61 d和2.75 d,科棉1号和美棉33B的棉籽干物质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9.5 mg·seed-1和8.2 mg·seed-1.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7.
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再复水后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5~2006年在江苏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进行盆栽试验, 设置正常灌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和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花铃期土壤短期干旱处理(将正常灌水的棉花自然干旱持续8 d, 以棉株出现萎蔫症状为标准, 之后复水至正常灌水水平), 每个处理再设置3个氮素水平(0、3.73、7.46 g N·pot-1, 分别相当于0、240、480 kg N·hm-2), 研究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及复水后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花铃期干旱条件下, 土壤相对含水量迅速减少, 并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干旱处理结束时, 与正常灌水处理相比, 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显著降低, 但干物质根冠比(R/S)与氮素累积量根冠比(RN/SN)增大; 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升高, 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 同时, 丙二醛(MDA)含量相应增大。花铃期短期干旱亦显著降低棉花根系活力与叶片净光合速率。施氮可提高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 降低SOD活性, 增强POD与CAT活性, 但以240 kg N·hm-2水平最有利于根系生长, 其内在生理机制表现为R/S与RN/SN最小, 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 而根系活力最强, 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亦最高。复水后, 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 内源保护酶活性相应变化, 其根系MDA含量与正常灌水处理已无显著差异; 根系活力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施氮有助于增加复水后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 提高POD与CAT活性, 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 增强棉花根系活力, 从而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综合分析认为, 过量施氮或施氮不足均不利于棉花根系生长,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设置的3个氮素水平中, 花铃期干旱胁迫下以240 kg N·hm-2, 且基施50%, 初花期追施50%较适宜。  相似文献   
68.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对中华水韭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营养液中氮、磷浓度的升高,中华水韭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除叶绿素含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外,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均呈上升趋势,而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叶片光合荧光特性中除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上升的趋势外,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有效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最大潜在相对电子传递速率(Pm)以及快速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和半饱和光强(Ik)均呈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随着水体氮、磷浓度的升高,中华水韭在中度营养条件下(N 0.4mg·L~(-1)、P0.04mg·L~(-1))耐受性较好,但在高营养条件下(N 1.2mg·L~(-1)、P 0.12mg·L~(-1))耐受性较差,其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上升,但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抑制了中华水韭的正常光合生理活动,进而影响其生长,推测水体富营养化可能是造成中华水韭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9.
基于FvCB模型的叶片光合生理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星林  曹永慧  顾连宏  周本智 《生态学报》2017,37(19):6633-6645
为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并更好地理解叶片光合生理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FvCB模型(C_3植物光合生化模型)常用于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CO_2响应曲线并预测叶片活体内光合系统的内在变化状况。系统介绍了FvCB模型的建立、发展过程和拟合方法等基本理论,综述了该模型在叶片光合生理对光、CO_2、水、温度和N营养等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中的应用研究。为进一步完善FvCB模型并更好地理解叶片活体内光合系统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未来拟加强以下研究:1)羧化速率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之间的联系;2)叶肉导度的具体组分及其对FvCB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3)叶片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对环境因子变化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0.
基于FvCB模型的几种草本和木本植物光合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光合能力及其叶片光合机构,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C3植物FvCB模型对7种木本植物和4种草本植物的CO2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并对不同木本植物、不同草本植物和2种生活型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Rubisco酶最大羧化速率(Vc 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光合暗呼吸速率(Rd)和叶肉阻力(rm)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7种木本植物Pn max大小顺序为乌桕、苎麻>润楠、海桐>青冈、苦槠、娜塔栎;乌桕、苎麻、润楠和海桐的Vc max显著大于青冈和苦槠;Jmax大小顺序为乌桕>苎麻、海桐>娜塔栎、苦槠和青冈;润楠和苦槠的rm显著大于乌桕、海桐和苎麻.商陆的Pn max显著大于藿香蓟和土牛膝;4种草本植物的Vc max无显著差异;商陆的Jmax显著大于藿香蓟;龙葵和土牛膝的rm显著大于藿香蓟;商陆的Rd显著大于藿香蓟和土牛膝.木本植物的Pn max、Vc max、Jmax和rm光合参数均显著大于草本植物,但二者的Rd无显著差异.不同物种之间以及2种生活型植物光合能力的差异主要是由叶片内部Rubisco酶羧化能力、电子传递能力和叶肉阻力等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