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Fu SY  Zhao DC  Zhao HL  Li JQ  Zhang WG 《遗传》2012,34(7):919-926
文章旨在建立一种种子序列介导的可控遗传操作—microRNA靶基因指纹图谱(MicroRNA targets fingerprint,MTFP),用于在基因表达检测中筛选与特定microRNA相关的靶基因。在设定上游种子序列的互补序列和下游锚定序列的基础上添加特殊接头,通过反转录和特殊二步PCR将microRNA的靶基因扩增;扩增后的microRNA靶基因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检测其片段大小和表达丰度,用于筛选在不同生理状态或试验条件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特定的靶基因序列通过DNA回收和测序方法得到。以miR-203为例,在不同生理状态的山羊皮肤样品中获得了5条大小分别为718 bp(JN709494)、349 bp(JN709495)、243 bp(JN709496)、156 bp(JN709497)和97 bp(JN709498)的靶基因序列。MTFP经济适用、可操作性强,可用于探索microRNA调节的靶基因,或用来评估靶基因的表达谱特征。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调查皮肤软组织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WHONET 5.6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脓液或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菌株4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率居第1位,171株占38.5%;表皮葡萄球菌居第2位,54株占12.2%;铜绿假单胞菌第3位,43株占9.7%;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3.6%和65.0%,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利福平、莫西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为0%、0%、1.4%、2.2%和9.3%,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25.7% (44/171);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利福平、莫西沙星三种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病原菌以阳性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上应尽量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利用多光子显微镜从亚微米尺度下研究皮肤老化过程的纹理特征。通过多光子显微镜在体获得年轻皮肤及自然老化皮肤的表皮纹理及形态特征。对表皮纹理和形态的图片分别进行纹理网格分析及分形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分析法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及相关性。本文研究显示以皮肤纹理网格数和皮肤分形维数为特征参量可有效评价皮肤老化的纹理特征。  相似文献   
64.
MiRNA是真核生物体内约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可调节基因转录。它通过其5’非翻译区(UTR)与目标mRNA的3’端非翻译区相结合,从而抑制后者的转录后翻译和降解,进而调节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包括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疾病等。研究表明,miRNA在干细胞分化、肿瘤形成、血管发生、内耳形成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调节生物学过程的核心因子。伤口愈合是一个与多种类型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相关的过程,它受机体多种因素紧密调控。伤口愈合过程一般被分为三个阶段:炎症反应期,肉芽生长期和组织重建期。已有大量证据证实miRNA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miRNA在不同的愈合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就miRNA在皮肤形态、胎儿无痕愈合及成人伤口愈合各环节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报道1例由小孢根霉变种导致的皮肤毛霉病.患者女,30岁.因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继发口腔颌面部小孢根霉变种感染,表现为发热、右侧颊黏膜水肿,皮损中央溃疡、焦痂,周边组织炎性水肿,以面颊部、颌下区为中心明显肿胀,逐渐累及右侧颈部及右下颌,进行性加重.坏死组织涂片镜检显示有粗大、无分隔直角菌丝,真菌学检查鉴定为小孢根霉,分子测序证实为小孢根霉变种.给予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静脉滴注和手术清创,坏死组织连续3次真菌培养均未培养出小孢根霉变种,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治疗2周后颔面部肿胀明显减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4周后额部及右眼睑肿胀已完全消退,伤口结痂愈合.随访2 a,右侧颌下可见长约2 cm手术疤痕,未见皮肤毛霉病复发.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通过小鼠皮肤移植获得小鼠记忆T细胞的方法。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者、DBA/2小鼠为供者行皮肤移植;同时行C57BL/6小鼠行同种同系皮肤移植做对照。术后1-8周,每周取小鼠脾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体鼠脾单个核细胞悬液中记忆T细胞的比例(n=10)。结果(1)同种异系皮肤移植组:术后第4周的C57BL/6小鼠脾单个核细胞悬液中记忆T细胞的比例较术后1~3周显著增多(P〈0.01);术后5~8周的记忆T细胞比例较术后第4周显著增多(P〈0.01);术后1~3周小鼠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术后5~8周小鼠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2)同种同系皮肤移植组:术后8周,每周产生的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结论接受同种异系皮肤抗原刺激4~5周后,小鼠记忆T细胞发生稳态增殖,此模型可以稳定的获得小鼠记忆T细胞。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PTEN和β-cat在尖锐湿疣、Bowen's病和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PTEN和β-cat在正常皮肤、尖锐湿疣、Bowen's病、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尖锐湿疣、Bowen's病、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PTEN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00%,80.95%,46.67%,36.67%;β-cat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6.67%,30.16%,53.33%,70.00%,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Bowen's病及Scc中PTEN蛋白的高表达率表达下降(P〈0.05,P〈0.01);β-cat蛋白的异常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P〈0.01)。在Scc中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6,P〈0.05)。结论:蛋白PTEN、β-cat在Scc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物质经皮转运的唯象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质经皮渗透是一个非平衡态的热力学过程,驱使物质经皮转运的动力产生了物质经皮转运的通量,文章试图用唯象理论来阐述这种关系。假设扩散池系统恒温、无化学反应:溶液为非粘性流体,双组份、局域平衡。根据Gibbs方程,建立了扩散池系统的耗散函数,导出了其质量流与质量力、体积流与体积力:实验分对照组(被动扩散)和实验组(电脉冲扩散),分别做3次并以替硝唑为模式药物。实验结果表明:(1)扩散池系统中不但存在物质的经皮渗透,而且存在溶液的体积缺失现象;(2)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唯象系数具有时变性,并且推断当时间延迟时,质量力对质量流和体积力对体积流的影响减弱;(3)溶液对流在皮肤表面产生的速度梯度可能产生体积流。结论是扩散池药物经皮渗透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系统。  相似文献   
69.
爪鲵皮肤的显微结构和呼吸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爪鲵皮肤和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腺体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其表皮较薄 ,由 2~ 7层细胞构成 ,真皮厚度与腺体大小有关 ,致密层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稀少。爪鲵皮肤不仅具有粘液腺和颗粒腺 ,而且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类似脂肪细胞构成的腺体 ,该腺体只分布于体背部与体腹部的交界处。颗粒腺集中在躯体和尾的背部 ,粘液腺主要集中分布于腹部。毛细血管在皮肤中极其丰富 ,背部分布密度明显大于腹部。毛细血管分布于表皮下 ,并常向表皮突起 ,突起处表皮细胞层数减少 ,形成皮肤的血气呼吸屏障 ,以保证皮肤有效的呼吸作用的完成。  相似文献   
70.
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抗菌的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林蛙皮肤中分离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混合物——多肽FⅢ。抑菌实验表明,林蛙皮肤中小分子活性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且此粗提物的抗菌活性远远高于传统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