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4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海洋沉积物是营养较为丰富的微生物栖息地,近年来从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培养出了大量海洋链霉菌,从中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属种。人们已从海洋沉积物来源链霉菌属中发现了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化合物,有力推动了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并为新药研发提供基础。本文就海洋沉积物来源链霉菌属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2.
桑品种龙桑一号(Morus alba)栽培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林场桑产业科技示范园。2009年7月、8月和9月的桑品种龙桑一号干桑叶精油中的挥发性组分经水蒸馏提取后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桑叶精油的共有组分是植醇(醇类化合物)、六氢金合欢丙酮(酮类化合物)、二十七烷和二十五烷(烃类化合物)。棕榈酸为7月和8月采集桑品种龙桑一号干桑叶精油的共有第一主成分。顺式-β-金合欢烯、反式-β-金合欢烯、β-甜没药烯、反式-α-佛手柑油烯和α-姜黄烯是9月采集桑品种龙桑一号干桑叶精油的主要芳香组分。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9月份采集的干桑叶精油具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是一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型植物激素。本文综述了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在园艺作物地上部、根系、花和果实的生长中,以及器官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中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4.
转录因子与结构基因的结合,激活合成基因的表达是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启动前的重要分子事件,对植物次生代谢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转录因了可激活次牛代谢物合成途径中多个基因协同表达,从而有效启动次生代谢途径。因此,转录因子为揭示植物次生代谢调控机制提供重要工具,转录因子的基因工程可为植物次生代谢的遗传改良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5.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5):698-698
Epothilone是由某些细菌如黏细菌(Myxobacterium)、黏球菌(Myxococcus)、纤维堆囊菌(Sarangium cellulosum)产生的酮类化合物,它能强烈抑制乳腺癌、直肠癌等细胞株,其抗癌机制与名的紫杉醇(taxol)相类似。从230L纤维堆囊菌发酵液中可提取46g epothilone,把该产物归为抗肿瘤抗生素之行列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6.
植物挥发性物质及其代谢工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植物之间和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关这些次生物质的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生理功能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十多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迄今为止,已经有3 0多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合成酶基因被克隆.这些基因调控着植物萜类、芳香化合物、脂肪酸衍生物这三大类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生物合成.由于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几年该领域颇受注目,特别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植物释放特殊气味物质,诸如特定的驱避剂或者其它控制植物或昆虫行为的特殊气味乃至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药用气味物质.该文就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生物合成、生理和生态功能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7.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蒿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对药用植物黄花蒿的生长、营养吸收和药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增加了黄花蒿对N、P、K的吸收,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茎粗和地上生物量,尤其以接种摩西球囊霉的促进作用更强;接种摩西球囊霉后植株茎、小枝和叶中的青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2.8%、15.2%和19.6%,接种地表球囊霉后分别提高了26.5%、10.1%和14.9%;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的黄花蒿地上部的挥发油收油率比未接种的分别提高45.0%和25.0%,而且挥发油成分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8.
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幼莲  高扬  杜永均 《昆虫学报》2009,52(12):1290-1297
为提高现有性信息素对雄蛾的引诱活性, 本研究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探索植物气味化合物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性信息素(顺9, 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顺9, 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10∶1)的协同作用机制。从斜纹夜蛾寄主植物和花的气味化合物中, 选择9种有代表性的化合物, 并以一定剂量分别加入到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中, 在田间测试对雄蛾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 在测试的9种植源性化合物中, 发现一定剂量(每个诱芯加入0.4 mg)的苯乙醛(PAA), 具有显著提高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引诱作用, 而高剂量的苯乙醛则强烈抑制性信息素的引诱活性; 此外, 其他各种浓度的测试化合物或混合物对性信息素则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增效作用。不同剂量的苯乙醛单个化合物及各种植物气味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对斜纹夜蛾也有微弱的引诱作用。苯乙醛必须要与性信息素的完整组分(以10∶1比例混合的顺9, 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顺9反, 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混合才能起作用, 缺少顺9, 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则没有引诱活性。本研究证明, 苯乙醛作为理想的性信息素诱芯增效剂, 可应用于建立更理想的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对性诱害虫防治和测报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三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基于1961-2007年中国东北三省7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东北三省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10 ℃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参考作物蒸散量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年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38 ℃·10 a-1;温度生长期内≥10 ℃积温同样呈上升趋势,且积温带逐渐北移东扩,全区高于3200 ℃·d积温带面积增加了2.2×104 km2,2800~3200 ℃·d积温带北移0.85°、东移0.67°,2400~2800 ℃·d积温带北移1.1°;东北三省年日照时数显著下降,且以松嫩平原东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辽河平原西部的减少尤为明显,全区年日照时数高于2800 h的区域面积由13.6×104 km2缩小到4.1×104 km2,2600~2800 h的区域向西推进了1.5°;全区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平均为1174 h,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高值区明显减少,日照时数1200~1400 h的区域向西推进了0.9°;1961-2007年间,研究区年降水量及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全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有所减小、东部山区呈增加趋势,辽宁省均呈减小趋势,与1961-1980年的年均值相比,1981-2007年年参考作物蒸散量高于900 mm区域向西推移了约1°;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绝大部分区域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逐年增加,而辽宁省绝大部分区域以小于14 mm·10 a-1的幅度在减少.  相似文献   
70.
以3年生蒙古黄芪植株为材料,采用盆栽法模拟干旱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黄芪生理状态以及其根、茎、叶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4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黄芪根、茎、叶均有分布,不同器官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表现为根叶茎,而毛蕊异黄酮含量则是叶茎根。(2)干旱胁迫下,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苷在胁迫第8~12天有一定的积累;叶中的毛蕊异黄酮则在干旱第4~8天有明显的积累,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则没有明显变化。研究发现,4种黄酮类化合物在黄芪各器官中分布和含量不尽相同,同一器官中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也存在差异;适度的干旱胁迫能够促进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积累,但过度干旱胁迫则不利于其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