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印尼新几内亚巴布亚省豕蛙属4新种(两栖纲:姬蛙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蛙科豕蛙属(Choerophryne)已知5种,几乎都分布于新几内亚岛东部地区,已有物种的描述多基于较少数量的标本,由于标本贫乏,迄今无 后续研究.本文针对采集于1998-2003年的50号标本,对该属进行了再研究,并描述了分布 于新几内亚岛的巴布亚西北地区鲜为人知的4新种.与同属已知物种比较,新种的有效性得 到来自形态、声谱以及分子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的支持.在新几内亚岛西部地区豕蛙属4新 种中,至少有3种的种群密度很高,从而极大增加了对该属的了解  相似文献   
62.
道路对两栖类种群的生态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道路密度和交通量的不断增加,道路对两栖类种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的加深和扩大,其影响主要有:1)直接作用:道路致死、廊道效应、生境破碎、回避效应等:2)间接作用:即边缘效应,包括非生物环境(土、水、气、声、热等)和生物环境(植被和其他动物等)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会威胁物种长期的存活,从而导致种群数量的严重下降.文章系统论述了道路对两栖类种群的生态学影响,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对动物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63.
简单介绍如何利用SPSS软件对试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进行分析,目的帮助广大教师掌握试卷的定量分析技术,提高自己的课堂考试试卷的质量,增强科学解释考试结果以及从考试结果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64.
郭英兰 《菌物学报》2018,37(2):151-156
报道生在中国梧桐科Sterculiaceae上的5种尾孢类丝孢菌(cercosporoid hyphomycetes),其中在梧桐 Firmiana simplex 上新发现的2个新种,梧桐假尾孢 Pseudocercospora firmianae,梧桐生假尾孢 P. firmianicola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野路葵假尾孢 P. corchorifoliae。提供了拉丁文特征简介、形态描述、绘图及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65.
《菌物学报》2017,(8):1164-1167
报道中国尾孢菌属和假尾孢属3个新记录种,寄生在波状补血草Limonium sinuatum上的海岛尾孢Cercospora insulana,寄生在夹竹桃Nerium indicum上的来间岛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kurimensis和匍匐假尾孢P.repens。提供了形态描述和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66.
《菌物学报》2017,(2):164-176
对于野生植物根内定殖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暗隔内生真菌(DSE)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现已进行了众多的调查研究。然而,对于同时定殖于栽培作物同一根系的这两种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了解甚少。本研究旨在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PCR‐DGGE技术探究保护地栽培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根内AMF和DSE的物种多样性。PCR‐DGGE结果显示共有7种AMF,包括Funneliformis mosseae,Glomus fasciculatum,Glomus indicum,Scutellospora dipurpurescens,Gigaspora margarita以及2个未培养的Archaeospora;而以黄瓜植株根段作为接种物加富培养后,依据其所产生的孢子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则只分离获得3种,即F.mosseae,G.indicum和Gi.Margarita;同时,采用常规分离纯化的方法从黄瓜根内分离得到DSE 6个菌株,其中1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Phoma leveillei。从保护地根区土壤中分离AMF孢子并通过形态学分类鉴定,获得了9属20种。研究结果表明,Glomus是保护地栽培黄瓜根系内的优势属,针对数量,相对于传统形态鉴定技术,分子技术可以检测到根内更多的AMF。  相似文献   
67.
2015年在海南省豇豆上发现中国新记录种暗褐露尾甲Epuraea picinus。本研究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m*/m、c、k、I、Ca)和两种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分析法)研究分析了海南省7个乡镇8块豇豆地上的暗褐露尾甲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暗褐露尾甲成虫在海南豇豆上在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均为聚集分布,0.83头/百株时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患病斑点叉尾鮰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为斑点叉尾鮰肠道坏死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斑点叉尾鮰病灶、肝、脾和肾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分离菌株k1为本次引发斑点叉尾鮰病害的致病菌,其对斑点叉尾鮰的LD50为2.82×10~5 CFU/g。菌株k1理化特性与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普通变形杆菌相似性最高,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普通变形杆菌。分离菌株k1对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及头孢拉定等12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及痢特灵等7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分离菌株k1是斑点叉尾鮰病原菌,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及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69.
《植物生态学报》2017,41(7):729
Aims 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 extensively colonize in plant root tissues in different ecosystems.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DSE in semiarid and arid lands is limite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DSE in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and its companion plants in desert habitats. Methods Healthy root samples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s companion plants, Artemisia desertorum, Caragana rosea, Nitraria tangutorum and Caragana korshinskii, were collected separately from four main locations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plantation in Dengkou of Nei Mongol, Minqin of Gansu, Yinchuan and Shapotou of Ningxia in July 2013. Important findings A total of 103 strains belonging to seven species (i.e Alternaria, Curvularia, Embellisia, Phialocephala, Phoma, Podospora and Pleosporales) of DS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our types of companion plants by means of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mong the seven genera, Alternaria, Embellisia, Curvularia and Podospora are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desert ecosystems.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and its companion plants at the same site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DSE.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and its companion plants at different site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SE diversity index. The colonization and species richness of DSE, especially the species and the quantity of spores were higher in roots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than in its companion plants. This study supports the results that DSE can form a better 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roots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than with its companion plants, and can enhance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to the extreme deser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70.
脂尾(臀)性状是绵羊逆境生存的必要性状, 其脂肪在尾臀部大量沉积的遗传特性与分子机制仍不明晰。为此, 文章以筛选的X染色体59383635位点SNP为候选分子标记, 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位点在我国尾型极端差异的阿勒泰羊、小尾寒羊、湖羊、中国美利奴细毛羊以及引入品种萨福克羊群体中的多态性, 并采用模型分析其与尾(臀)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X染色体59383635位点T等位基因高频出现在表型分值较高的阿勒泰群体中, 而C等位基因则在瘦尾型绵羊品种中高频出现; 等位基因频率T/C的比值与尾臀表型分值相关性模型表明T/C比值随着尾臀表型分值增加呈指数倍增长。以上结果提示, 绵羊X染色体59383635位点多态性在脂尾(臀)与瘦尾绵羊群体中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该SNP可作为一个理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高、低脂绵羊品种选育, 但其生物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