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刘梅  赵秀侠  詹婧  高毅  阳贵德  孙庆业 《生态学报》2011,31(22):6886-6895
生物土壤结皮是生态系统原生演替过程中的一个早期阶段,在铜陵铜尾矿废弃地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生物土壤结皮在尾矿废弃地表面广泛分布.以生长在铜陵杨山冲和铜官山2处铜尾矿废弃地的生物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运用常规培养方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不同群落生物土壤结皮中的蓝藻多样性及优势类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研究方法所获得的蓝藻种类组成具有明显差异.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常规培养试验中主要蓝藻类群为微囊藻属(Microcystis)、色球藻属(Chroococcus)、颤藻属(Oscillatoria)、念珠藻属(Nostoc)和浮鞘丝藻属(Planktolyngbya),其中优势种类主要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断裂颤藻(Oscillatoria fracta)和细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 subtilis);提取样品中微生物总DNA,对蓝藻16SrRNA进行PCR-DGGE分析,回收DGGE图谱中24个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近缘蓝藻的相似性系数均在93%以上,其中优势蓝藻类群主要隶属于微鞘藻属(Microcoleus)和细鞘丝藻属(Leptolyngbya),裸地(YL)处和木贼群落下尾矿表面(YM)的生物土壤结皮中优势蓝藻类群主要为微鞘藻属,而黄色真藓-藻类混合结皮(YT)和白茅群落( YB,TG)下的生物土壤结皮中的优势类群主要隶属于细鞘丝藻属.  相似文献   
62.
以大花蕙兰‘红瀑布’无菌苗丛芽为材料、秋水仙素为诱变剂,采用不同的处理浓度、时间诱导大花蕙兰体细胞加倍。通过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统计等方法对其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0.05%,处理时间24 h的条件下,诱导率高达28.2%;多倍体苗外部形态、叶绿体数目、气孔数目和大小与二倍体差异大,加倍后的细胞核明显变大,染色体倍数增加。  相似文献   
63.
采用Bartolozzi & Sprecher(2006)分类系统,对锹甲科6亚科19属43种个体后翅脉相进行研究,从亚科阶元对翅脉性状进行描述与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后翅脉相的分类学意义:1)RA4脉与RP1脉是否融合以及RA3+4端部是否反折等特征在不同亚科间差异明显,可作为亚科分类检索的重要特征;2)刀锹甲亚科Dorcinae与锹甲亚科Luncainae代表性属种后翅翅脉特征存在显著不同,表明Holloway(2007)将两者合并的结论并不适用于古北、东洋界种类;3)盾锹甲属Aegus应归入奥锹甲亚科Odontolabinae;柱锹甲属Prismognathus和环锹甲属Cyclommatus应归入锹甲亚科Lucaninae;4)不同属间后翅脉相特征为探讨疑难属广义刀锹甲属Dorcus(s.l.)的分类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4.
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蓝藻爆发期间的巢湖底泥中筛选微囊藻毒素降解菌,为水体中藻毒素-LR(MC-LR)污染的生物治理提供有效的菌源。以MC-LR为唯一碳氮源,利用富集驯化培养技术分离筛选MC-LR降解菌,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从巢湖底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藻毒素-LR降解菌株M6,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鉴定结果均表明,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分离出的MC-LR降解菌为蜡状芽孢杆菌,该菌株对MC-LR有较高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65.
【目的】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高效的藻毒素降解菌,并初步研究其胞内粗酶液降解藻毒素-LR(MC-LR)的特性,为水体中藻毒素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提供有效的菌源与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富集驯化培养技术,以MC-LR为唯一碳源,分离筛选MC-LR降解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并考察其胞内粗酶液在不同条件下对MC-LR的降解特性。【结果】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MC-LR的菌株M6。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其降解MC-LR的活性物质为胞内酶,而且至少有3种酶参与了MC-LR的降解,它们是菌体本身的组织酶而非诱导酶。当反应体系pH值为8.0,胞内粗酶液浓度为404.9 mg/L,MC-LR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降解率最高,16 h可达98.7%。【结论】分离出的MC-LR降解菌为蜡状芽胞杆菌,该菌株对MC-LR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并且酶促反应受到反应体系的pH值、胞内粗酶液浓度以及藻毒素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文中描述近年来在不同地区第四纪地层中发现的20多种类型菊科植物花粉形态特征,主要有3大类型:外壁具刺型、外壁内部具基柱型和大网胞型。并对它们的植物亲缘关系进行分类探讨。这些类型的化石花粉的植物关系都可归属到相应的现代菊科植物的族或属。据记载,早始新世古地中海至美国西北部亚热带略干旱温暖环境中出现的菊科祖先,可能是菊科植物的起源中心。根据现代植物属(或族)的相关资料,文中讨论了主要类型花粉的起源或分布。绝大多数类型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美,在亚洲主要集中于喜马拉雅山及中国西南部。  相似文献   
67.
河道岸坡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野生动物的重要生境。鸟类是河道岸坡的常见动物类群,其群落组成受河道岸坡生境因子的影响。于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以巢湖周边5条河道为研究对象,根据河道岸坡特征,选取3类岸坡,共设置45条样线,对河道岸坡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与距道路距离、岸坡宽度、岸坡坡度以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盖度和平均高度等生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具有不同结构的河道岸坡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究鸟类多样性与生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类岸坡中共有鸟类14目44科116种,其中水鸟3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1种,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35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CR)物种1种。与其他两类岸坡生境相比,人工型岸坡对鸟类多样性影响最大,而自然原型岸坡更有利于提高鸟类生物多样性。另外,草本植物盖度及平均高度、岸坡坡度和岸坡宽度对鸟类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宽度大的缓坡自然原型岸坡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表明鸟类岸坡生境选择偏向于平缓的自然型岸坡生境。本研究结果可为巢湖河道岸坡建设、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8.
柽柳沙鼠广泛分布于中亚荒漠地区,在我国分布于蒙新干旱区西部。本研究采用线粒体Cyt b 基因和D-loop控制区两个片段共1 569 bp作为分子标记,对我国蒙新区西部45 个柽柳沙鼠的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及系统发生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亚种分化。45 个柽柳沙鼠线粒体DNA 共定义33 个单倍型,包含142 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占全序列的9.05% ),其中单态位点34 个,简约信息位点108 个,未发现碱基插入或缺失的现象。基于单倍型的系统发生树和网络关系图显示,柽柳沙鼠的谱系分为两大支:伊犁盆地的种群聚为独立的一支,准噶尔盆地和额济纳地区的种群聚为一支,两大支的分歧时间为0.24 Ma年前,大约在庐山冰期。通过Beast 模拟,柽柳沙鼠在近15 000年有一次快速的种群衰退,表明柽柳沙鼠种群受到了末次盛冰期的影响。基于Cyt b 基和D-loop 序列的证据,我们认为分布于新疆伊犁盆地的柽柳沙鼠为哈萨克亚种(M. t. jaxartensis),分布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以及甘肃、内蒙地区的为敦煌亚种(M. t. satchouensis)。  相似文献   
69.
解磷菌株B25的筛选、鉴定及其解磷能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尾矿库木贼根际分离筛选出多株解磷细菌,经过多次筛选纯化获得一株解磷能力较好的菌株B25.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和DNA分子技术,确定此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研究了解磷菌株B25在培养168 h内的解磷能力、溶液pH值以及菌株生长量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B25在不同条件下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解磷菌株B25的解磷能力与溶液pH值之间存在微弱的相关性,在碳源为葡萄糖、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 ℃时解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巢湖浮游甲壳动物春夏季节的群落演替规律,于2012 年2 月19 日至2012 年7 月24 日(22 周)在巢湖进行了围隔实验。共设置三个处理组(即A 组:鲢鱼+营养盐;B组:鲢鱼+鳙鱼+营养盐;D 组:团头鲂+营养盐)和一个对照组(即C组:不添加鱼类和营养盐)。实验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4 属21 种,其中枝角类9 属12 种,桡足类8 属9 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是春季所有围隔的优势种。春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 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夏季以小型枝角类、大型中镖水蚤 (Sinodiaptomus sarsi)和剑水蚤占优势,其密度在围隔A、B和C中较低。夏季所有围隔中的Daphnia 种群均消失。在没有蓝藻水华和滤食性鱼类存在下,大型枝角类Daphnia 仍然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所取代。结果显示,鱼类和营养盐共同决定了巢湖围隔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春季较高的Daphnia 种群密度也是巢湖Daphnia 仲夏消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