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2)对子代雌性小鼠动情周期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的ICR孕鼠6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在E5.5~E11.5时隔天注射纳米二氧化硅,另外一组注射PBS,每组取子代雌性小鼠各3只,待其自然生长到7周龄时,每日采用巴氏染色法检查其动情周期。结果:与注射PBS的子代雌性小鼠相比,注射Nano-Si O2的子代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的总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动情前期的时间明显缩短,动情后期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动情期虽然缩短,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孕期暴露于Nano-Si O2未导致子代雌性小鼠动情周期的紊乱,但对其生殖功能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山东埕口盐场海欣分场卤虫种群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卤虫在盐田生态系统的生物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盐田生态环境对卤虫种群的影响,选取盐度由低到高的盐池6个,采用连续定点取样、现场测量及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卤水温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且随卤水盐度升高而小幅增加;pH随卤水盐度升高而略有降低;卤水中叶绿素a含量与自然海水相比普遍较低(<0.3μg·L-1);总氮和总磷浓度随卤水盐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且较低盐度下氮为限制性元素,而较高盐度下磷为限制性元素;卤虫种群密度随卤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较低盐度(7 ~12°Bé)和较高温度(6-8月)下卤虫种群密度较高.分析雌雄卤虫性比表明:埕口盐场为孤雌和两性生殖卤虫混合种群,盐度和温度对孤雌和两性生殖卤虫种群密度均有一定影响;春夏季和低盐度环境下孤雌品系卤虫种群占绝对优势,而在秋季和较高盐度下两性生殖种群卤虫种群逐渐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63.
温度对桔小实蝇种群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人工饲养,研究了温度对外来入侵无锡地区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7℃~33℃桔小实蝇各虫态发育速率逐渐增加;通过直线回归模型与直接最优法,得出桔小实蝇从卵期到成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9 ℃,卵、幼虫和蛹发育所需温度分别为10.5 ℃、9.6 ℃和10.3 ℃;卵期发育到成虫期的有效积温为381.0 d·℃,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分别为24.1、178.6和176.7 d·℃。此外,温度影响桔小实蝇各虫态的存活率;25 ℃下卵期的存活率最高,而17 ℃下蛹期的存活率最低。温度对桔小实蝇雌雄性比也有一定影响,以25 ℃下雌虫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64.
通过比较观察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及其杂种F1代叶表皮微形态和叶结构发现,紫花含笑和灰岩含笑在叶表皮微形态及叶解剖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异。杂种F1代个体间在叶表皮微形态及叶解剖结构方面变异很大,为连续的数量遗传;其中57.7%以上的杂种F1代气孔密度高于父母本。杂种F1代矮化型植株叶片气孔密度较小,推测其抗寒性较强,可以通过进一步杂交改良,获得矮化型的盆栽含笑新品种。观察结果可为深入探讨含笑属种间杂种F1代的遗传变异,并从这些杂种F1代中选育观赏新品种积累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65.
短时高温暴露对Q型烟粉虱存活和生殖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绍光  李照会  万方浩 《昆虫知识》2010,47(6):1141-1144
在室内将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Q-biotype成虫在44℃下暴露1 h后观察成虫的存活率、产卵量、雌雄寿命和后代存活能力,以研究短时高温暴露对Q型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成虫在44℃下暴露1 h后的存活率为43.5%,暴露热激后的单头雌虫的产卵量为77.2粒,低于常温下(26℃)的产卵量(100.1粒);短时高温可显著缩短Q型烟粉虱成虫的寿命,在44℃下暴露1 h后Q型烟粉虱雌雄虫寿命分别为14.5 d和10.2 d,显著低于常温下(26℃)雌虫20.4 d和雄虫18.2 d;短时高温对Q型烟粉虱后代存活率和雌雄性比无显著影响,但其产卵高峰期延迟,产卵持续期缩短。以上结果表明,短时高温热激可影响Q型烟粉虱的生殖情况,造成Q型烟粉虱产卵量降低和寿命缩短,Q型烟粉虱雌虫耐热性强于雄虫。  相似文献   
66.
寄生蜂性别分配行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寄生蜂是性比分配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象,其性别决定方式为单双倍型,一般情况下,未受精的单倍型卵发育成雄蜂,受精的二倍型卵发育为雌蜂。局部配偶竞争和近交等因素使得偏雌性比成为这类生物的进化稳定策略;其性比具有可调节性,产卵个体可以根据对产卵环境的判定来调控后代性比,从而获得最大适合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局部配偶竞争理论阐述了寄生蜂性比的这种可调节性,成为进化论的优秀论据。  相似文献   
67.
黄海南部太平洋褶柔鱼种群结构与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2008年11月—2009年9月黄海南部帆张网太平样褶柔鱼渔业调查资料,分析了太平样褶柔鱼胴长组成结构、性比、初次性成熟胴长以及胴长与体重关系等基础生物学参数的季节变化,阐述了该海域太平洋褶柔鱼种群结构动态及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在该水域常年均有分布,其中秋、冬季以性成熟个体为主,春、夏季以幼体为主;该水域太平洋褶柔鱼雌性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雄性,总性比为0.60,当胴长(LM)在190~280mm范围内时,性比(rsex)与胴长之间的关系符合:rsex=3×10-5LM1.8017;雌、雄个体的性腺成熟度均呈现随胴长增大而升高的趋势。该水域太平洋褶柔鱼个体的性腺体指数月变化显著,以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表明该水域太平洋褶柔鱼群体的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冬季;性腺体指数与性腺成熟度(除Ⅴ期外)和胴长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雌性个体的初次性成熟胴长较大,为201.9mm;雄性较小,为174.3mm。不同性腺成熟度阶段,太平洋褶柔鱼胴长与体重的关系不同,在其个体生长发育后期,体重增加主要受性腺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抗出血病草鱼子代抗病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出血病(Grasscar’phemorrhagicvirus,GCHV)是草鱼鱼种养殖阶段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性疾病I’一’],抗出血病草鱼新品种的培育是解决该病危害的根本途径[‘]。作者等从“七五”开始,开展了基因转移进行草鱼抗出血病育种的研究,建立了鱼类总DNA介导基因转移的实验模型I’]。将抗草鱼出血病的团头勤的总DNA转移到草鱼的受精卵,用GCHV人工攻毒方法,筛选出一批抗出血病草鱼个体。这批抗病个体已经成熟并繁殖子代。l材料与方法1.回实验草鱼实验用亲代草鱼为1990年经转移团头饬总DNA后,经GCHV攻毒筛选存活的草鱼【Cten…  相似文献   
69.
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的杂交及其与Wolbachia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间杂交卵的不孵化现象和明确该现象与共生微生物Wolbachia感染的关系,对该复合组实验室种群4个亚种进行了笼内杂交和抗生素处理后的杂交。试验表明: 在复合组蚊虫中骚扰库蚊Culex pipiens molestus与淡色库蚊Cx. 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Cx. Ipiens quinquefasciatus与尖音库蚊Cx. Pipiens pipiens之间存在有单向胞质不融合现象,骚扰库蚊的雄虫与尖音库蚊、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的雌虫杂交卵的孵化率分别为0.06%、0.46%和0.19%;该胞质不融合现象可以通过抗生素处理而消除,处理后骚扰库蚊雄虫与其余3个亚种雌虫F3杂交卵的孵化率均有提高,分别为89.49%(t=3.90×10-28t0.01=2.704)、23.39%(t=9.15×10-7t0.01=2.660和22.27%(t=5.08×10-4t0.01=2.750),并可因抗生素处理而产生新的不融合类型。  相似文献   
70.
赵兰坡  杨学明  刘伟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677-1680
通过电位滴定曲线探讨了长白山和五大连池火山灰土壤剖面的电荷零点(ZPC)特性。结果表明,两火山灰土壤既有一定量的可变电荷,又有一定量的永久电荷,其土壤胶体是可变电荷胶体和永久电荷胶体的混合体系,两土壤剖面各层ZPC均位于滴定曲线的酸方一侧,并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ZPC的位移(σi)则有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两剖面表层土壤ZPC均较国外的火山灰土壤低,显著高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黄土质土壤和东北地区的黑土,ZPC和σi值的变化,既受亚洲大陆起源的广域风尘堆积的影响,又与土壤有机质积累有关,二者的综合作用是两地火山灰土壤ZPC降低和σi值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