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采用脂质体技术包裹中华眼镜蛇膜毒素(CT)并与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结合制备成pH敏感型免疫脂质体.它在pH8.0~7.0间十分稳定,但在接近细胞浆微酸性环境(pH<6.0)时很容易破裂而释出包裹之内容物.用这一免疫脂质体处理人白血病T淋巴细胞系CEM细胞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脂质体对靶细胞的作用,显示这一免疫脂质体可特异性杀灭靶细胞而对抗原阴性细胞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2.
本实验用直接致癌物MNNG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胎儿肺成纤维细胞的早代培养物,诱发了肿瘤性转化,包括形态改变,转化灶的形成、较高的饱和密度,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中较高的集落形成率,染色体畸变,寿命延长,鸡胚皮肤浸润以及异种接种形成了肿瘤。在实验中,通过不同剂量,不同次数的处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剂量、处理次数与肿瘤性转化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3.
许多病原菌能够通过分泌不同的效应蛋白以调控植物的防御以及胞内进程,从而助其有效入侵植物组织。稻瘟病菌的效应蛋白根据其不同的定位特点,被分为细胞质效应蛋白与质外体效应蛋白两类。在侵染过程中,细胞内的侵染菌丝被源于宿主植物的交界面菌丝膜(extrainvasive hyphal membrane, EIHM)包围,由EIHM与侵染菌丝细胞壁形成的质外体隔间是效应蛋白分泌的"必经通道"。此外,在稻瘟病菌侵染过程中会形成一个高度局部化的结构—活体营养表面复合体(biotrophic interfacial complex, BIC),它能够聚集由侵染菌丝分泌的细胞质效应蛋白。该文综述了稻瘟病菌效应蛋白的功能及其迁移过程,介绍了BIC的两个重要的形成阶段,阐明了不同效应蛋白的定位特点以及胞间转运的动态过程,揭示了效应蛋白分泌、转运至水稻细胞质以及在水稻细胞之间移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4.
在分离人癌基因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如何将外源人癌DNA引入受体细胞,并得到由外源人癌DNA诱发的转化灶细胞,继而纯化有转化活性的人癌DNA片段。  相似文献   
65.
一、体外培养的成人食管粘膜组织块不但可以长出许多生长旺盛的上皮细胞,还可经多次迁移接种培养,不断提供大量新的上皮细胞。组织块的体外存活时间最长可达4个月以上。二、低钙、低血清加激素及生长因子等成份的199培养液,可以促进上皮细胞从组织块迁移出来,并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三、本实验体系为进行食管上皮细胞癌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体外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