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评估热扩散式探针法中的间断加热模式在侧柏树干液流速率测定中的适用性,提高树木蒸腾耗水测定的准确性,本研究选取侧柏为对象,以整树容器称重法测定值为基准,采用热扩散树干液流测定技术,设置3种不同的加热模式: 60 min/0 min(持续加热模式)、30 min/30 min(30 min加热30 min冷却的间断加热模式)、10 min/50 min(10 min加热50 min冷却的间断加热模式),分析不同加热模式处理下温差的梯度特征。同时构建间断加热模式下Granier校正公式,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分析其误差大小。结果表明: 间断加热模式计算的液流速率与整树容器称重法测定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一致,且间断加热模式能够迅速升温、降温并趋于稳定。Granier原始公式计算的液流量较小,与称重法相比,降低了61.3%;经拟合后,10 min/50 min校正液流速率公式: Fd=0.0177K0.9457(R2=0.88),30 min/30 min校正液流速率公式: Fd=0.0378K1.3146(R2=0.85)。利用新的公式重新计算的侧柏液流速率较称重法测定的蒸腾速率差异较小,且10 min/50 min校正公式计算的液流速率较蒸腾速率的误差更小,降低了5.9%,可以表达出真实的液流速率。在实际应用中,采用10 min/50 min的间断加热模式能够降低自然温差的影响,减少功耗,准确反映侧柏的真实液流速率。  相似文献   
62.
APOBEC(“载脂蛋白质B mRNA编辑催化多肽”)是一类进化保守的胞苷脱氨酶家族。在人体内,已知含有保守的DNA胞嘧啶脱氨酶结构域的基因共有11种,包括AID、APOBEC1、APOBEC2、APOBEC3基因家族APOBEC3A、APOBEC3B、APOBEC3C、APOBEC3DE、APOBEC3F、APOBEC3G、APOBEC3H(分别称为A3A、A3B、A3C、A3D、A3F、A3G和A3H)和APOBEC4。APOBEC利用其脱氨酶活性通过与RNA和/或DNA结合,催化mRNA或使DNA中的胞嘧啶核苷酸转变为尿嘧啶,或者胞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胸腺嘧啶核苷酸,进而完成各自不同的功能。目前研究发现,AID及APOBEC3(A3s)的7种脱氨酶在人类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在口腔癌,肺癌(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AID可以通过将胞嘧啶脱氨基成尿嘧啶,来启动SHM (体细胞超突变)和CSR (类别转换重组),进而在抗体多样性方面发挥作用。它的异常表达能够使B细胞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频率显著增加。而A3A、A3B通过胞嘧啶到尿嘧啶转换,以及自身表达量上调而在乳腺癌和肺癌诊疗中起作用。A3G通过APOBEC3G/miR 29/MMP2为了解结直肠癌肝转移和开发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有效疗法开辟了新的途径。综上所述,本文将以AID,A3A,A3B,A3G为例子,对APOBEC在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背景】植物内生菌(endophyte)对寄主植物的益生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存与扩散,而菌群互作网络为内生菌生态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保障。【目的】了解影响西藏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疯草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内生菌核心微生物组及其菌群互作网络,为青藏高原疯草类有毒植物的科学治理和利用提供基础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冰川棘豆中内生菌核心微生物组,构建内生菌相关性网络,并以与苦马豆素代谢相关内生菌为例分析冰川棘豆内生菌的互作模式。【结果】内生细菌测序共得到175791条有效序列,注释到428个细菌OTU,分属于19个门和267个属;内生真菌测序共得到757 113条有效序列,注释到391个真菌OTU,分属于7个门和149个属。Venn图分析表明,根、叶组织的核心内生细菌菌属数目(54、62)大于核心内生真菌(22、13),根组织中的核心内生菌种类与叶组织相当(76、75)。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冰川棘豆中存在产生苦马豆素内生真菌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monas)。相关性网络分析表明,内生菌菌群间以正向反馈的互作网络关系为主,核心菌群可能主要通过间接性的互作方式将影响传递到微生物群落,其中链格孢属与短波单胞杆菌属作为核心菌属通过间接性的显著相关关系(|ρ|0.6,P0.01)参与菌群间互作网络。【结论】冰川棘豆核心菌群以间接的方式参与内生菌菌群间的互作网络,高度的菌属连接性为内生菌生态功能的实现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64.
刘星  陈奇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6):1069-1082
单克隆抗体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免疫检测、体外诊断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但是单克隆抗体的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等固有属性正日益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开发单克隆抗体的替代品。鲨源单域抗体即鲨源新抗原受体可变区(Variabledomainofimmunoglobulinnew antigenreceptor,VNAR),是基于鲨总目鱼类天然存在的新抗原受体(Immunoglobulinnewantigenreceptor,IgNAR)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抗原结合域,其分子量仅为12kDa,是目前已知脊椎动物中尺寸最小的抗原结合域。鲨源单域抗体具有分子量小、亲和力高、稳定性强、溶解度好、组织穿透性强以及可识别隐藏抗原表位等优点,在免疫试剂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文中综述了鲨源单域抗体的结构及功能特性、制备及人源化改造技术、亲和力成熟策略以及应用领域,并系统性分析了鲨源单域抗体的优缺点,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目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保幼激素(JH)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一种典型的专性幼虫滞育昆虫。本研究旨在探讨HMGR基因在麦红吸浆虫滞育和发育变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幼虫HMGR基因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MGR基因核苷酸和其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特性;采用qPCR技术测定其在麦红吸浆虫滞育不同时期3龄幼虫及不同发育阶段(1-2龄幼虫、预蛹、初蛹、中蛹和后蛹以及雌雄成虫)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一条麦红吸浆虫HMGR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SmHMGR(GenBank登录号: MG876766)。该基因全长2 548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2 328 bp,编码775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84.16 kD,理论等电点为8.29。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HMGR蛋白家族典型的HMG-CoA-reductase-classⅠ催化功能域及其他保守功能基序;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mHMGR与达氏按蚊Anopheles darling等长角亚目(Nematocera)昆虫HMGR的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SmHMGR在麦红吸浆虫滞育前的3龄早期幼虫中表达量显著升高,进入滞育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并在滞育后静息阶段的当年12月至翌年1月达到最高。SmHMGR在蛹期表达量低于幼虫期,预蛹期表达量最低;在雌成虫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在蛹和雄成虫中的表达量。【结论】SmHMGR的表达与麦红吸浆虫发育密切相关,可能在滞育诱导、维持及滞育后静息状态的维持及生殖中发挥作用,其表达量的降低可能参与了幼虫到蛹的变态。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不同时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最佳时间,本研究将7~8周的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120±10) g)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Zea-Longa法MCAO模型)对照组(IR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生理盐水组(IR+NS组),其余5组为不同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右美托咪定(不同时间IR+Dex组),这5组分别于缺血后10 min、30min、1 h、2h、3 h恢复脑部血流,同时输注浓度为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输注时间均为1 h。于缺血再灌注后分别用平衡木法测定各组大鼠的的运动功能。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的NF-κB、TNF-α以及炎症因子IL-1β。RT-qPCR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和Toll样受体4 (TLR4) mRNA的水平。Sham组大鼠运动功能没有受影响,IR组与IR+NS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低于IR+Dex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IR+Dex各组的大鼠运动功能也各有差异:10 min IR+Dex组和30 min IR+Dex组与Sham组并没有统计学差异。1h、2h和3 h IR+Dex组大鼠的运动功能与严重下降。IR组与IR+NS组RAGE和TLR4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Sham组和IR+Dex各组(p0.05),而IR+Dex各组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越长,表达越高(p0.05)。IR组、IR+NS组和IR+Dex各组大鼠血清NF-κB、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但IR+Dex各组NF-κB、TNF-α和IL-1β的水平显著低于IR组、IR+NS组(p0.05)。本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受时间限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间越长,其保护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67.
摘要 目的:探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胃癌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45例胃癌、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1例不典型增生、27例肠上皮化生以及2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胃粘膜标本进行染色,记录和比较其胃粘膜中S100+、CD4+和CD8+细胞的数量、平均面积以及平均吸光度,并将胃癌患者分为中分化腺癌(49例)、低分化腺癌(53例)和未分化癌(43例)进行对比。结果:(1)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组的胃粘膜S100+阳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组平均吸光度低于对照组,其他3组平均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平均面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其他三组平均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患者CD4+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患者平均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组平均吸光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3)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患者CD8+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稍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患者平均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患者平均吸光值低于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均<0.05);(4)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胃癌患者DC细胞数有降低趋势。结论:胃癌前病变患者胃粘膜中DC数量会显著增多,免疫功能加强,DC细胞数量会随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分析其原因与DC细胞能够抑制癌前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8.
退耕还林地结构与生态功能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明含  孙保平  胡生君  王慧琴  赵岩 《生态学报》2014,34(17):4991-4998
退耕还林的林地结构与生态功能效益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性问题。基于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7种代表性的退耕还林模式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结果,选取14个林地结构因子和2个代表性生态功能因子,对林地结构进行因子分析,并构建了林地结构与生态功能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用建立的模型分析吴起县退耕还林地7种模式的林地结构、土壤侵蚀及地表径流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结构因子间相关度不同,经过主成分分析降维为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反映了林分的乔木层结构指标、上层结构生物量指标、土壤层指标及其它指标;不同林地结构因子与生态功能的关联度系数不同,林地结构因子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明显高于对土壤侵蚀率的影响,其中林分组成对径流的影响最明显,土壤因子影响最不明显;草本层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等近地表的相关结构对土壤侵蚀的作用明显。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林地结构与生态功能的耦合协调度状况都不良好,仍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善。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京尼平或紫外线交联的壳聚糖/藻酸盐复合支架材料的降解率、孔隙率、含水量、细胞毒性以及生物力学等特性。方法:①按照交联方法不同分为:京尼平组、紫外线组。②扫描电镜下观察材料的表面结构以及检测材料的降解率、孔隙率、含水量、细胞毒性以及生物力学。结果:①紫外线组与京尼平组均表现为多孔隙结构,无明显差异。②紫外线组降解率高于京尼平组。③京尼平组与紫外线组的孔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含水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④两组均表现为较低的细胞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⑤京尼平交联组的生物力学特性较紫外线组显著提高。结论:京尼平交联的壳聚糖/藻酸盐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脊髓领域提供了非常具有潜力的材料。  相似文献   
70.
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及其生物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连作障碍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机理,减轻连作障碍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与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及其生物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中真菌DGGE图谱的条带数量增加,连作1~5年处理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分别比对照(轮作)增加了38.5%、38.5%、30.8%、46.2%和76.9%,说明马铃薯连作使根际土壤中真菌优势种群的个体数明显增多.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各处理间真菌种群结构的相似性越来越低.通过真菌DGGE条带的克隆测序比对发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马铃薯根际土壤土传病害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而球毛壳菌作为一种生防菌,连作5年时数量明显减少.连作使根际土壤中病原真菌种群过渡成为优势种群,根际微生态环境恶化,从而作用于根系,使根系活力和吸收面积下降,最终导致块茎产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